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歌剧《檀香刑》: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它

2017-12-29景作人

歌剧 2017年8期
关键词:檀香刑檀香歌剧

景作人

歌剧《檀香刑》是由山东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历时六年打造而成的作品。由于这部歌剧是根据著名小说家莫言的同名小说改编的,故从创作伊始就备受各界人士的关注。莫言的小说人们都很熟悉,然而改成歌剧后究竟与原著有多大的差别,且能否以歌剧的特点提升它的艺术高度,这一点是很难断定的。据说,学院为了创作好这部作品,六年间历尽艰辛,埋头苦干,进行了大量的采风、研讨和修改工作,其创作态度十分严谨。我认为,仅此一点,就可以证明山东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是在遵循歌剧艺术规律的前提下创作的。这样的创作,其成果理应是坚实而丰满的。

6月23日,原创歌剧《檀香刑》在济南的山东省会大剧院举行了隆重首演(24日、25日又各演一场)。这部歌剧影响很大,首演时,当地的专业人士及歌剧爱好者纷纷前往观看,竟达到了一票难求的程度。

《檀香刑》的故事梗概是从小说之中提炼出来的,作品以清末德国殖民者侵略山东半岛,引发人民抗击外敌暴行的事件为背景,诉说了领导反殖民斗争的民间艺人孙丙,被捕后将被施以“檀香刑”的悲惨事例。歌剧以“施刑”为主线,在女主人公孙眉娘与她的亲爹、干爹、公爹之间,展开了一段具有生死恩怨的、错综复杂的惨烈情节。

我观此剧时获得了很深的思想感触,尽管没有看过原著,但我仍然可以从歌剧的巨大感染力中,感受到作品中有关道德、人性的畸形展现以及二者之间痛苦煎熬的无奈悲切。

应该说,从专业直觉上看,这部歌剧是目前国内原创歌剧中相当好的一部。说它相当好,并非过分夸张,也并非没有针对性,那是因为与其他原创歌剧相比,它更接近于理想化的歌剧典范,更有歌剧的味道和感觉,同时也更具备歌剧体裁的特征。至于情节、戏剧、音乐等方面,它也都有着符合歌剧艺术规律的优势。

风格与特色

富有特色的剧本。《檀香刑》的剧本很有特色,它在戏剧上丰满而不失变化,在情节上凄惨而不失理控。看后能够给人们带来深刻的联想与感悟。《檀香刑》是一部富有真实感的歌剧,它在艺术上有着较高的规格与技巧。这方面,莫言的原著对其影响很大,它为歌剧的二度创作提供了很好的文学基础和戏剧框架。而编剧者(包括莫言在内)又在这种基础和框架下,将歌剧所特有的表现形式与之融合,从而使作品实现了再生般的舞台展现,并在创作上达到了情节上脉络清晰,戏剧上环环相扣的效果。《檀香刑》剧本的内涵是生动的,人们在这个剧本的感染下,很快便对整个剧情产生了兴趣。总体来说,《檀香刑》的剧本层次鲜明、情节感人,在伦理上和精神上都有着一定的深度与高度。再有,剧本的整体框架上体现出了音乐化的表现特征,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应该说,《檀香刑》之所以能够获得如此成功,以上的特点与优势是其最根本的原因。

歌剧化的音乐。歌剧化音乐是区别于歌曲化音乐的一个概念,它是歌剧定义中的重要因素。所谓歌剧化的音乐,其形态应该是有机的、变化的、整体的,而歌曲化的音乐形态则是停滞的、单一的、片面的。二者的区别在于,歌剧化的音乐是戏剧性的音乐,而歌曲化的音乐则是表述性的音乐。

《檀香刑》的音乐富有动力感,个性化也很强烈。人们感觉到,在这部歌剧中,无论是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乃至乐队部分,都有着富有逻辑性的展开与进行。

我个人很喜欢剧中眉娘的几首咏叹调,尤其是第二幕中的《相思曲》。这首咏叹调是眉娘感情最丰富的一个唱段,其中带有感人的旋律和浓烈的情绪。赵甲的一些唱段也很有特点,它是一种宣叙般的,富有说唱韵味的唱段(很适合男中音)。此外,钱丁、孙丙的咏叹调亦很有特色,前者突出了男高音高亢的特点,后者呈现了男中音浑厚的深度……我还十分欣赏剧中的合唱部分,其中第四幕结尾时的那一段最有特点,那段合唱很有个性,带有切分节奏的独特韵律加之与乐队(小号快速吐音)的配合,令这段合唱在气氛上体现出激情、活跃、亢奋的特征。

再有,《檀香刑》的音乐有着丰富的民族性,然而这种民族性却是经过发展和变化而来的,有些素材已经深深融入到歌剧音乐的主题与动机中。它既有与西方歌剧音乐相“嫁接”的特点,又有与中国传统歌剧音乐相融合的时代风貌,两相结合,颇有新鲜的创意。

音乐表现手法的个性化。《檀香刑》是一部“大众化”的歌剧(尤其在音乐上),它的旋律出色,其中好听的咏叹调、重唱、合唱比比皆是,且没有那些晦涩的现代技法(很多地方带有通俗的民族感)。而在人物的音乐塑造上,《檀香刑》亦手法独特,简洁明了。例如,在眉娘、孙丙、赵甲、钱丁等角色的独唱与对唱中,都有着一些形式灵活且情感贴切的韵味。最独特的是剧中作为间奏曲出现的琴书艺人唱段,腔调纯正,韵律优美。在叙述情节和场次衔接中发挥了独一无二的作用(老艺术家姚忠贤的唱演可谓一绝)。

重点化、精炼化的表现风格。歌剧《檀香刑》的情節是复杂的,人物关系是错综的,这是原著所赋予它的基本风格。然而编剧与作曲在二度创作时选择了精炼化的处理手法,使得整部歌剧获得了耐听、耐看、易懂的效果。

说实话,粗看《檀香刑》,获得的只是一些表面化的感性认识,很多地方都不够深入。然而我认为,这部原创歌剧所走的创作路子是正确的,它与那些话剧型、舞剧型、歌舞型、歌曲型、晚会型的原创歌剧相比,在艺术方向和艺术质量上有着本质的区别。由此看来,这部歌剧应该是目前中国原创歌剧中“毛病”较少的一部。有人说它亟待“冲顶”,我认为它确实具备了这种条件和希望。

导演、舞美思维的个性化。陈蔚是现今中国歌剧舞台上最有作为的导演,据我观察,她每执导一部歌剧,都会给人们留下不同的视觉感受和艺术思考。例如执导《檀香刑》,她的思路就与前阵子执导《楚庄王》大为不同。在《楚庄王》中,她导出的是气势、魄力、历史感及帝王的人性与情感;而在《檀香刑》中,她导出的则是民众在专制与外辱下的凄惨和无奈以及超越传统伦理的人性升华。如此,孙丙、赵甲、眉娘、钱丁等人的内心世界,均在她的执导下得到了透彻的体现与展示。

刘科栋的舞美设计结合了现代与传统的风格,在具体技巧上,他以立体化的舞美手法将它们同时展现在舞台之上,收到了视觉上“撞击”与比较的双重效果。尽管我个人对舞台设置上的压抑感不甚适应,也不太喜欢从顶端悬空而下的三寸金莲造型,但我仍然认为,刘科栋这位青年舞美设计家很了不起,他的舞台感和艺术想象力是相当丰富的。

欠缺与不足

《檀香刑》的优点很多,但缺陷也不少。亟待“冲顶”,这是24日的专家研讨会上,一位老专家对它发出的热情赞扬。然而,亟待“冲顶”不等于已经“冲顶”。作为一部新的原创歌剧,《檀香刑》还有着很大的修改空间。

首先,这部歌剧在情节上有不够合理之处,某些人物塑造上的偏差,使角色失去了一定的可信度。如眉娘为救亲爹孙丙,去找干爹(知县钱丁)求助,这本是一个无奈的、痛苦的交易。然此处编剧却并未令眉娘显示出富有目的性的“妖媚”,反倒设计出一场情真意切的爱情表白戏。如此的编排令观众大惑不解,直感上似有被“跑题”搞懵之嫌。

再有,知县夫人这个角色塑造得不够成功,她太简单、太平白了。这个人物在剧中本是眉娘的情敌,然而编剧却让她很容易地变成了一位大义的女子,她在剧中又忍让眉娘,又掩护眉娘,表现出了很高的觉悟。其实,那个时代的农村女人并没有太高的文化,也不可能懂得那么多道理。面对与自己丈夫偷情的情敌,这个女人绝不可能显得那样的宽容(即使她允许丈夫纳妾)。然而在剧中她的宽容却显得离奇,这样一来,人们便对角色产生了难以信服的感觉。

要知道,在以往的歌剧经典中,情敌的设置往往是剧中戏剧性冲突的铺垫与转折,它的作用是使感情变得复杂,矛盾变得尖锐,从而使高潮得到极大的渲染,这本身是一种创作技巧的表现与应用。

我认为,知县夫人这个角色正应该起到这样的作用。在剧中,她应该与眉娘明争暗斗,使其在情节上错进错出,不断掀起矛盾的波瀾。而到了最后的关键时刻,真相令她觉醒,此时的她再以令人惊讶的、出人预料的大义感(甚至牺牲)挺身而出,救出眉娘,并协助钱丁解除孙丙的痛苦。

《檀香刑》在音乐上的缺陷是我国原创歌剧中所共有的,即缺乏全剧整体的音乐脉络感。现在听起来,它的每一个角色主题都不甚明确,而且没有很好地糅合。如此,歌剧中的抒情性、叙述性、戏剧性便很难得到串联,至于缜密的、统一的音乐结构,当然也就无从建立了。另外,歌剧中的重唱部分还应该加强,现在对唱较多、重唱较少,角色的思想深度和感情不易表达。而全剧仅一首《叫花子四重唱》给人们印象深刻,这在整部歌剧中,分量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檀香刑》的乐队音乐部分写得不错,不急不躁,不甚压唱,比起某些原创歌剧,在整体调配和控制上要强很多。然而它写得过于“平坦”,缺乏主动的游离感和变化性,很多地方还停留在“为唱而配”的层次上。如此,全剧就好像失去了一个公众化的总角色,从而使剧中抒情的韵味感和戏剧的爆发力得以降低。

真心期待原创歌剧《檀香刑》尽快投入到修改的工作中,并预祝它能够改得更好,改得更合理,改得更符合歌剧规律。

猜你喜欢

檀香刑檀香歌剧
把檀香放在书上
走进歌剧厅
《檀香刑》的生命意识解析
莫言小说狂欢人物的动物性诉说
新时期长篇小说语言、内容结构和思想性的新突破
蒙药三味檀香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檀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