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类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与应对策略

2017-12-29雷腾英董文刚��

考试周刊 2017年35期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艺术类应对策略

雷腾英++董文刚��

摘 要:当代艺术类贫困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与其他专业大学生一样正处于青春期的末期,向成年期过渡。处于青春期末期阶段的艺术类贫困大学生,在艺术类专业学习过程中,由于他们的心智仍未成熟,还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贫困大学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心理健康问题,严重时甚至可能引起心理障碍。发掘目前艺术类贫困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从学校和个人两个方面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应对策略,使艺术类贫困大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为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进步提供了更好的方法指导。

关键词:艺术类;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应对策略

随着近十多年来艺术类高校数量的异军突起,艺术类大学生人数的激增,使得曾经认为学艺术基本是有钱人家的孩子才读的专业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处于青春期末期阶段的艺术类贫困大学生,在艺术类专业学习过程中,由于他们的心智仍未成熟,还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贫困大学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心理健康问题,严重时甚至可能引起心理障碍。如何帮助艺术类贫困大学生正确处理负面心理情绪,提高自身的综合心理素质是我们作为高校中艺术类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和艺术类学生管理工作的教师亟需高度重视的一项工作。

一、 艺术类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

在现实的社会生活和自然环境中, 艺术类贫困大学生总是会遭遇到各种不同强度和不同性质的刺激,而这些刺激并不是独立地、单一化地呈现,往往是合为一个整体,进而影响艺术类贫困大学生的情绪及心理健康。通过研究和分析文献资料,结合学者们的一些看法,笔者认为艺术类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大体可以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 艺术类贫困大学生具有与其他同学进行家境攀比的自卑心理。

与其他非艺术类专业的大学生相比较,艺术类大学生家庭经济情况较好,同学之间相互攀比的现象日趋严重。同时有相当一部分艺术类大学生当初选择专业时大都是考虑到门槛低,一心只想为了能够顺利上大学拿到大学文凭而选择对文化要求低的专业,而并未考虑到艺术专业的花费。而在实际学习艺术类专业过程中,其中美术类的绘画、影视与动画、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常常需要购买许多学习中用到的材料,如颜料、纸张、画笔、手绘板、电脑、摄像机、照相机等等;音乐类的大学生常常需要参加各项比赛,交通费用,比赛报名费用等等,这些日常支出费用相对较高,都造成了艺术类专业的学习成本远高于其他的非艺术类专业。因此这些费用、生活和学习压力的重担使得艺术类贫困大学生较为容易产生自卑、消极的心理。

(二) 艺术类贫困大学生呈现出学习压力大的趋势。

在全国艺术类大学生的数量激增的情况下,有许多艺术类大学生,他们选择读艺术专业大都不是因为自己真正喜欢艺术类专业,而有相当多人数的贫困大学生之所以选择学习艺术专业,是因为家庭贫困,自己在高中时文化课程成绩较差,自身通过普通高中学习很难取得较大进步,在高二时就被分配去读职高的艺术类专业了,为了考上大学没有考虑自己实际是否喜欢。这些学生在进入大學进行艺术学习时,发现自己理论基础太差,在大一、大二必修文理综合、必修的近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英语等等文化课程时,根本学习不进去,也缺乏勤奋学习的精神,学习压力较大,一到期末有很多艺术类贫困大学生就面临着挂科,常常为下一年拿不到奖助学金而担忧。

(三) 艺术类贫困大学生呈现出较严重的择业、就业焦虑心理。

目前,由于艺术类专业的学习成本高,很多艺术类贫困大学生在面对择业时,就想“一蹴而就、谋高职、拿高薪”,想尽快摆脱贫困,通过高薪工作为家庭争光。殊不知,这些艺术类贫困生过分看重报酬和工作岗位的地位,缺乏正确的自我评价,脱离了社会的实际需要。即使我们艺术类贫困生在大学期间表现突出和成绩优异,他们往往在择业和就业过程中较容易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情况,从而产生严重的择业、就业焦虑心理。

(四) 艺术类贫困大学生容易产生人际交往焦虑心理。

艺术类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问题常常表现出很敏感,缺乏理性思考,也不能正确对待家庭贫困问题。这些大学生控制情绪的能力较差,情绪不稳定,容易激动。他们担心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要过多地花费金钱,常常回避很多人际交往,如宿舍聚餐、老乡聚会、社团活动,甚至回避班级集体活动,处理人际关系的方式狭隘。这些言行举止都体现出他们内心的焦虑和抑郁,加之他们不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很少与人沟通,很少积极去寻求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缺少理智的思考,其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二、 艺术类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应对策略

(一) 就学校、学院而言,我们可以从政策的落实、师资的培养、课程的设置、勤工助学岗位的创设、贫困生心理健康档案的管理等方面努力。

第一、在对于贫困大学生而言,经济资助是学校和学院开展艺术类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首要工作,学校要认真落实国家为贫困大学生提供的各项奖助学金等,扶持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措施落实到实处,这就需要相关管理部门和班主任认真审查班级贫困大学生的家庭实际情况。

1. 学校及学院须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各项奖学金、助学贷款、减免保险、临时困难补助等各种奖、助、贷、补的资助措施,并且需要建立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贫困生认定办法,加强和提高各项奖助学金的监管力度。

2. 班级中需充分发挥班主任和班级同学的力量,主动参与到贫困生认定工作中,尽量避免和防止“假贫困”的出现,使得家庭真正贫困的同学能够得到各项政策的帮助;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贫困生的感恩教育工作。正面引导艺术类贫困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这些扶持和帮助是需要将钱用到学习上,杜绝其产生享乐主义思想和依赖思想的出现,帮助其在得到这些帮助后应该更加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培养个人综合能力和素质,懂得感恩国家、学校、学院、班级的帮助,努力成为一名为社会能做出贡献的青年艺术类人才。endprint

第二、学校、学院积极构建相关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且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学生管理教师的专业水平。

由于现在的高校普遍扩招,有很多高校仍未建立一支完整的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尤其是由于艺术类大学生具有其独特的发展特点。在艺术类专业教学学院,也应建立一支以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师队伍。

1. 加强对艺术类专业教学学院的现有从业的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培训,这些教师应该是受到过专门的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训练的专职心理咨询师,他们可以针对艺术类大学生的特点为艺术类大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给予专业的指导和帮助。

2. 学校应积极培训在一线专门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辅导员、班主任、班级心理委员等兼职心理健康教育人员来系统学习一些心理基本理论知识、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心理咨询技巧和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从而提高他们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觉察判断学生心理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他们兼职心理健康教育人员的管理和对学生心理辅导的作用。

3. 学校及学院还应制定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每个学期有规划地聘请校外的心理专家或其他院校的专业心理咨询教师为我们的兼职心理教师,以讲座等形式为大学生、艺术类大学生、艺术类贫困大学生等不同群体进行心理疏导和教育。

4. 学校及学院同时要积极引进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人才,进一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结构人才的配备。

5. 学校及学院需积极调动和发挥朋辈心理辅导的力量。一方面,我们在进行学生管理时,学生的心理健康是班级里的同学之间更容易了解情况,我们在班级中积极培养心理委员(也就是心理联络员),让他们作为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关注班级里各位同学的心理动态,当发现班级同学出现情绪较激烈时,在同学本人没有主动的向班级或班主任求助时,我们心理委员能及时向班主任汇报情况,使得班主任能够了解学生情况并及時提供帮助和干预,帮助有心理问题的同学缓解痛苦情绪。

第三、目前大多数学校、学院针对于大学生已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但并未在大学生中全面普及。从学校、学院层面应尽可能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程。就艺术类贫困大学生而言,有很多同学因家庭经济贫困,学习成绩不够理想等多方面原因造成情绪方面的困扰,有时严重时还会产生心理问题。而这些同学们往往都不会主动去心理咨询中心联系心理咨询老师寻求帮助。这些都需要学校、学院层面多作出努力,开展各式各样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讲座、网络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和必修课全面结合实施。

通过这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帮助艺术类贫困大学生进一步正确认识自我,重新树立自信心,传授一些自我缓解心理情绪的方法和技巧,使得艺术类大学生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解决一部分心理问题。

第四、学校和学院应积极地为艺术类贫困生设置尽可能多的勤工助学的岗位,将这些勤工助学的岗位合理分配给家庭确实困难的艺术类贫困生。当学校和学院所创设的岗位数量不足时,我们学院可以积极主动联系社会企业、相关行业为艺术类贫困生创设一些与专业相关的勤工助学的机会,从实际方面为艺术类贫困生缓解经济方面的压力,培养艺术类贫困生自强自立的意识。

第五、学校应进一步完善贫困生心理健康档案的管理,学院及班级应对艺术类贫困生心理健康档案做好一些备份,以备获取信息时较为方便。

第六、学校应注重宣传创新,积极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等新媒体来宣传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和暖文。学院在进一步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网站的同时还要积极开发和利用新媒体来建立院级心理辅导站。

(二) 就作为心理咨询师和班主任而言,我们可以尽可能用专业的心理知识帮助艺术类贫困生进行心理疏导。

作为专兼职的心理咨询师和班主任,一方面需积极关注艺术类贫困生,班主任可以定期与艺术类贫困大学生进行谈心、聊天,了解这些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态,为学生及时化解心理的困惑和缓解负面情绪,将这些同学的心理健康资料及时进行归档。另一方面,作为艺术类班主任,应进一步关注艺术类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可以开展一些团体辅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式,纠正其心理误区,建立起积极的应对方式,尝试改善社会人际关系,指导他们如何调整和控制自身的负面情绪。

(三) 就学生本人而言,要学会正确地、积极乐观地面对大学生活,才能从根源上解决心理困扰,其可以通过如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第一、艺术类贫困大学生需学会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艺术类贫困大学生需要改变悲观、自暴自弃的想法,从认知上意识到负面的情绪和人生态度对自身的影响。积极主动培养和学习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不放弃人生理想,一直坚持下去。

第二、艺术类贫困大学生自身努力学习与他人交往的技巧,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维持健康心理状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艺术类贫困大学生自身也需要高度重视人际关系的培养,学会正确与人沟通与交流,从而提升自己在社会学习生活中体验愉快的情绪,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只有我们学校的各个层面和艺术类贫困大学生个人都不断付出努力,寻找和探求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的应对策略,最终使得艺术类贫困大学生的更好地完成由青春期末期向成年初期的过渡。同时,也使我们艺术类贫困大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为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进步提供了更好的方法指导。

参考文献:

[1] 王娜.浅析艺术类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1 (8):202-203.

[2] 梁文博.浅析高校艺术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1(8):159.

[3] 刘丽.浅析高校艺术类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调查研究——以商丘师范学院艺术类学生为例[J].工会博览,2011 (2):118-119.

[4] 楼玲娣.引发大学生择业焦虑的影响因素分析[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4):463-466.

[5] 苑伟.高校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难点及路径创新[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5):28-29.endprint

猜你喜欢

贫困大学生艺术类应对策略
艺术类专访心得
艺术类声乐高考误区与思考
浅析高校辅导员对贫困大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思考
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及对策思考
基于发展型资助视角的贫困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研究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
艺术类金币收藏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