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洋、太空、网络空间领域军民融合发展初探

2018-01-01窦蓝青

国防 2018年10期
关键词:共用军民网络空间

窦蓝青

内容提要:海洋、太空、网络空间领域,军民共用性强,发展潜力深厚,融合优势明显。要通过优化资源配置、统筹基础建设、强化体系融合等方式,带动其他领域调整转型,形成新的增长引擎,推动军民融合向更高层次迈进。

习近平主席在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指出:“海洋、太空、网络空间、生物、新能源等领域军民共用性强,要在筹划设计、组织实施、成果使用全过程贯彻军民融合理念和要求,抓紧解决好突出问题,加快形成多维一体、协同推进、跨越发展的新兴领域军民融合发展格局。”习主席的这一重要论述,为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海洋、太空、网络空间领域,军民共用性强,发展潜力深厚,融合优势明显,要通过优化资源配置、统筹基础建设、强化体系融合等方式,带动其他领域调整转型,形成新的增长引擎,推动军民融合向更高层次迈进。

海洋领域

统筹海洋基础设施建设融合。在港口、岛礁等海洋基础设施建设中全面贯彻国防需求,预置军事功能,加强规划、建设和维护的顶层设计,推动重点设施军民共建共享共用。在海上战略投送基础设施建设上,加快构建骨干在军、主体在民的军民一体化海上战略投送体系,发挥民用海运资源的优势,推动军民海上交通力量建设互补衔接。突出海上维权能力建设。统筹海军、海警和海上民事力量,加强海上维权力量的整体联动和协同配合,强化我周边各海域的安全防卫、海上执法和利益保护;整合多方资源,构建军民兼容、海空一体的海洋联合监视预警体系,实现海上重要通道、关键海域情报的实时监控和常态预警;加快深海和极地海洋环境探测,加大资源开发力度,提升制衡和预置能力。推进智慧海洋体系建设。构建全天候、立体化、高精度的海洋综合感知网络,实现对周边热点海域和国际战略要道海洋态势的精准管控;加强海洋测绘工作的军地协作,依托现有网络通信系统,建设横跨军地的海洋信息共享平台,运用大数据分析提升海洋战场环境保障能力,促进海洋安全保障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太空领域

统筹航天资源共建共享。军民共建航天领域基础设施,加强重大工程项目的统筹力度,引入优质社会资源参与建设,积极吸纳新兴技术,实现军地航天资源共建共享。拓展航天信息应用领域。以“北斗”“高分”等卫星系统为基础,加强全球地理信息资源建设和遥感、通信等领域的商业合作发展,构建军地共用信息通信网络、时空服务网络和地理测绘网络;加快“风云”等卫星系统升级部署,推动军民一体化全球气象服务保障体系建设,逐步建立军民商相互衔接的气象信息服务体系。强化空天防御能力建设。统筹太空开发利用与空天防御能力协同发展,实施太空一体化工程,提升民用资源进出、利用和探索太空领域的能力;军地共建空天防御网络,加强空天侦察预警能力,保障国家空间资产和太空活动的安全;组织开展军民太空安全联训联演,提升军民协同应对太空领域安全威胁的能力。

网络空间领域

构建网络空间安全体系。加快推进网络信息技术自主创新,在重点领域实现网络信息安全可控;常态化开展通信保障、网络防御、电磁频谱等军地联合安全演练,加强国家网络安全监测预警和应急制度建设,提升网络空间安全防御能力;拓展网络信息领域国际合作,切实维护国家网络空间主权和安全。实现网络空间资源共享。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网络空间资源数字化建设,提高网络空间资源的通用性、兼容性和共享性;推进网络空间基础共建工程,加强军民共用信息系统建设,形成军建军民共用、民建军民共用和军民共建共用的网络空间资源共享模式。加强网络空间技术人才培养。创新网络空间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军队、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联建联培的渠道,努力打造高素质网络空间人才队伍,为加强网络空间技术攻关夯实基础。

猜你喜欢

共用军民网络空间
新形势下军民融合防救体系建设探索
三张捐款收据见证军民鱼水情
浅谈推进网信军民一体化发展
美军在武器装备采办领域推行军民协同发展的主要做法及启示(上)
网络空间攻防对联合作战体系支援度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网络空间安全》订阅单
《网络空间安全》订阅单
《网络空间安全》订阅单
多种方法解“妇人洗碗问题”
活该你单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