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激发学前儿童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2017-12-31张敬
张敬
一、以游戏的形式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教育游戏化是儿童积极参与教育活动的根本,它能让儿童在快乐的玩中习得知识。“寓教于乐”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方式。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它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表现自己各种情绪的有效途径,能够保障幼儿的心理卫生的健康。 首先,游戏是幼儿自己自愿性的活动,是一种轻松、愉快、充满乐趣的活动,它既能为儿童提供逃避紧张、愤怒、厌烦等不愉快情绪体验的条件,又能使他们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
二、利用操作材料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种高度抽象的逻辑数理知识,它必须依赖幼儿作用于物体的一系列动作以及之间的协调才能建构的。因此提供学习数学材料很重要。
同一年龄阶段的幼儿,他们的发展是有差异的,那么在设计和准备操作材料时,教师既要考虑美观性、趣味性、更要考虑材料的层次性,即材料是否能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是否使每个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创设数学环境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现实生活中包含了大量的数学信息,幼儿每时每刻都在于数学打交道,但是生活中的数学信息是分散和隐蔽的,是幼儿难以主动感知的。 作为教师应当认识到环境在幼儿学习数学中的重要作用,要善于为幼儿在生活中创设一个真实丰富的数学环境,吸引幼儿的注意,激发幼儿的兴趣。我们应该联系生活中实际的事和物,将它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引起他们的注意,回忆以往的经验,让他们在体验中提升经验,建构概念。
利用幼儿的活动空间丰富环境,将抽象的数学知识随机的隐藏在幼儿生活中。例如,我班的区角标识:我采用数物的对应的方式,玩具柜和玩具筐贴上数量相同的但事物不同卡片,让幼儿通过数数活动找到相应的位置。让数学出现在幼儿的生活中。
四、用巧妙的提问方式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数学的特性易给直观形象为主的幼儿在学习中造成困难,因此教师不仅要准备好充分的教学材料,而且还要组织好教学的过程。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巧妙的提问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给幼儿与数学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使之产生主动的思路,从而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启发幼儿去分析、綜合、抽象地概括、理解数的关系。
(一)发散性提问
每个幼儿的生活环境,生活经验不同,而且各方面能力水平也不相同,所以他们对数的概念的理解、掌握、以及思维过程都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在数学活动中,教师要了解他们已经掌握了多少,然后针对幼儿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重点指导,使幼儿在各自的水平上得到提高和发展。例如,在学习《测量》活动中,教师准备了长的木棒。教师向幼儿提问:“你们能知道它有多长吗?”幼儿回答:“用直尺量一量。”教师接着问:“可是现在没有直尺,你们能不能帮我想个办法呢?”有的幼儿点头,有的幼儿摇头。教师又问:“我们可以想想可以找找教室里哪些东西帮忙?”“想一个和别人不一样的方法?”结果幼儿想出了用手比、用铅笔、用积木、用绳子来测量物体。通过教师发散性的提问鼓励幼儿发现更多测量物体的方法,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创造性。幼儿在教师多次设置的发散性问题中不断地动脑筋,不断地思考与别人不一样的问题,学习从被动变为主动,从而使幼儿主动地学习数学,“迷上”数学,而且还不断掌握许多新方法。发散性的提问还可以引导幼儿从多角度、多层次、多途径地思考,从而激发幼儿喜欢数学的兴趣。
(二)趣味性提问
幼儿天真可爱,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利用这个特点,在数学活动中,对幼儿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幼儿就能积极主动地去参加活动,从中获得经验和乐趣,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例如,在学习《认识时钟》的活动中,我把时针比喻成爷爷,分针比喻爸爸,秒针比喻儿子,他们在比赛跑步。我问:“为什么要把时针比喻成爷爷呢分针比喻爸爸?秒针比儿子呢?”“那么儿子跑一圈,爸爸跑多远呢?”“如果爸爸跑一圈,那么爷爷跑多远呢?”一一个有趣的问题,深深地吸引了幼儿幼儿很快地记住时针、 分 针、秒针的特点,而且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的关系。这样,既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又激发了幼儿的求知欲。
(三)层次性提问
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的发展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发展,那么在数学活动中提出的问题必须要有层次性,要从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利用层次性的提问逐步加深,丰富知识,建构概念,使整个过程结构严谨,又体现发展性原则。例如,在《学习分类》中,教师先问:“男孩子和女孩子想回家,怎么办?请幼儿帮助它们找回自己的家。”在幼儿按性别分类的基础上,再提出问题:“戴帽子和不戴帽子的男小朋友,他们的家不在一起,你能帮它们分一分吗?”幼儿根据问题按有无帽子完成了二级分类后,教师又提出一个问题:“你们能按帽子的颜色再分一分吗?”于是幼儿又进行第三级分。通过教师层层的设疑提问,使幼儿的每次的活动都有不同层次的目标,引发幼儿不断地尝试发现,把知识引深一层。这样不但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幼儿需求,而且使幼儿在原有的程度上有所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得到充分体现。
五、用成功效应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成功感是人的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一种需要,它可以成为推动人的内动力,因此,让幼儿产生成功感,能够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持久兴趣。成功感的产生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来自于幼儿内部,另一方面,来源于外部评价引起的成功感。主要是成人对自己的肯定,他们会把这种评价作为成功的标准。
在一次数学活动中《5的分解与组合》,我将操作材料发给幼儿,让幼儿自己探索操作,找出答案。孩子们都很积极,每探索出一种答案,记录下来马上告诉老师和同伴,经过验证后答案正确,我及时的给予肯定,他们都很开心、激动。整节活动大家都沉浸在一个积极、愉快的氛围里。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寻求到正确的答案,不仅体验到成功感,增强自己的自信心、还能够促进幼儿逐步养成主动学习、自主探索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