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培养农村小学留守寄宿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2017-12-31陈顺萍
陈顺萍
我所在的乡镇原本是一个煤炭之乡,近年来随着煤炭能源的枯竭,乡里的煤炭企业逐步倒闭,原本在煤矿务工的农民工也失去了务工机会。失去经济来源的农民只能离乡背井地到经济发达地区务工了,家中就剩下年迈的老人和年幼的孩子。因此,在校读书的孩子很大一部分成了留守儿童,由于我们学校是寄宿制学校,无人看管的留守儿童也就成了寄宿学生的主力军。寄宿制学校意味着学生不但要在学校学习,而且放学后还要在学校生活。这些学生所能够接受的家庭教育与走读制学校的学生来说相对较少,而接受学校教育的时间相对较长。按理说住校后学习时间充足了,学习成绩应该大有长进,学习习惯也应该很好。而实际上住校后学习的确时间多了,学习效率并无提高,更别谈学习习惯了。厌学的学生也多起来,而且从低年级就开始两极分化,差生队伍随着“升级”还逐年有所增加。住校后、各方面期待的好习惯并没有养成,成绩也没有提高。
发现这个现象后我就在思考这样的问题:这些孩子的成绩没有提高除了留守而外是不是和他们的学习习惯差有很大关系呢?让农村留守寄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不是对学生提高学习成绩有用呢?要怎样激发留守寄宿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呢?应该怎样与监护人一道共同努力让孩子形成良好学习习惯?下面就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留守寄宿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发表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自主学习关注学习者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是由学生自主而不是受他人支配的學习方式。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主动进行学习呢?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学习对他来说就是一件愉快的事,就是一种享受。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呢?我是这样做的: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留守寄宿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做到灵活运用教材尽可能找生活中的实例和问题让学生发现这些都源自我们身边是非常实用的,学会了这些知识就不用事事都靠父母甚至可以成为父母的“小帮手”。并开展形式多样、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机会,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当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后,还应当让学生明白学习是一种责任,只有让学生自觉地担负起这个责任,学生的学习才是一种真正的自主学习。同时,老师还应当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好的学习方法,能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检查、总结、评价。
二、加强管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提高学生的成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刻体会到,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新课程关注的是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人性。“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为了一切孩子”的均衡教育观,为农村寄宿生的管理指明了方向。首先,老师要对留守寄宿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出明确的学习要求和目标。其次,要积极开展各种形式多样、寓教于乐、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加强留守寄宿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指导、训练与实践。建立健全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检查、反馈、分析、评价与激励机制,以评价与激励机制促进留守寄宿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目标的达成,形成留守寄宿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的长效机制。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实事求是、勇于质疑等良好品质。通过有效的措施,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鼓励学生合作交流,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思维训练,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与监护人一道共同努力让孩子形成良好学习习惯
我们都知道家庭、社会、学校形成教育合力,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重要途径,但实际上寄宿生的教育几乎是脱离家庭的。所以需要家庭、社会、学校相结合的教育网络促进学生良好习惯培养,通过寄宿学生家长会、开放教学、交流会、研讨会、教研等活动提高留守学生、监护人、教师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重要意义的认识,并分别给教师、监护人提出具体要求,明确各自在留守寄宿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中的责任,相互配合,共同促进留守寄宿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集各种有效的教育资源,为留守寄宿学生共同创造良好学习环境,共同为留守寄宿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增添力量。
总之,学习的能力和学习的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只能在学习中形成和发展,而留守寄宿学生的良好习惯主要靠老师。因此教师要更新观念,多与留守寄宿学生和家长交流,了解学生心理动态,给予孩子更多关爱。积极进行教学改革,选取最能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教学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教学习和思考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持之以恒,使学生不但学会知识而且会学知识做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