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妙镜随着岁月而悠长
2017-12-29姜浩峰
姜浩峰
夏瑜、沈一珠伉俪合著的这本书,书写的上海著名电影导演黄蜀芹女士的一生,如一幅長轴图卷,徐徐展现在我的眼前。
掩卷之际,慨叹一声。
夏瑜、沈一珠伉俪合著的这本书,书写的上海著名电影导演黄蜀芹女士的一生,如一幅长轴图卷,徐徐展现在我的眼前。
新书发布研讨会的第二天是黄导78岁生日。上影厂的老同事许朋乐、牛犇、于本正、张建亚、徐春萍以及著名作家叶辛、孙甘露等均到场祝贺。现场唯独没有出现的,正是这本传记的主人公黄蜀芹女士。然而,整个研讨会,仿若黄蜀芹导演就在现场一般。
她是中国第四代导演的成员,她自1981年开始独立拍片,与陈凯歌、张艺谋、田壮壮等第五代导演几乎同时起步。
1980年代,她甫一出山,就令人耳目一新。《当代人》《青春万岁》《童年的朋友》,以及带有商业片味道的《超国界行动》,每一部片子,她都在尝试。
及至《人·鬼·情》,黄蜀芹的创作达到了一个高峰。黄蜀芹出生在戏剧世家。她是20世纪中前期中国重要的戏剧艺术家黄作霖和金韵之的长女。两位艺术家更广为人知的名字是黄佐临和丹尼。作为萧伯纳的门徒,黄佐临在抗战时期归国,参与创办文华影片公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黄佐临又参与创立了上海人民艺术剧院。这样一位在文艺界举足轻重者,黄佐临并没有要求自己的子女一定要承继父业。黄蜀芹亦是在中学时代突然成为了电影迷,由此与电影结缘一生。那时候的她就不是普通的追星迷妹。在沈一珠、夏瑜的书里这里写道:“那一年,她家附近新建了衡山电影院。于是,每到礼拜天,黄蜀芹就骑着车在衡山电影院‘飞。”时代使然,当时黄蜀芹迷的是苏联电影——《钦差大臣》《白痴》《乡村女教师》……看完回家后,她还躲在自己的房间里写观后笔记。
1950年代,考取高中的年轻人在同龄人中比例很小,故而高中升学率是很高的,加之黄蜀芹就读的是沪上名校,考取大学是不在话下的。可当时的北京电影学院并非年年在华东地区招生,为了进入心仪的高等学府,黄蜀芹在高三毕业的1957年竟然放弃高考,骑着自行车到嘉定马陆,下乡务农。1958年,北京电影学院在上海招生了。可黄蜀芹竟然对父亲说:“下乡才一年,好像时间短了点。我在乡下再待一年,行吗?”
在黄佐临的首肯下,黄蜀芹又在马陆务农一年,直至1959年才报考北京电影学院。
《人·鬼·情》无疑是黄蜀芹最成功的一部作品。我没有在大银幕上看过这部片子,但在电视上看过多次。感觉到的是镜头特别写意。这一点,不免令人想起其父黄佐临的“写意戏剧观”。在书中,我读到一个细节——为了表现钟馗世界的虚,导演特意采纳夫君郑长符的意见,要求把整个摄影棚全都蒙上黑丝绒。
作为导演黄蜀芹的丈夫,郑长符本身是上影厂的美工,同时是国内颇有名气的画家,擅长戏曲人物画。使用黑丝绒,乃是夫妇商量之后得出一致的结论:凡钟馗出场,必用黑丝绒衬底,至于山坡、星月、亭台楼阁等等包括道具都不要。
黑丝绒第一次被派上用场,则是她的另一部电影《超国界行动》。因为布料远远不够。制片部门于是自作主张买来一大堆会反光的黑平绒。当时,黄蜀芹导演内心非常纠结——毕竟经费有限,是否凑合着用?但她想到了跟着谢晋做副导演时所见到的谢晋的一丝不苟,于是她对制片主任说:“这样不行,要重新去买黑丝绒。”对艺术如此苛刻,才有可能成就佳作。
如今的黄蜀芹,可以说是隐退山林了。而她的儿子郑大圣,则已经成为了颇具知名度的导演。大圣娶妻,娶的是上海昆剧团闺门旦沈昳丽。看来,导演家的戏曲缘,还当继续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