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建筑理论发展及具体案例分析
2017-12-29刘振邦
摘 要:本文对生态建筑的意义,发展趋势,设计思路以及设计取向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具体分析了吉欧巴文化中心以及赞母波尼尼两个案例。通过案例分析,举例说明了设计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生态建筑;建筑设计;可持续发展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24.085
尽可能利用当地环境特色以及相关自然因素,在不破坏当地环境因素循环,保证生态系统健全运转的前提下符合人类居住的需求的建筑,称之为生态建筑。建筑的发展是伴随着人类进步而进步的现代生态建筑包括以下几个特点:生态化,与自然和谐共生,反朴归真,融于自然;智能化,高科技的运用;人性化,以人为本,尊重、关爱人类。
1 生态建筑的意义
1.1 生态建筑的设计意义
生态建筑的发展有助于解决工业化社会带来的生态危机,人口的增长,改编非可持续发展方式,对能源危机,自然灾难,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都有着积极地影响。
1.2 我国生态建筑设计的发展
从统计上看,我国的建筑能耗随着时间的推进而逐步递增,1970至1980年在我国能源消费中的比例为10%,到21世纪初已经增长至27.8%。煤炭是我国最主要的化石燃料,由于我国大部分建筑需要冬季供暖,消耗了巨大的能量,与此同时也排放出了大量的污染物,严重地破坏了环境。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开始通过建筑设计的改进进行节能,然而直到二十世纪初我国节能建筑总面积也只有2亿平方米左右。每年,我国新建成建筑面积在20亿平方米左右,而其中节能建筑总面积在4%以下。因此,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以及标准来推广节能建筑。
2 生态建筑的思潮演变
2.1 早期注重生态的现代建筑思想
有机建筑理论是由赖特提出的,他认为建筑与环境应该统一起来,建筑应该是有生命的。因此通常使用模仿自然结构的方式来提高效率。同时也利用当地的自然材料来表达对自然的尊重。
2.2 适应气候和地域条件的生态建筑思潮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生物气候地方主义”首次在一本著作中被提出。这种观点将地区,环境,人体感官作为设计的重要参考。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则是,用改编建筑构造的设计来改变建筑内外部气候,达到使人体感官舒适的目的。对本地建筑的构造与风格进行发掘与再创造以适应当前设计的方式是地域性建筑的观念。
2.3 注重技术的生态建筑设计
从早期停留在关注气候与生物的反应到如今运用替代能源以及发展建筑生态新技术,生态建筑的内涵也在不断的发展。建筑技术也结合了自然、生态、绿化、节能的技术,扩大了范围,程序也更加复杂,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单纯型向如今的广义型发展。
生态建筑能够获得重新发展也要归功于技术的进步。像TIM透明绝热材料、复合玻璃材料和高性能太阳能电池等新型的环境友好型建材在市场上的广泛流行是建筑所需成本降低的重要原因。
3 生态建筑的设计取向
3.1 生态决定论
“生态决定论”的观点主要来源于深层生态学理论,该理论提出,建筑不应该破坏原有环境;建筑应与周围环境产生相互作用 ;建筑和环境 应和谐统一。而上世纪中期开始的对西方主流意识的驳斥,主张为受工业与人類社会发展而破坏的自然进行抗争,开始了“绿色运动”,更是将这一观点推向极致。
3.2 技术决定论
“技术决定论”认为技术的发展可以从根本上改编人类的生活方式,是可以长期持续的设计理念。
E.F.舒马赫[1]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提出了“中间技术”的概念,这种概念认为建筑所使用的材料和技术应该廉价而普遍;应该适合小型化的发展趋势;应该顺应人类的创新性。中间技术也逐渐发展成为对当地传统建筑进行发扬光大的适宜建筑。而后来更多的高新技术与材料的应用也更加普遍。
3.3 被动式生态技术
传统的被动式节能技术构造措施主要有,利用建筑方位的布置,建筑内外形体结合的设计,以及选择材料来达到生态要求,以及利用新技术设计空气流通集散系统。
3.4 生态建筑的设计方法
美国所提出的《可持续发展设计指导原则》[2]中,对如何进行设计的各项原则其进行了叙述。
延续地方建筑的文化脉络,重视对设计地区的传统的风格理解;增强技术适用的意识;建筑节能材料要具备环境友好以及循环利用的性质;使用清洁能源以及自然资源与当地气候相结合的策略;缩小建筑体量提高建筑空间使用率来降低建筑所需能源与材料消耗;全过程保证对环境的最小破坏。
4 案例分析
4.1 吉巴欧文化中心
吉巴欧文化中心位于法属新喀里多尼亚,二十世纪末建成。这个文化中心的设计上采用了当地棚屋的原型,采用最新的技术与材料建立了一个比棚屋大得多的大型建筑。虽然在材料和尺度上与当地的土著建筑相去甚远,但是两者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而伦佐·皮亚诺,这一建筑的设计者也凭借这一出色的作品获得了普利兹建筑奖。
4.2 赞姆波尼尼公司总部
该项目意在塑造赞姆泼尼尼公司的一个新形象,关注空间的感知与体验。通过将建筑与景观结合在一起,专注于办公空间环境与心理的高度舒适感。
出发点概念:一个立面,一方面是通风立面,又是一个微型垂直
(下转第72页)
(上接第95页)
温室,成为建筑的特色。建筑体量围绕一个种植树木的绿色庭院,限定一个高质量的受保护内部空间,为工业建筑体量形态的无定型区域带来一种动态性。
5 结语
本文梳理了生态建筑设计与发展的大致路径,介绍了两个比较典型的国外案例。具体的展示了生态建筑的发展趋势,介绍了几种设计思路。对于推广生态建筑在我国的应用,开阔建筑设计的思路与眼界,推动可持续发展,解决目前的各种生态环境问题有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E.F.舒马赫.小的是美好的[M].北京:译林出版社,2007.
[2]United States.National Park Service.Denver Service Center.Guiding principles of sustainable design[M].U.S.Dept.of the Interior,National Park Service,Denver Service Center,1993.
作者简介:刘振邦(1979-),男,四川三台人,本科,工程师,从事建筑设计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