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南联大时期冯至《十四行集》中的意象探究

2017-12-29李婷婷

山东工业技术 2017年24期

摘 要:冯至在昆明西南联大时期创作了《十四行集》,冯至用独到的诗人眼光一眼看中了这些普通寻常的事物,然后这些普通寻常的事物成了他诗中不普通不寻常的意象,是伟大人格的象征、是对中华民族命运的思考。

关键词:意象分类;意象探究;意象特征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24.250

《十四行集》是冯至搁笔十年后在昆明杨家山林场的茅屋中创作成的。虽然《十四行集》是在短期内完成的,但是《十四行集》可以说是冯至在其诗歌创作史上的巅峰之作。李广田、朱自清为《十四行集》写评论文章,可见当时《十四行集》在国内文坛引起了较大的关注。同时《十四行集》也引起了国外学者的瞩目,《十四行集》被译为英语、日语、德语、瑞典语。《十四行集》从一个意义上来说不是战争文学,是冯至在相对安静安全的杨家山林场,以哲学家的视角从人生生命出发,具有哲理性的创作。昆明的杨家山林场为冯至《十四行集》的创作提供了一个相对无人打扰专心致志于创作的环境,同时杨家山林场树木茂密能够躲避日军飞机的轰炸,为冯至提供了一个安全的创作环境。杨家山林场中的一草一木,一虫一鸟都为冯至创造《十四行集》提供了灵感,成为冯至《十四行集》诗作中的意象。其中典型性的楷模意象有鼠曲草、有加力树、驮马、小路,本文就围绕这四个昆明意象进行探究、分析。

1 昆明意象分析

(1)有加利树。有加力树是昆明一种较为常见的树,经查证有叫桉树,有加力树应该是冯至根据外文音译而来的。当时冯至便把在自己茅屋周围种植的有加力树写入《十四行集》中并赋予有加力树新的含义,成为典型性的昆明意象。 树木的高大本来就是激励人的,它从不低头,昂首阔步向前,在诗中作者亦把有加力树看作是人生的引导,是自己学习的榜样,像“圣者”般的有加力树坚守着自己的操守。在“秋风”中站立的“玉树”是多么的令人尊敬、敬佩。

(2)鼠曲草。鼠曲草冯至给他作的注是贵白草,这是根据德语翻译而来的,是一个德国的名字。查阅相关资料发现这种植物遍布昆明各处,是昆明常见植物,也存在于杨家山林场附近。在昆明人眼中鼠曲草只不过是一种普通的植物并无什么特别之处,它并不拥有惊艳华丽的外表,但是,在诗人冯至的眼中一种在昆明人眼中的普通植物却拥有着不普通的品格并把鼠曲草作为一种意象写入《十四行集》。诗的第一节作者由鼠曲草想到人生,鼠曲草并不像一般的小草一样是渺小零落的象征,它有它自己的品格,人的一生也应该如此。

(3)驮马。云南的茶马古道文化是非常悠久的,用马驮货物也是昆明的一大特色,特别是在杨家山林场这样崎岖的山路上用马驮物品比较容易,可能是明天都可见冯至便把其写入诗中为驮马赋予了特殊的意义,成为一种象征,一种带有昆明特色和時代特色的意象。

冯至以《看着一队队的驮马》为象征意象象征当时的时代,当时作者的心情。联大的师生也像是驮马一样一直在奔波,从北京至长沙至蒙自至昆明,一路上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今天在昆明得以稍微稳定的环境是非常不容易的。随时占有又随时放弃,象征现在中国抗战的现状,整首诗以驮马为中心,象征着作者内心的煎熬,迷茫,抒发出作者对未来中国命运的担忧。

(4)原野的小路。冯至在《昆明往事》中写到他常与妻子散步于杨家山林场的一条小路上,在一定程度上冯至开始了有哲理性的思考。一条路的出现不是一两个人走出来的,一条杨家山林场的小路给了冯至创作灵感并成了他诗歌中的一个意象。

这条小路是充满生命活泼的小路,是很多人走出来的。因此“行人多半已不知去处”说的便是文明的消失。希望我们不要忘记以前创造这些文明的人们,不要荒芜当初“寂寞的儿童,白发的夫妇,还有些年纪青青的男女,还有死去的朋友”留下道路和财富。冯至居住于可以躲避空袭又可以养病的杨家山林场时,并没有忘记当时1941年整个国家是什么样的状况,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国不国家不家。

2 昆明环境对冯至创作的影响

(1)自然环境。作者创作《十四行集》时把杨家山林场的小草(鼠曲草)、树木(有加力树)、小路、驮马都写入了诗歌中可以说是昆明的自然环境给予了冯至创作的灵感。冯至也在《昆明往事》一书中写道“我最难以忘却的是我们集中居住的那一年多的日日夜夜,那里的一口清泉,那里的松林,那里的林中小路,那里的风风雨雨,都在我的生命里留下深刻的印记。我在40年代初期写的诗集《十四行集》、散文集《山水》里的个别篇章,以及故事集《伍子胥》都或多或少地与林场茅屋有关。”换句话说,若是没有那段生活,这三部作品也许会是另一个样子,甚至有一部分写不出来。

(2)人文环境。 冯至在《昆明往事》一书中写道:“给我印象最深、帮助更大的事我在昆明结识的‘新人民。昆明人热情好客,可以说颇有古人遗风,不像北平、上海等大城市的人们那样漠不关心、不相闻问。”这也就是冯至为什么会把村童、农妇以及昆明人躲避空袭等场景人物写入《十四行集》的原因,也可以说是是昆明人纯朴善良的性格激发着冯至进行人生的哲理性思考。

3 结语

冯至来了,他用独到的诗人眼光一眼看中了这些普通寻常的事物,然后这些普通寻常的事物成了他诗中不普通不寻常的意象,冯至为这些普通寻常的昆明意象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但是抛开特定的时代背景,这些昆明意象还能有这样鲜明的象征性吗?那将是另外的意味了。本文正是着眼于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西南联大时期,和生活环境:昆明杨家山林场,从中分析作者赋予意象的特殊象征性以及意象中植根的作者个人情感和时代情感。

参考文献:

[1]冯至.十四行集[M].西安:华夏出版社,2009:1-18.

[2]冯至.冯至全集 [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78.

[3]刘士杰.现代主义诗歌在中国的命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26.

[4]刘士杰.现代主义诗学.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73.

[5]张新.中国新诗史 [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327.

作者简介:李婷婷(1993-),女,云南昆明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文课程教学研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