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评价的技巧
2017-12-29王金红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数学课堂应立足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发展观”是数学教育理念精髓之所在。那么,小学数学课堂怎样的评价才能促进学生可持续性发展呢?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营造学生发展的可持续性学习的评价环境,引导学生以健康心态,发展的眼光看自己,以自信、欣赏的眼光看世界。所以,下面结合教学实践本人想从小学数学课堂评价的角度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及想法。
一、 让学生焕发活力
数学学习评价是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应重视平时的观察,尤其是课堂上对学生活动的观察,做好相应的课堂记录,使评价有一定的依据,让每位学生因评价而焕发活力。例如,我在上“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时, 给出学生一道拓展题:用一根长为48厘米的细绳围成一个长方形,怎样才能使它的面积最大?接着,让同桌合作,拿出课前准备的一根长为48厘米的细绳围成一个长方形后,分别记下它的长、宽、面积等数据。然后观察学生是否能围出不同的长方形并按照一定的规律将这些长方形排列,接着集中观察这几组数据,看能否从中发现什么规律。然后再小组讨论,是否能发现面积与长和宽的关系,从而进一步猜测到当围成一个正方形时,它的面积最大。最后全班汇报,交流结论。学生在操作期间,有意识地观察他们是否积极参加讨论,是否愿意帮助他人,是否认真倾听他人发言,是否有合作精神等。交流时认真地对学生这些方面的表现也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课堂观察和记载,可以促使教师更关注和了解学生,可以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育教学行为,也有利于教师作出正确、及时、恰当的评价,让课堂充满平等、民主、愉悦,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二、鼓励“讲生”,培育“听众”
对学生的评价不是教师的绝对权利,学生在学习中所表现的及所获得的都可能超过教师本人。为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和自省作用,应改变评价主体单一的现状,除教师评价外,学生个人与小组、学生与教师等可进行自评、互评双向沟通。平时我还常组织学生开展自评、小组评。例如:在探究、验证过程中,常用二人小组或四人小组,小组成员之间了解情况,互评相对比较客观,除自己评外,还进行小组互评,并说明为什么这样评,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看到自己所学的知识在实际中应用的成效,解答问题的正确与否,找出自己的优点、缺点等等。目的是让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学会正确对待自我,学会欣赏别人,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評价意识和能力,又可以培养探索问题、发散思维的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分数乘法》时,出示例题,让孩子们尝试算出结果后,做这样的鼓励、引领:“静静理顺、小组说、展示评”让孩子逐步地“会思”“会讲”“会听”“会评”。
三、理念引领,以评价促发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呵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及乐于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着眼学生的全面发展,应在数学课上营造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无论是课堂的引入、新知的开展、结论的获得、技能的形成、情意的发展、个性的展现……课堂的每一分都能像磁石一样紧紧地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应创设一些具有一定思考性、探索性、思想性、趣味性的问题情景与任务目标,让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等数学活动,有效地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助互动;应充分挖掘数学的形式美与内在美,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和育人功能,使学生在学数学的过程中经常伴有轻松感、快乐感和成功感,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快乐。
(作者单位:普兰店市沙包镇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杨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