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系统构建

2018-01-01闫广新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功能模块思政政治

闫广新

(辽宁科技大学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辽宁 鞍山 114000)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移动互联时代的发展诉求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需求背景

移动互联网为现代教育提供了诸多发展优势,最为值得关注的是移动终端设备的使用功能被大量开发[1]。而移动互联网终端设备的大量使用,让学生成为了“低头族”。这种变化是思想政治教育在以往时期并未遇到过的问题。

一方面,课程实效性较弱。以往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依托课堂,为学生传授了大量辩证思考的方法,思考时政信息的宏观视野,其教学实效性和完成度相对较高。但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这样的教学实效性显然不足。学生从网络渠道获取的大量信息,与教师课堂呈现的学习资源相比,反而是课后自主查询的信息量更大,且更为丰富。课堂内的教学信息量实则并未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并未支持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真正发挥。如果无法借助移动互联网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大的正面学习内容,实则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阻碍。

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力趋于弱化。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速度之快尤为空前,但其最大的诟病是学生无法脱离终端设备的束缚。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高校学生借助移动终端设备的日均在线时间为3.5h,而更高的在线时间上限能达到17.2h。他们从网络渠道获取的信息量更大,且包罗万象。多元文化在网络空间内相互博弈,不断争取更多的基础浏览量。学生从中获得的信息很可能与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相左,成为对抗思想政治教育的状态。而高校思政在这种互联网多元文化的冲击下,逐渐失去了在学生心理的权威地位。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借助移动互联技术的改革优势

与其限制学生观看手机的时间,不如直接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于网络终端,为高校学生提供一种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全新方式,继而重新抢夺学生的关注视野,令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影响力、反馈度能够与学生架构起更为理想的链接[2],进而抵消当代大学生对于思想教育活动热情不高或主观能动性不足的相关问题。

一方面,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必须强调高校思政课程的实效性,方能间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借助移动互联网平台,为学生扩充思政课程难以在有限时效内达到的知识容量。在移动互联网平台中,教师可上传更为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而支持学生在课堂之外的时间自主学习。学生在自学之后对诸多政治观点产生了主观意识,课堂之上仅需要引导学生辩证分析,提高了思政课堂教学的时间利用率。

另一方面,多元文化的干扰令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逐渐弱化。如果无法将学生从网络文化的主观倾向中拉出来,实则也无法真正打造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和吸引度。故此,在移动互联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开辟出始终占据移动网络文化的所需时间,占据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才能与多元文化博弈和对抗,重新塑造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借助移动互联网平台,可在学生反复浏览手机的环境下,提供一种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渗透,间接吸引学生的主观学习意识,与多元文化形成正面对比,继而重塑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

二、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系统构建

依据以往高校思政教学的相关经验,笔者与本校思政教研室的诸多教师相互探讨,对借助移动互联网平台、打造思想政治教育的专属平台进行了深入构思,并设计了虚拟网络平台的系统结构框架。该移动互联网平台的设计模板是依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需求而扩充的终端设备功能。这些终端设备功能可在Android系统下运行,充分发挥B移动终端的教学时效性,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频、图文等信息资源,最大限度地提升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便捷性、覆盖率、时效性。

该系统平台包含六项功能模块,分别为动态校园、通知公告、在线帮助、学习空间、资源共享、学生档案。

(一)动态校园

该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将与思想政治教育息息相关的校园动态信息实时发布,为学生提供一种来自思想政治教育的动态学情和发展信息。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并非单纯意义的理论学习,校园实践活动、校园文化、时政信息、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脉络等等,均为影响学生思想意识的关键要素。思想政治教育借助移动网络平台,实则是最大限度开发与学生互动的教育路径。借助动态校园功能模块的建立,可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自身的生活实践密切相关,进而调动学生思想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参与思政活动的普遍热情。随着动态校园的功能模块活跃率逐步增加,其学生参与思政活动的互动情绪也会被深深激发,进而为后续的线下实践课题奠定基础条件和环境氛围。

(二)通知公告

高校思政实践活动需要与大学生保持较高的互动性。以往,组织任何形式的思政实践活动都需要在课堂内布置,由教师提出社会活动方案,学生交流探讨,并共同组织相应的实践时间、地点、方式等活动。而这样的实践活动安排很难脱离线下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如占用了大量课时,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课时规划也是另一种负担。通知公告模块可解决类似问题。在公告内定期提出思想政治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向,由不同学习小组自行编排组织活动计划的实施方案。在公告内,思政教师仅需要对活动要求、思政研究方向等重点规划方向提出指标,便可以由学生借助教师所提供的信息自主编排,那么相当于将思政社会活动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借助移动网络平台补充了课余实践时间。故而,通知公告的功能模块可最大限度地开发课后教育时间,令当前课时的利用率更高,对思政社会实践活动的宏观调控性更强,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利用移动互联网平台的时效性。

(三)在线帮助

在线帮助功能模块主要为学生提供了移动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使用方法。学生在使用终端设备登录该平台时,势必需要更多地了解该平台所设计的相关辅助教学功能,包括学习资源的下载,多种功能模块的应用等等[3]。当学生在使用该平台诸多教学辅助功能时,如果每一项问题都咨询思政教师,也会占用大量的有限教学时间。故此,设计在线帮助功能模块,也是提高移动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使用频次和使用效果的重要支持。高校学生在使用移动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时,可节约使用功能的学习时间,将更多的学习精力投入到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关注上,借助在线帮助功能模块提高平台使用的便捷性。

(四)学习空间

学习空间的功能模块设计基于补充性教学资源的考量。该模块为学生提供了大量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其中包括红色教育、文化教育、时政信息、国际资讯等诸多学习资料。这些学习资料是思政课堂教学时限内无法全面展现的教学内容,但又是学生必须学习、不断加强自身思考认知的学习方向。故此,借助移动互联网平台,将更多对学生有益的学习资料上传至学习空间模块,可由学生课后自行调整学习时间,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宏观视野,让学生在接触更多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后,主观意识产生对事物发展的正确认知,形成辩证思维和宏观思维,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力,重塑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性[4]。

(五)资源共享

资源共享功能模块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上传自身学习资料的功能模块。一方面,在移动互联时代,无论思政教师如何广泛地甄选思想政治教育资料,都不可能面面俱到;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相关课程之后,对思想政治的教育内容不可避免产生个人见解,而后在更为广泛的网络空间内寻找更多的辅助性学习资源。开发该功能模块,有助于学生将自身认知更为有效的学习资源与其他同学分享,共同进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共享,增强移动互联网功能既强化了对于思政学习资料的开发与利用,又提高了思政移动互联网教学的时效性。

(六)学生档案

开发移动互联网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最大的功能需求是收集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人建议。这种反馈信息是了解学生个人思考认知以及改善高校思政课程教学质量的基础数据。在学生档案的功能模块中,分别建立了已知身份的学习档案以及虚拟身份的建议档案。一方面,已知身份的学习档案记录学生在每一课时、每一次测验、每一次社会活动中的评价,该评价内容由学生自评、教师评价、学生互评组成,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形成性评价内容;另一方面,虚拟身份的建议档案是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学的不记名投票。学生可在移动设备终端,对教师、课程做出更为客观的评价,无须考量教师感受,抑或其他同学感受。这种评价对于思政教师而言可能过于苛刻,但真实地反映了学生对于思政课程的本质意愿,是真正了解学生想法、努力改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宏观抓手。故此,学生档案的功能模块既能够总结学生的思想认知进程,又能够不断收集学生的意愿反馈信息,为改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供基础数据。

综上所述,移动互联时代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诉求是提高课程时效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力与权威性,以及对于教学反馈信息的有效收集。基于此,结合以往教学经验,以及移动互联网的资源特征,可以架构一个完整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系统,在该平台下设置动态校园、通知公告、在线帮助、学习空间、资源共享、学生档案等功能模块,进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移动互联网资源的开发,加强课程资源的整合力与渗透力,凝聚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性与影响力,改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和水平的提升提供全新路径。

猜你喜欢

功能模块思政政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商业模式是新媒体的核心
基于ASP.NET标准的采购管理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