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城县松材线虫病扩散蔓延风险评估
2018-01-01叶明福
叶明福
(安徽省舒城县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安徽舒城 231300)
舒城县松林资源丰富,目前以马尾松为主要树种的成片松林约1.51万hm2(含以松树为优势树种的混交林),其中有少量黄山松,松林面积占全县林地面积的14.8%。马尾松耐干旱、瘠薄,适应性、抗逆性强,是舒城县山区造林绿化的先锋树种,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松材线虫病是松林的毁灭性病害,源自北美,1982年我国在江苏省南京市紫金山首次发现[1]。国家林业局公告(2018年第1号)——2018年松材线虫病疫区,包括安徽省在内的16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和台湾、香港地区。 2000年舒城县首次在万佛湖镇梅岭村陈家大山发现松树感染此病。2001年,国家林业局公告宣布舒城县为松材线虫病疫区。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下,在各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和共同努力下,通过皆伐、强度择伐和枯死松树清理等综合防控措施,至2011年,舒城县松材线虫病除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国家林业局公告(2011年第3号)中宣布撤销舒城县松材线虫病疫区。2014年秋季普查,在万佛湖白鹿村发现松材线虫病典型症状枯死松树48株,取样镜检发现松材线虫活体,经省、市业务主管部门复检,确定为松材线虫病。国家林业局公告(2015年第3号)中舒城县为松材线虫病新发生疫区。新的一轮松材线虫病除治工作已全面开展。2017年秋季普查发现枯死松树13 870株。
2015年以来,舒城县在松材线虫病除治工作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了更加及时、有效地防控松材线虫病,笔者运用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原理,对该病害在舒城县的传播、扩散、蔓延风险进行评估。
1 松材线虫生物学特性和发生防治情况
1.1分类地位松材线虫属线形动物门(Nemathelminthes)线虫纲(Nematoda)垫刃目(Tylenchida)滑刃科(Aphelenchoididae)伞滑刃属(Bursaphlenchus)[2]。
1.3发生及防治情况舒城县于2000年秋季首次在万佛湖镇发现感染松材线虫病马尾松,发病面积约12.33 hm2,死亡松树1 179株;2001年,发病面积进一步扩大为84 hm2。疫情发生后,上级业务部门高度重视,省、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领导亲临现场查看疫情,并安排有关专家多次对舒城县的防治工作进行督查指导,县政府成立了由县长亲自挂帅的舒城县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指挥部;经过先后2次大规模的皆伐和4次超强度择伐除治以及开展常年清理,舒城县松材线虫病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2008—2012年连续5年的秋季普查中均未发现新的病死松树。2011年,国家林业局公告(2011年第3号)撤销舒城县松材线虫病疫情发生区,该县松材线虫病除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13年因夏秋高温干旱,全县共枯死松树5 787株,当年全部清除。2014年秋季松材线虫病普查,发现万佛湖镇白鹿村有松材线虫病典型症状枯死松树,取样镜检发现松材线虫活体,经省、市林检局复检,确认为松材线虫。国家林业局公告(2015年第3号)公布舒城县为松材线虫病新发生疫区。2014年以来舒城县通过皆伐、强度择伐、设置诱木、悬挂诱捕器、及时清理枯死松树、打孔注药、释放花绒寄甲、喷雾绿色威雷设立疫木安全利用定点企业、无害化处理伐根(枝桠、现场等)、清理整顿木材流通各环节等一系列综合防(除)治措施,有效抑制了疫情扩散、蔓延速度。2017年秋季普查发现枯死松树约13 870株,其中病死314株。但2018年5月春季松材线虫病集中普查汇总统计全县枯死松树1 308.07 hm2(24 232株),其中,松材线虫病发病区约133.87 hm2(占全县松林面积0.88%)、病死5 737株、16个小班,涉晓天、万佛湖、山七、高峰、五显、河棚、张母桥7个乡镇;其他区域约1 174.2 hm2、18 495株。重点监测区国有万佛山林场调查枯死松树55株、20.8 hm2。枯死主要原因为感染松材线虫、松褐天牛和白蚁等林业有害生物等。镜检样品164份,其中发现松材线虫病活体37份、拟松材线虫活体20份。疫情已开始扩散、蔓延。2012已安装松褐天牛诱捕器450套,设置诱木1 000株,在万佛湖、万佛山风景区打孔注药7 000瓶(5 000株)、皆伐约1.13 hm2、清理枯死(病死)松树2万多株,开展检疫执法专项行动10次,查处非法经营(加工)疫木案件7起等。
2 风险评估
2.1分布和管理
2.1.1分布情况(包含国内外)。世界分布:中北美洲的加拿大、美国、墨西哥;亚洲的日本、韩国、朝鲜、中国;欧洲的葡萄牙和西班牙[5]。
中国分布:辽宁、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山西16个省(区市)的97个市(州)316个县(市、区)以及台湾和香港地区。
安徽省分布:合肥市、滁州市、马鞍山市、安庆市、宣城市、六安市、黄山市7市15个县(市区)29个乡(镇、场)。
六安市分布:舒城县、霍山县、霍邱县3个县。
舒城县分布:晓天、万佛湖、山七、高峰、五显、河棚、张母桥7个乡镇。
2.1.2控制措施。第一,强化监测、封锁疫情。落实乡镇监测员、村级森防员开展常年监测,每年秋季开展一次普查,重点区域每年普查2次,及时发现报告疫情;监测和普查实现松林全覆盖。加强山场疫情封锁,杜绝疫木外流,防止疫情扩散蔓延[5-6]。第二,严格山场除治。所有发病小班必须采取择伐或皆伐方式彻底清除疫木,并进行除害处理,彻底消除疫源。施工应在当年10月至次年4月底前完成。择伐由外向内伐除病死木、枯死木、濒死木;皆伐由外向内皆伐所有松树,作业时先清理死树,后伐残余活树,分开堆置,分别除害处理。伐桩不超过5 cm。皆伐山场的伐桩,机械操作可连根挖除。山场直径1 cm以上的枝桠、树干和挖除的伐桩必须清理并无害化处理[7]。第三,认真无害化处理疫木。所有伐除的疫木、枝桠、伐桩均须进行无害化处理,力争做到疫木不下山。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方可就地就近安全利用。无害化处理主要方式方法:一是选择安全地带就地烧毁;二是高山区、交通不便、不宜焚烧疫木的山场可采取不锈钢丝网罩法除害处理;三是交通方便但树木切片机或粉碎机可以到达的山场,可就地进行切片或粉碎除害处理;四是伐桩涂布吡虫啉和敌百虫后加套不易穿破的塑料农膜袋,并四周压土[3,7]。第四,安全利用疫木。疫木安全利用严格执行国家林业局《松材线虫病疫区和疫木管理办法》。舒城县仅有国家林业局批准的板材定点加工企业——舒城县晓天隆锐木业加工厂和省林业厅备案的定点加工企业——中节能(舒城)生物质发电可安全利用疫木,必须在4月底前安全利用完毕。第五,多措并举、综合防治。一是结合中幼林抚育、低产林改造,及时清理枯死、濒死松树,并进行除害处理。二是喷雾新威雷、高效氯氰菊酯等化学防治松材线虫病媒介昆虫松褐天牛。三是通过挂设诱捕器、设置诱木、布设饵木等诱杀松褐天牛。四是适时释放管氏肿腿蜂、川硬皮肿腿蜂、花斑花绒寄甲卵或成虫等松褐天牛天敌昆虫开展生物防治松褐天牛。五是打孔注药保护有特殊意义的名松古松及重点区域松木[5,7]。第六,科学制定防治总体规划和年度实施方案。第七,加强林业检疫执法。加强木材经营加工环节的松木执法检查;严格运输环节松树盆景、松木及其制品以及造林环节松树苗木的检疫检查;确保松树苗木(包括绿化大苗)产地检疫100%;加大电信、电力、交通以及大型建设工地松木及其制品的监管力度;从严查处检疫案件[3]。
换热器经历了从防阻机到大流道式污水换热器的发展过程。污水换热器是污水热泵系统的关键设备,为解决污水换热,需要解决防堵、防垢和高效换热几个问题。
2.2扩散蔓延的可能性
2.2.1寄主植物及其分布。世界范围寄主名称:松属(Pinus)、冷杉属(Abies)、云杉属(Picea)、雪松属(Cedrus)、落叶松属(Larix)共70多种,其中松科植物57种。在我国寄主植物为马尾松、黄山松、黑松、云南松、湿地松、红松等40多种松科植物[1-2,4]。
松树(多数为马尾松)在安徽省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区为大别山区、皖南山区、皖东丘陵地区和江淮丘陵区[3-4]。六安市地处皖西大别山区,是安徽省松林资源的集中分布区之一。舒城县位于大别山东麓,地理位置特殊,是扼守大别山的门户,现有松林面积约1.51万hm2,晓天、河棚等15个山区乡镇和国有万佛山林场均有分布。舒城县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对保护皖西大别山区13.33多万hm2松林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2.2.2在全国适生性、抗逆性和适应性分析。松材线虫病抗逆性和适应性很强,在某个地方是否能够发生、扩散和蔓延主要取决于环境因子中的温度因子。在我国年平均气温低于10 ℃的地区,松材线虫不能生长发育完成生活史。年平均气温在10~12 ℃时,可以造成侵染。年平均气温在14 ℃以上,适宜于松材线虫生长发育,能迅速扩散、蔓延,直至暴发成灾[4]。
我国大部分地区为松材线虫适生区。非适生区仅有内蒙、青海、宁夏、黑龙江、吉林和辽宁、西藏、甘肃的部分地区[1]。舒城县年平均气温15.8 ℃,非常适宜松材线虫的发生、扩散和蔓延。
2.2.3媒介昆虫。松材线虫病发生必须具备3个要素:松材线虫、寄主植物和媒介昆虫。松材线虫病的传播媒介有鞘翅目的天牛科、吉丁科、象鼻虫科、小蠹科和等翅目白蚁科的某些种[1,4]。在舒城县主要媒介为松褐天牛。松褐天牛在舒城县松林中普遍存在,且部分松林松褐天牛虫口密度较大,有利于松材线虫病的扩散和蔓延。
2.2.4传播渠道。松材线虫病传播渠道分为自然和人为传播2种。自然传播通过媒介昆虫迁飞,扩散距离1年一般不超过200 m,最远距离不超过3.3 km。现代社会,交通便捷,物流频繁,电信、电力、交通和大型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已成为松材线虫病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3-4]。据调查,舒城县松材线虫病疫情源于电信部门松木光缆盘和万佛湖风景区建设工地从外地调运的松木建材。舒城县交通便捷,物流频繁,近年在建电信、电力、交通和其他大型工程较多,外来木材数量大、规格多、品种杂,混杂少量松木可能性大、发现难,增加了松材线虫病扩散、蔓延风险。
2.3天敌分布情况及制约能力在原产地北美,松材线虫与寄主植物和媒介昆虫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形成一种稳定平衡状态,不会产生严重危害。传入我国后,由于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这种平衡状态被打破,造成扩散、蔓延成灾。目前,我国尚无松材线虫天敌的有关信息[2]。
2.4对经济和非经济方面的影响
2.4.1危害情况。全国范围截至2010年松材线虫病已造成5亿株松树枯死,毁灭松林约33.33万hm2,直接经济损失数千亿元,间接损失无法估量[2]。舒城县自暴发松材线虫病疫情以来,已造成约66.67 hm2松林被毁,采伐松树10万多株(包括枯死、病死、感病松树)。近3年来,全县投入松材线虫病除治费用均在500万元/a以上。
2.4.2潜在经济影响。舒城县松材线虫病疫情发生在国家AAAAA级万佛湖风景区。松材线虫病造成松树枯死,破坏风景区森林景观,造成游客减少,影响旅游业的收入和发展前景,也影响当地旅游相关产业的收入。
2.4.3非经济方面影响。马尾松是造林先锋树种,松林立地条件一般较差,往往位于土层较浅、土壤瘠薄、坡度较陡的石质山地上。如果松林被毁,利用其他树种造林难以成功,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甚至变为新的荒山。如果松材线虫病大面积扩散、蔓延,会让公众产生政府处置不力或不作为的不良印象,使政府公信力受到损害,甚至引起过激群众到处上访,造成更为恶劣的社会影响[7]。
2.5检疫和铲除难度舒城县交通便捷,路网发达,物流频繁,正处于大发展、大建设时期,各种基础建设工程遍布全县,检疫执法力量和检验设备有限,要想通过检疫手段完全杜绝松材线虫病人为传播不太现实。目前,舒城县松材线虫病发生面积约133.87 hm2,16个疫点,分布7个乡镇,实际在部分区域已扩散,有的疫点紧邻周边松林。综合分析,近年拔除疫点可能性极小。
2.6定量评估舒城县松林面积15 115 hm2,2018年松材线虫病累计发生约133.87 hm2,按照松材线虫病的特点,根据《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病、虫)风险分析指标体系》得到:
发生率=2 008÷226 725×100%≈0.885 7%,得P1≈2.822 8,P21=3.0,P22=3.0,P23=2.5,P24=2.7,P25=3.0,则:P2=(3.0×3.0×2.5×2.7×3.0)1/5≈2.832 3,P3=0.4×3.0+0.4×3.0+0.2×3.0=3.0,P4=Max(P41,P42,P43)=Max(2.0,3.0,3.0)=3.0,P5=(P51+P52+P53)÷3=(2.0+3.0+3.0)÷3≈2.666 7,R=(P1×P2×P3×P4×P5)1/5=(2.822 8×2.832 3×3.0×3.0×2.666 7)1/5=2.861 6。R≈2.861 6>2.500 0,因此,在舒城县松材线虫病为特别危险有害生物[2,4-5]。
3 风险管理
第一,完善松材线虫病防控体系。加强领导,制定防控方案(包括总体方案和年度实施方案)等[2]。第二,加强监测预警工作。确定松材线虫病高危区、重点监测区,布设固定监测点,配备乡镇测报员和村级森防员,一旦出现疫情确保及早发现,及时防治[7]。第三,加大检疫执法力度。从松树苗木、木材及其制品的生产、加工、销售、流通等环节实行全方位监管,加强疫木安全利用定点企业监管,阻止松材线虫病人为传播[5]。第四,积极除治疫情。通过皆伐、强度择伐彻底清除疫木并无害化处理疫木、枝桠、伐根等,综合防治松褐天牛,争取尽快拔除疫点,解除疫情[5,7]。
4 结论
舒城县松材线虫寄主植物有马尾松、黄山松、黑松和雪松,且松林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西南山区的15个乡镇和国有万佛山林场。传播媒介有松褐天牛、松瘤象、松大象、吉丁虫、黑翅土白蚁等昆虫,主要传播媒介——松褐天牛在松林中普遍存在,在部分林分中种群数量较大。气候条件适宜松材线虫病的繁殖、扩散、蔓延。传播途径既有通过松褐天牛迁飞自然扩散,又有人为传播的可能性。截至目前,舒城县尚未发现松材线虫天敌。综上所述,松材线虫病在舒城县传播、扩散、蔓延的风险极大,应引起各级、各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