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坚持完成任务
2017-12-29梁娟
梁娟
反思棉花糖实验
我们从小就被周围的人灌输“意志力”多么的重要。
当看到商人经过千辛万苦创造了商业奇迹,运动员经过日复一日的训练夺得冠军,我们会赞叹他们“坚持不懈”“永不放弃”“努力拼搏”的精神,认为这是“意志力”的魔力。
我们如此相信“意志力”,以至于我们完全相信了那个著名的关于意志力的实验——斯坦福大学的棉花糖实验。
在实验中,每个孩子独处一室并分得一块棉花糖。他们被告知可以马上吃掉棉花糖或者等待15分钟以后再吃,如果愿意等待15分钟,他们就可以获得另外一块棉花糖作为奖赏。结果只有大约1/3的孩子成功抵抗住了诱惑,如愿拿到了两块棉花糖。
14年后的追踪调查发现:那些愿意等待的孩子,比那些立刻吃掉棉花糖的孩子,无论在生活上还是事业上都更为成功。
因此研究者认为棉花糖实验证明了,自制力或说意志力,相比智商,能更好地预测一个人的成功。
然而近些年,有研究者提出质疑:难道不是战略策划能力才是影响行为的重要因素?
是什么决定了你的坚持
棉花糖实验只是呈现了一个现象——愿意“延迟满足”的孩子后来过得不错。但遗憾的是,实验并没有挖掘孩子愿意“延迟满足”背后的原因。
1. 动机:激励是否足够大
得到第二块棉花糖的奖励对于孩子来说吸引力是否足够大呢?有的孩子觉得是,因此他们愿意等待;有的孩子觉得不是,所以选择放弃。
决定一个人是否愿意忍受煎熬的,是完成这件事后的激励是否大到让Ta心甘情愿去忍受煎熬。
2. 痛苦程度是否可以忍受
研究视频显示,有的小孩在等待的过程中,采用了一些策略分散注意力:唱歌、摸头、踢脚等。通过这些方式他们缓解了等待过程中的焦虑,因此15分钟的等待过程就显得不那么难受了。但是对于另一些孩子来说,没有办法缓解焦虑时,他们放弃了等待。
这就是后来的研究者提到的“战略策划能力”,是否能想办法缓解焦虑,将痛苦分解到可忍受的程度。
3. 家庭教育因素:对孩子的满足程度
如果一个孩子的家人极少满足Ta的要求,总是对Ta进行控制,比如平时控制不让Ta吃糖果,那么当Ta有一个可以吃糖果又不会受到惩罚的机会时,Ta多半会吃掉。
如果一个孩子的家人是过度地满足和溺爱Ta,Ta就很难会为了某个目的去等待,因为Ta已经习惯了“即刻满足”。
4. 基因因素:是否对食物更敏感
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医学院的一项研究发现,与正常体重儿童相比,超重儿童的大脑对糖更敏感。对食物的敏感性,是先天基因与后天环境共同作用而成的。也许在实验中,对食物更敏感的孩子更有可能完不成任务。
你看,所谓的“意志力”,只是表象,背后的原因很复杂。
打破意志力神话:如何坚持完成任务
1. 增强动机与自我激励
我们都知道,人只有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才最有动机。大脑会分泌让你兴奋和愉悦的多巴胺,多巴胺作为一种奖赏激素,会促使你下一次更愿意投入到这件事情中。
那如果不得不完成一项自己不那么喜欢的任务,怎么办呢?
想想远期收益与近期任务的关系,用远期收益来激励自己,增强内在动机。比如你需要拿到学位,所以必须通过期末考试,拿到学位就是你的远期收益,通过期末考试就是你的近期任务。
同时你需要评估这种不舒适会不会持续太长时间。如果持续太长时间,比如需要通过100次期末考试才能拿到学位,那你可能就需要重新评估这个学位对你来说的价值了。收益和成本,不能过于失衡,否则人的内心是无法承受长期的煎熬的。
2. 降低痛苦:将痛苦分解到可接受的程度
在明确目标后,将大的任务拆分成若干个阶段性的小任务,明确每个阶段的任务需要达到什么目标,做什么事,什么时间完成等。将大任务拆分成小任务,可以使得目标更明确,将压力分解,将痛苦分减到可以承受的程度。
例如一个人需要跑完50公里,如果让Ta一口气跑完,可能是很难的,但是如果将任务拆解为每天5公里,分10天完成,那么任务就轻松得多了。
在小任务之间留些空档时间,为给突发事件预留处理时间,防止突发事件发生时影响整个任务的进度。
并且,在完成每个小的任务后,给自己一个奖励,比如放个假,吃顿好吃的,和朋友聚聚之类的,以此来缓解长期的任务造成的痛苦程度。
3.運动:从生理上进行调节
运动是一种提升意志力的方式。研究表明,适量运动可以加快大脑处理信息的速度,使人们在认知活动中表现更佳,记忆力和专注力也会提高。
大家都想拥有意志力,似乎拥有了它就可以战无不胜。但是决定你是否能做成一件事的,并不是意志力,而是“我是否要?”“我如何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