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国拼布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2017-12-29谷炜丽邬红芳
谷炜丽+邬红芳
【摘要】中国的百家被、百家衣是拼布艺术最典型的表现形式,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优秀的传统文化被很多人所忽视,被认为是落后的表现。长时间以来的错误认识,导致了中国这个最先使用拼布技艺的大国沦落到向他人学习拼布的地步。但随着国内学者和爱好拼布的手工艺者们的不断努力,拼布协会的成立、拼布大赛的举办,都在推动着中國拼布的发展。本文通过对拼布的历史进行梳理,对当代拼布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和分析,并提出建议,以期为中国拼布的发展出一份力。
【关键词】拼布;百家衣;艺术;文化;传承;发展
拼布,就是把各种形状的小织物缝制起来,被称为“百纳”。中国传统的民间拼布有很多都被保存了下来,成为了拼布艺术的历史考证,这些作品折射出了中国人民的传统智慧。通过对中国拼布的历史梳理,并且对拼布在当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与发展进行研究分析,希望能够为中国拼布的发展提出合理建议,进一步推动中国拼布的发展。
一、拼布艺术的历史渊源
(一)百家衣和百衲衣
在中国,有很多民族都有着这样一个传统民俗,如果家里有小孩刚出生或者过满月,亲朋好友都要送来一块棉布,孩子的妈妈就把送来的一块块零碎的棉布拼起来做成孩子穿的衣服或者是被面。用这种方法做成的衣服或者被子就叫做“百家衣”或是“百家被”。亲朋好友在送布的时候都要说上吉祥话,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希望孩子能够穿大家的衣服,盖大家的被子,得到大家的祝福。还有的富贵家庭更加看重这个百衲衣,就是想告诉大家,我的孩子谁家的衣服都能穿,谁家的被子都能盖,不娇贵,能够健康成长。这种“百衲衣”还有很多讲究,比如说送来布料的人家最好姓氏要与“成”“留”谐音,这样自己的孩子穿了就能健康成长。百家衣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并不仅仅是衣服,还可以是围兜、坎肩等。
百衲衣是佛教的一种称呼,佛教传入中国,当时对于僧人的着装有着严格的要求。佛经规定佛门弟子的衣服要从民间“化缘”,其实就是挨家挨户要来不用的布片,拿回来清洗之后剪成长方形和正方形,然后横竖交错拼接缝制。这样做成的衣服叫做袈裟,从平民家拿回来的布头大都已经褪色,所以僧人们的袈裟颜色大都灰暗,这样做大概也是为了显示出佛教僧人们对于七情六欲的舍离。
(二)水田衣
到了明清时期,这种百家衣或百衲衣已经不单单是孩子和佛教僧侣特有的服装了,民间女子为了追求好看,把各种颜色、质地的面料拼缝在一起,颜色丰富多彩,交错相互,形状看起来就像是地里的水田,所以得名“水田衣”。《儒林外传》中写道:“那船上女客在那里换衣裳,一个脱去元色外套,换了一件水田披风。”这里的水田披风就是指水田衣。
(三)百结衣
《晋书》中记载:“时乞于市,得残碎缯絮,辄结为衣以自覆,号曰百结衣。”说的是穷人们经常在大街上乞讨,把乞讨来的废布棉絮做成自己穿的衣服,这种衣服就叫做百结衣。可见百结衣其实是对乞丐装的一种称呼,“百结衣”这个词汇总是与贫穷联系在一起。以前生产力水平低下,一匹完整的布匹对于平民百姓来说是消费不起的奢侈品,不仅仅是乞丐,就连普通平民都穿着这种打补丁的衣服。所以,百结衣应该是古代平民穿着最常见的衣服。
(四)富贵衣
富贵衣并不是民间普通百姓穿着的服饰,它其实是一种艺术形式,是戏服的一种。戏曲中扮演穷困的人穿的衣服,就叫做富贵衣。这类人,大多出身贫寒,但最终都通过自己的努力,高中科举,平步青云,人们把这类角色穿的衣服叫做富贵衣。
二、中国拼布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一)拼布艺术在装饰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拼布的形式慢慢地从衣服转变为装饰品,从传统习俗转为设计创作,成为了一件具有美学价值的“艺术品”。创作者们会根据自己的心情和喜好来制作箱包、挂坠、或是装饰画。不管是色彩搭配还是画面构成都极具个性。
拼布成品就像是一幅油画,颜料是五颜六色的布片,画笔是五颜六色的针线,远远看去色彩纷呈,风格强烈。对于拼布爱好者来说,拼布更是智慧与毅力的结合体,在缝制之前要在脑海中把成千上万块布片排列组合,这需要极大的智慧和锲而不舍的毅力。
(二)拼布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拼布艺术在现代服装设计上的应用指的是把具有图案的织物或非织物进行裁剪之后,用拼贴的方式进行排列组合再运用到服装上的一种装饰技法。在服装中使用不同面积大小的拼布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感觉。不同的面料会带给服装不同的风格和造型,在肌理、图案等各方面都有鲜明的对比,由此可见,在服装中局部使用拼布的元素会给服装增加层次感和变化。
三、中国拼布艺术的传承
(一)国际上拼布艺术发展十分迅速,并且许多国家拼布产业已经成立了相应的社团组织。我国拼布协会也正逐步发展壮大,为拼布专业组织机构的建立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每年都有全球性的拼布艺术节,各国也都纷纷参与。
(三)传统手工艺要适应时代,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首先应该从教育入手,要让当代大学生都能够知道拼布、了解拼布,才能够发展拼布。虽然当前传统工艺美术受到国家的重视,民众的青睐使传统工艺美术品的价位不断攀升,然而有关传统工艺美术文化以及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却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关注。
因此,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应该融入并且加大对于传统工艺美术传承性的教育力度,这不仅是时代的趋势,更是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对中国传统手工艺延续发展的必然责任和义务。学习传统工艺美术,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四、中国拼布工艺的发展
(一)传统结合科技,可持续发展
传统工艺想要发展就要结合时代的特点,现当代纺织服装企业垃圾堆积严重,大量的废旧纺织品无处安放,必须要找到一种方法将纺织余料充分合理地利用起来,从而不断改善纺织服装企业中纺织废料堆砌的严重问题。我们就要通过对废旧余料的再利用设计,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形成一条变废为宝的产业链,从回收、制造再到销售,形成废旧面料循环再生体系,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性发展路线。拼布工艺通过与科技相结合,为我国传统手工艺拼布带来一次试验性革新,让它从传统的、单一的、民间小作坊式的狭隘用途中走出来,让中国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只是停留在历史文化层面里,应该让它从传统的存在方式的禁锢中解放出来,与当代艺术科技相结合,用当下时髦的话说就是让它与时俱进,焕发民间传统手工艺的第二春。
(二)扶贫创收
拼布的发展离不开手工劳动力,在我国有很多中年妇女没有工作,在家待业,但她们中的大多数都精通“针线活”,我们可以帮这一部分劳动力群体寻找一条在实现自身经济价值的同时有效提高生活水平的方法,现代生活物质充裕,人们习惯把已经用不着的东西当作垃圾扔掉。但其实生活中不存在真正的垃圾,“垃圾只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只要懂得合理的利用,闲置物品都可以变废为宝。
利用环保节约的思维方式,我们可以大量回收废旧余料进行分类加工处理,将研发出来的再生品原材料给那些需要帮扶的劳动力对象,对她们进行基本技能的培训,由他们来制作产品,我们再以酬劳回报的方式回馈给参与制作的弱势劳动力群体。让他们实现其自身价值的同时,也让他们在物质经济上获得一些真正实际的帮助,使他们发现自身的价值,为其重新融入社会创造条件与自信。最终达到既减少污染,又帮扶贫困群体创收的双重目的。
结语
传统拼布的足迹遍布历史上的各个时期,甚至兴旺一时,就算是现在也依旧能看到它美丽的影子。这种传统的手工艺,既可以很时尚又可以很复古,发展前景不可小觑,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需要我们了解并掌握更多的知识,勾勒出属于自己的拼布。
注释:*基金项目:本文是安徽工程大学校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安徽服饰文化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项目,“互联网思维下安徽本土品牌的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16SKJD02)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