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浪漫 烟雨沧桑
2017-12-29胡应明
胡应明
〔摘 要〕关于精准扶贫题材花鼓戏《桃花烟雨》的评论
〔关键词〕花鼓戏 精准扶贫 印象
在湘西的大山深处有一个诗情画意的桃花寨;那里的人们能歌善舞,年轻人更是“对歌择偶”于是有每年一度的花山节。湖南省花鼓戏剧院创作演出的《桃花烟雨》(曹憲成编剧、何艺光导演),就从烟雨迷蒙中的“花山节”这一视角切入,一把把歌声飘飞的小红伞下,一个个灿若桃花的俊俏妹子,逐一牵上心仪的人儿欢快而去,而此中,却没有一个桃花寨的光棍汉子被姑娘们相中,因为桃花寨太穷了,以至于成为大湘西“美丽织锦中的一块补巴”!浪漫的民俗风情一下子因之变得凄迷起来,节日的轻灵欢快一下子消弭于大山的沧桑中去……
面对如此的乡村窘境,戏由此迅速进入到扶贫工作队隆队长追索乡村能人石青峰返乡创业的一波三折中——在外打工月入过万的猕猴桃种植能手石青峰,原本要带着一干乡亲去四川种植基地打工,妻子伲珍也为此自豪无比,不曾想隆队长以“酒”为“媒”,极力劝说青峰在桃花寨创建自己的种植园并满足其所有必备要求,山里汉子嗜酒重情,英雄气一下被激发出来,似醉非醉中签下合同,要带领一群光棍汉及众乡邻改变自身的贫穷面貌。而此举却遭到了妻子的激烈反对,不惜以“弃子”“离婚”等饶有生活情趣的手段相要挟,由此而演绎出一段段嬉笑怒骂、悲喜交集、笑中含泪的山乡故事,既有特定地域的乡村浪漫,又有美好期盼中的沧桑悲情,充盈着浓烈的泥土气息、生活气息乃至时代气息,为观众呈现出一台接地气、很“草根”的当代农村生活喜剧。
全剧用散文式的篇章结构,勾勒出一幅幅气韵生动的“桃花烟雨”图,把“扶贫”这一紧贴时代且又很难写好的当下题材,通过高度艺术化、戏曲化的精心营构,处理得既有诗化的意象表达,又有妙趣横生的性格冲突;既有一定的深入开掘,又充分凸显出花鼓戏剧种的活泼精神。“桃花”是春天山野的精魂,是乡村爱情的象征,也是村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一旦晕染在烟雨中,就有了底层生灵于岁月风雨中的那份沉甸甸湿漉漉的感觉,剧作者正是从此中捕捉到灵感,把一组组烟雨迷蒙中(老中青者皆有)的情侣,编织进戏中,形成了别有意趣的不同层面的性格冲突,一对孤男寡女的心心相印却又隐忍难言,一对青年男女的率真任情却又饱受阻隔,尤其是男女主人公青峰与伲珍的情感纠葛,一以贯之,起伏流转,层层推进,把“扶贫”这一重大时代题旨,镶嵌进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之中,主题也因之得以深化,人们不管处于何种位置,对幸福对爱情对人世间美好的追求是不可遏止的,这也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人们的创造力!那个扶贫工作队的隆队长也正是掐准了人性深处的这些东西,才“导演”出了这一人们自主创造美好生活的乡村“大剧”。这些,经由湖南花鼓戏热烈泼辣风格的极度渲染,相得益彰地推涌出了桃花烟雨中的沧桑浪漫,既令人解颐开怀,又让人油然会心。
导演对剧种特色烂熟于心且能匠心独运,把一对农村小青年的爱情处理得活色生香,无论是“打赌比饭量”这样独特的细节,还是二人的嬉戏打闹的场景,都在“青葱与青涩”的底色中表现得情趣盎然,尤其是水塘边的那段戏,水上水下,灵动激荡,喜怒哀乐,流转自如;一对孤男寡女的戏,经由“农具”的巧妙运用,勾拉拽扯,戏曲身段成为刻画人物爱情心理的外化手段,精到地表现出特定人物的情感状态;隆队长为留下外出打工的乡村能人石青峰,不惜一醉,两个男人于豪气万丈的对饮中各道款曲,醉态毕现却又较着心劲,“醉”的高峰体验与外部动作浑然酣畅,直至“醉签合同”的佳境……这一连串喜剧性的夸张传神的处理,惟妙惟肖,自然而然,是“谁知笑话逼人来”的黄金幽默!男女主角的戏更是处理得细致入微而又热烈火爆,如“弃子”“子判”“离异”“送餐”等段落,生活化与程式化的表现融为一体,都紧紧扣住人物心理和性格特征,成功地体现出农村新人的生动形象。
演员的表演都颇具艺术感染力,尤其是几位男女主演,演出了行当也演活了人物。石青峰与隆队长在剧中形成了“双峰并峙”,青峰精明强干重情义,偏偏又“怕”老婆而闹出一系列动静;隆队长慧眼识人敢担当,偏又是剑走偏锋惹祸端!二人的对子戏演得尤为精彩,无论是“醉酒”“追劝”还是“送餐”,戏份水涨船高,很好地烘托了石青峰这一主要人物的塑造;饰演女主角龙伲珍的王涓涓,戏路特宽,随着剧情发展,她在剧中一会儿是娇魅可人的小媳妇、母性十足的年轻妈妈,一会儿又是一跳三尺高的“泼妇”、哭天抢地的“离异妇”,最后又回归到善解人意知冷知热的“好妻子”上来。人物的戏剧动作张力大,变化多,这显然对演员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王涓涓的表演,唱念做舞,桩桩到位,收放自如,游刃有余,超越了喜剧人物往往流于类型化外在化的表现,成功塑造了一个立体的“发展中”的农村青年妇女形象,并与男主人公一起“双璧生辉”,殊为难得!
或许是散文式结构与散点铺展所致,目前看来,戏的主线还不够突出。如能让其他两组“情侣”更有机地融入戏的主干上去、让石青峰夫妇的矛盾更扎实地推进到“离婚”这一戏剧节点上去、让戏的节奏更张弛得当一些(“醉酒”一场的戏就复沓了),同时对世道人心的开掘更深入一些,戏就会更浑整、更好看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