关于构建国防动员系统科学管理体系问题的思考
2018-01-01李云峰
李云峰
内容提要:当前,国防动员管理存在缺乏系统性、连续性、联动性、融合性等问题。健全国防动员系统科学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效能,主要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注重全维把控,逐步实现由要素管理向体系管理转变;注重同步协力,逐步实现由单向管理向能级管理转变;注重全员覆盖,逐步实现由割离管理向融合管理转变;注重绩效检验,逐步实现由粗放管理向精确管理转变。
习近平主席强调指出,“军队能不能打仗、打胜仗,科学管理起着关键作用”。随着国防动员系统调整改革全面落地、深入推进,面对新体制、新职能、新使命,如何更新管理理念、完善管理体系,不断提高国防动员建设质量效益,服务和保障战斗力提升,成为当前必须直面和解决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现实课题。
一、国防动员系统管理体系现状分析
当前,国防动员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管理思路看,重局部纠治,轻全局管控,缺乏系统性
随着国防和军队改革进入深化拓展期,部分单位对新体制下的管理工作缺乏全局性、系统性的思考,容易在指导思想上“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筹划组织上“盲人摸象各执一端”、末端落实上“按下葫芦浮起瓢”,把管理重心放在“一看就明、一抓就灵”这类工作上,把管理责任放在分管身上,导致全局性的工作分人干、集成性的事情分散抓。
(二)从管理态势看,重应急突击,轻长远养成,缺乏连续性
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性、基础性极强的工作,周期较长、起效较慢,一时一地难见成效;涉面较广、耗时较多,一任两任难求突破。部分单位在管理中,存在功利性、急进性的问题,一届班子一个思路,一任领导一个办法,经常性的管理工作突击干,长期性的发展问题应时抓。由于缺乏前瞻思考、长远谋划,忽视管育结合、启发自觉,难以做到料变在先、应变自如,掌握不了管理工作主动权,导致一些同样的问题反复发生,成为国防动员工作中的惯发病、高发病。
(三)从管理方法看,重机关部署,轻基层问效,缺乏联动性
军委国防动员部领导管理省军区,精干机关要带好大部队,需要政治上同向、思想上同心、制度上同轨、工作上同力、落实上同步。但目前,在管理工作上,部分单位还难以完全跟上新体制、新职能、新使命的要求,缺乏责任担当、不愿狠抓落实;仍然习惯于以会议部署代替跟踪督导、以闭门行文代替调查研究、以走到看到代替查到帮到、以事后处理代替事前指导;不善于运用座谈交流、集中会诊、典型引路、验收评估等多种手段解决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问题。机关没有履行好指挥员和服务员的职责,基层也就很难胜任战斗员和工作员的角色。
(四)从管理对象看,重现役人员,轻民兵预备役人员,缺乏融合性
受“民”的身份影响,军队条令条例容易忽视对民兵预备役人员的行为规范。同时,地方的许多管理规程却只能约束其“民”的角色,难以规范其“兵”的行为。因此,对民兵预备役人员的管理,既易被军队边缘化,又易被地方边缘化,还存在不同程度的管理虚化、身份弱化、兵味淡化等问题。长期以来,民兵预备役人员与现役人员的培训机制相对独立,自成体系,现役部队许多优质资源没有得到完全共享,致使民兵预备役人员训练层次较低、能力素质偏弱。
二、对构建国防动员系统科学管理体系的几点思考
构建国防动员系统科学管理体系,基本目标是构筑安全屏障,守稳安全底线;核心指标是确保部队高度稳定和集中统一;最终目的是推进建管、训管、用管结合,以科学管理促进战斗力提升。应以适应新体制为切入点,以履行新职能为着眼点,以担当新使命为落脚点,基础性工作求过硬,经常性工作求深入,开创性工作求突破,努力推动管理工作创新发展。
(一)注重全维把控,逐步实现由要素管理向体系管理转变
在指导思想上,应当把管理工作与政治责任、使命任务、全面建设高度统一起来,牢固树立“管理工作不落实,就是政治上失误、工作上失职”的观念。
在管控模式上,应当打破部门之间、岗位之间的界限,科学统筹、密切配合;领导与部属、官兵与职工、现役与预备役齐抓共管;教育、训练、管理、保障各项工作紧密结合;思想、行政、精神、物质各种手段综合运用。这样,通过上下左右联动互促,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在方法手段上,应当突出人本管理,注重提升安全效能。首先,应注重采取“以单位荣誉砺其魂,以事业前途正其志,以家庭幸福动其心”方法,强化全体官兵对个体安全负责、对集体安全尽责、对社会安全担责,以此增强其保安全的责任心。其次,应按照人、法、理、情、物五位一体的原则,将思想教育与制度约束、组织意志与民主参与、刚性施管与问难解困等结合起来,努力营造关心人、塑造人、培育人的氛围,以此增强全体官兵讲安全的认同感。再次,应积极营造谋事创业的局面,让不想干事的人想干事,想干事的人能干事,能干事的人干成事,使每一个人都能有价值体现,以此增强全体官兵促安全的主动性。
(二)注重同步协力,逐步实现由单向管理向能级管理转变
应以严制度作为基本规范。实践证明,只有制度才是在差异性中求得一致、在多样性中求得统一,保证上下协力、全体聚力的“黏合剂”。在管理工作上,各级有各级的责任,各级有各级的作为,都应当严格按制度管人管物管事,自觉做到建章与执纪并举、监督与问责同步、考核与奖惩结合,努力营造人人都在管理中、事事都按规定办、时时处处有遵循的管理环境。
应以强责任为有力支撑。管理工作是烦琐复杂的系统过程,需要各级各履其职、各尽其责。应注重建立以基本制度为依据、以目标管理为核心、以考核测评为基础、以奖惩激励为制约的责任体系,实现人位相符、权责相应,确保党委、机关、官兵都能围绕各自的目标开展工作并自觉协作配合。
应以严作风作为可靠保障。从某种意义上说,管理的实质就是作风培养。各级领导和机关都应当把严格作风纪律作为政治要求来落实、作为基本素质来提高、作为工作标准来衡量,善于用敏锐眼光发现问题、用求实精神剖析问题、用责任意识解决问题。对常规性工作,主要是讲政策、出主意、教方法,让各级自己找到“钥匙”打开问题的“锁”;对经常性工作,主要是常提醒、常带动、常督促,让各级挖掘潜力,激发活力,催生动力;对一些关系全局、影响重大的问题,则应当坚持蹲点帮带,面对面剖析问题、手把手传授指导、心贴心纾难解困。
(三)注重全员覆盖,逐步实现由割离管理向融合管理转变
应完善机制。跳出军与民、内与外、主与次的传统思维误区,将现役人员和民兵预备役人员纳入国防动员系统总的管理体系中统筹谋划、一并落实。针对目前现役人员和民兵预备役人员管理分属部队管理部门和动员业务部门的实际,采取工作思路结合、运行模式融入、规章制度衔接、检查督导同步等方法,构建联动联管机制,形成领导齐抓、机关合力的局面。
应整合手段。在条令条例和相关法规的修订完善中,将现役人员管理的普遍要求与民兵预备役人员管理的特殊要求结合起来,从根本上解决国防动员系统规章制度向末端延伸、向全员覆盖的问题。同时,充分利用组织整顿、点验抽查、集中活动、遂行任务等时机,运用行政、法律、经济、社会等手段,实现军地联动、全维协管。
应共享资源。依托以人武学院、综合训练队为主体的自主培训体系,培养强化民兵预备役人员的条令意识和作风养成;协调军队教学机构、作战部队训练机构,有计划、分步骤组织民兵预备役骨干送学培养,依托其带训、组训;充分利用联训联演、联合执行任务、观摩见学等时机,常态锻造民兵预备役人员的过硬作风和良好形象。
(四)注重绩效检验,逐步实现由粗放管理向精确管理转变
应创新管理观念。在管理理念上,实现封闭管理向开放管理转变;在管理目标上,实现“以管为管”向“以管为战”转变;在管理方法上,实现人治管理向法治管理转变;在管理重心上,实现宏观管理向细节管理转变;在管理成效上,实现数量管理向质量管理转变。
应量化评估标准。在注重定性管理的同时,更加注重定量管理,用具体、细化、明确的量化标准,逐步取代经验、笼统、模糊的管理指标,以量化决策的模式改变经验决策的模式。按照建立指标体系、采集绩效数据、综合判断研究、全面考核评价的步骤,使具有客观性、合理性、操作性的量化标准渗透到国防动员系统管理的各个环节,切实提高管理工作的精细化、科学化水平。
应实施信息管理。对人员、车辆、武器弹药、营区、财务等管理要素,进行全领域全要素全过程信息集成,把远的拉近、散的聚拢、动的固定,实时监控、实效管控;按照多能复合的要求,采取送出请进、任务牵引、实践摔打等多种方式,着力提高广大官兵的信息素养,积极推进网络化、智能化管理;充分认清网络安全的重要性、紧迫性,把网络建设与网络管理同步起来,筑牢国防动员系统网络安全的技术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