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文化自信视角的武术文化发展研究

2018-01-01陈芳芳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中国武术武术文化

陈芳芳

(宿州学院 体育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

习近平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其中,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促进文化的发展与传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可见,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根”和“魂”。追溯历史,中华民族始终都是满怀自信、追求自尊自强自立的伟大民族。这一点在无数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和文艺作品中可见一斑。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盘古开天辟地等神话故事,展示的是我国古代先民敢于同自然作斗争的精神风貌;诸葛亮的聪明才智、李白的诗意豪情以及流传千古的名言警句,展现了中华民族志存高远自信自强精神。毫不夸张地说,坚定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崇高的意志品质和心理特征。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东西方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频繁,这一切都使得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定文化自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基于这一现实背景,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对振奋民族精神,复兴中华民族事业有着积极作用。从文化自信视角窥探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发展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

1 文化视角下的中国武术解读

中国武术历史悠久,发展至今,它已然成为一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蕴藏着华夏文明所特有的文化特质和思维方式。早在远古时期,武术的萌芽就已出现,其形式主要从远古的先民与野兽争斗、与部落争斗中演化而来,是一种基于生存需求的自我保护。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不再需要通过武力来解决问题,由此这种原始的形式不断被注入民族文化,并逐渐发展成一门体育项目,帮助人们强身健体、竞技、磨练意志。从文化视角对武术进行解读,不难发现其文化特征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1 健身性

一直以来,武术就是一种身体运动形式,属于人体科学的一部分,其理论多以中医的阴阳五行说、经络学说、脏象学说等为依据,强调内在的“精气神”的锻炼,外在的攻防技击技术动作的演练,从而达到一种内外兼修、强身健体的健身效果。这种健身养生的价值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同,以至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事武术练习,以此来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从一定程度上说,这种实用理性的价值观也在逐步将中国武术推向世界。

1.2 技击性

技击性是武术的核心,支撑着武术其他价值功能的实现。比如,八卦掌以推、托、带、领、搬、拦、锁、扣为八法;形意拳以劈、崩、钻、炮、横为基本五拳;长拳以踢、打、摔、拿为四击等。另外,器械又因使用方法的不同有着不同的使用方法,实战搏击也有着多种多样的打法。正是这种技击性使武术成为了区别于其他体育项目的特殊存在。

1.3 娱乐性

武术在发展过程中,凭借自身独特鲜明的娱乐性获得了人们的喜爱,其丰富的表演内容、精湛的技艺、精深的内涵早已将它带进了娱乐文化的领域。具体而言,武术的娱乐性既可以让人在习武的过程中获得身心的愉快,又可以从中获得艺术的享受,那些与武术结合的舞蹈、杂技、戏曲、文学、影视等艺术形式更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随着文化艺术形式的增多,以武术的观赏为娱乐目的的现象日益增多,促使武术从个体向群体、由封闭向开放方向发展,娱乐性也更加突出。

1.4 哲理性

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哲学思想是武术文化的指导思想,因此武术练功多将人作为一个整体来训练,讲究内外合一,形神兼备,强调将自身置于自然界中,按照不同的季节、时辰、时令等采用不同的方法,以达到练功的目的。这种哲理性思想将中国武术的影响范围进一步扩大,印度、日本等国都深受其影响,强化了武术在世界体育文化交流方面的优势与作用。

2 中国武术文化发展的现实困境及成因

经历五千年历史文化的涤荡,中国武术文化融合了中国古代哲学、中医学、民俗学、宗教文化信仰等非物质文化的精髓,成为民族瑰宝,真实反映出了中华文明的内敛与以和为美的精神品质。然而,武术在发展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在获得了认可与喜爱的同时,也陷入了一定的困境之中,阻碍了自身的传承与发展。在国内方面,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教人重诺、守信,为国奉献等优秀的武德品质逐渐被人忽视和遗忘,尤其是青少年群体,他们更多的是对那些所谓的时尚趋之若鹜,忽视了武德所包含的优秀的意志品质,即便部分体育院校已将武术文化纳入教育范围,也碍于内容繁杂,晦涩难懂,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国际方面,武术文化的内在精神实质逐渐被忽略,武术文化精神层面上的意识出现偏离,尤其是武术文化所提倡的谦逊内敛与西方的功利性目的截然相反,导致武术的文化个性丧失,甚至出现了强行嫁接所致的畸变,严重阻碍了武术文化的长远发展。 从这些现实情况看,我国的武术文化发展遭遇了瓶颈,而影响因素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相关政策忽略了武术文化的推广。鉴于武术文化形式的特殊性,其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国家推行的相关政策。然而,从《武术段位制推广十年规划》等相关政策看,更多的是侧重武术运动,并没有对体育文化的发展及推广做出充分的说明。其二,武术文化被漠视。“修身”与“养性”是武术文化对习武者的要求,只有内外兼修,才能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但是,现实中快节奏的生活并不利于武术文化的发展,人们常常将重点放在了“修身”上,忽略了“养性”的重要性。殊不知,心灵上的修炼比身体上的锻炼更重要。其三,武术人才相对匮乏。从现实来看,武术文化的传承主要依赖师徒形式,虽然有体育院校开始了对武术人才的培养,但大多不被重视,而青少年作为主要的武术文化传播人并没有很好地进行学习与发展,这些现实情况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武术传播人才的匮乏。

3 以文化自信为理论依据的武术文化发展策略

武术,从文化自信的视角审视,其无论是对自身的发展还是对我国文化结构的完善,都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基于此,我们必须对武术的继承与发展进行总结,思考促进武术文化发展的对策,以实现武术文化的长远发展。

3.1 大力挖掘中国武术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武术文化的传播和推广,除了依赖自身独特的形式,还必须建立在深厚文化内涵的基础上,让人们在习武过程中接受教育,以强烈的文化自信,弘扬民族精神。从现实来看,层出不穷的文化艺术形式总是让一种具有吸引力的文化被人们咀嚼后迅速被新的文化需求所抛弃,表现出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换代新潮。武术文化想要在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从只重技术传播而忽视文化传承的局限中挣脱出来,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为旨归,以市场经济为契机,不遗余力地探索和传承武术的文化内涵,将中国武术打造成老少皆宜、雅俗共赏的文化商品,催生市场经济和消费社会背景下的武术文化的消费奇迹。以武术表演为例,一出好的武术表演节目必须全力展示武术的文化内涵,以民族哲学修养、民族传统、时代精神等为核心,增添武术表演的文化元素,从单纯注重技术展示的思维惯性中挣脱出来,打造丰富的剧情,让更多的观众喜爱。诚然,武术文化的根本是武术技击场景,但若忽视文化内涵的丰富,只注重打打杀杀场景的再现,是无法获得长远发展的扎实根基的。

3.2 构建完善的武术文化的发展体系

全方位、多角度地构建完善的武术文化的发展体系是促进武术文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其不仅能够拓宽武术文化传播的渠道,还能利用各种有效平台,建立更加全面的武术文化战略机制。其一,强化武术文化的本质特征。随着竞技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传统武术开始向竞技武术转变,武术运动的技术水平和难度得到了较大的提高。的确,这样的发展已成为一种不可遏制的势头,但武术的发展必须坚守自身固有的本质特征,尊重其中的明理、悟道、修心、养性的传统文化内涵,如此才能使武术文化获得长远的良性发展。其二,规范武术的普及方式。随着武术文化不可避免的商业化运作,一些人利用群众对武术的喜爱进行投机取巧,从盗版光盘和图书中获取非法所得,加之不规范的武术培训机构越来越多,严重影响了武术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和地位。对此,必须成立武术出版审查机构,对武术理论书籍、光盘的出版进行审查和监管。另外,还要规范武术培训机构,强化对武术培训人员的监管;在各级教育教学中落实武术选修课,向学生进行武术文化的渗透;利用社区做好武术辅导站的工作,积极推广和普及太极拳、太极剑等融合健身和观赏于一体的项目,形成拥有深厚群众基础的多层次的全民性活动。其三,进行多种形式的武术交流。现代社会并不提倡相对保守的方法,所以在武术文化的体系建设中,还要丰富形式,打造中国武术“社会化”。比如,举行高级的理论研讨会进行武术理论的研究,采用武术节、武术大赛的形式进行武术切磋等。在形式多样的交流学习中,既帮助习武者强身健体,娱乐精神,又为他们进一步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提供了便利。

3.3 培养优秀的武术文化传播人才

任何文化形式的传承与发展都离不开相关的人才,武术自然也不例外。只有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培养高素质的武术文化专业型人才,才能有效促进武术文化传播与发展。一般而言,中国武术传承人必须经过严格的挑选,那些具有较强习武能力的少数人才能成为传承的首选,所以真正掌握中国武术技能与武术文化的人仍然很少。为了改变这一劣势,更好地扩大武术文化的传承,政府相关部门应对现有的中国武术传承人进行一定的经济资助,帮助其具备发扬武术文化的经济实力,同时对武术传承人进行荣誉奖励,满足他们精神方面的需求,必要情况下,还要积极与中国武术传承人进行紧密合作,加大对支持、引导与鼓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武术文化发源地必须引起重视,合理保护与管理文化发源地,如此才能为武术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创造环境条件,使其在适宜的氛围中不断完善,影响传承人的思想,促使他们积极投入到武术文化的传承中来。

3.4 谨慎对待武术文化的国际化发展

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促使世界文化呈现出大融合的趋势。武术作为一种独具代表性的文化形式,毫无例外地置身其中,国际化发展已是必然。特别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更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武术的国际化步伐。但是,武术文化的国际化发展并不是随意的,也不能盲目对外来文化与思想未加选择地进行消化和吸收。从文化自信视角看,中国的武术国际化必须处理好本土化与国际化的问题,既要与各民族武术之间相互影响和渗透,又要与世界武术文化相适应;处理好民族性与统一性的问题,坚持双方相互渗透,以民族性为根本,以统一性为前提;处理好时间与空间的问题,以传统为基础,在过去与现在之间不断延续与体现,构成武术文化的时空属性。总的来看,所谓的国际化,必须作为一种来源于传统社会外部的推动力,借助其对中国传统武术项目的冲击与影响,促使中国传统武术结构进行新的变革。

4 结语

在全球化的时代大潮下,实现中国武术的科学发展是一项庄严而又艰巨的宏伟工程。面对其他类型体育文化强烈的竞争与冲击,中国武术文化必须立足于文化统一性和多样性,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为根本,适量增加武术的文化成分,丰富和发展武术的文化内涵,通过形式、内涵与人才等多方努力,实现更大意义上的文化自信,迎接中国武术整体科学发展的良好局面。

猜你喜欢

中国武术武术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史料整理:认识中国武术的一条路径
中国武术“元问题”的历史思考——《中国武术思想史》评析
谁远谁近?
中国武术有哪些派别
新型涵道武术擂台机器人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