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结合,有效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2017-12-29谢冬凌
“空间观念”是“新课标”的核心概念之一,是“图形与几何”部分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需要具备与发展的重要数学素养。空间观念是在空间感知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互相关系在人脑中的表象。受思维和认识发展水平的局限,仅靠小学生自己无法在脑中形成抽象的空间观念。故而,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思考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下面以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平行与垂直”这节课为例,谈谈如何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一、在动手操作中培养空间观念
实践出真知,实践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对认知能力与思维能力的提升、对空间观念的培养也十分有效。让学生经历操作的过程,通过摸一摸、画一画、看一看、比一比等感性活动,充分调动触觉、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通过有效的课堂操作活动,使得课堂生动活泼,在操作中,学生不仅能自然而然地掌握知识,还能够提升空间感知能力。
如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课伊始,我引导学生在头脑中想象出现两条直线,然后请学生把头脑中想到的两条直线的各种可能的位置关系画下来,最后小组讨论并完善。学生从脑中想象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到动手操作画两条直线的位置图。从想象到实践,经过了一次动脑思考到动手操作的过程,学生对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的理解更加全面。展示时,各种位置关系出现的概率也高,便于后续进行有效分类。通过从静到动的思考与操作双向活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准确和深刻,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二、在媒体演示中培养空间观念
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受到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如时间、空间的限制,或者现实生活中难以找到合适的模型,可能使得学生对概念图形的理解产生困难。这时,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有助于突破难点。而课件演示就在帮助学生直观感知,使得一些受到时间空间限制的问题得以解决。
例如,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视觉感知,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当学生分类之后,我通过课件展示直线延伸的过程,帮助学生加深对直线两端都可以无限延伸的特点的理解。与此同时,让学生在视觉上感受两条直线通过延伸之后相交的关系,以及平行时直线向两端延伸永不相交的特点。在直线平行的演示中,我还用一个方块在两条直线间移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正方形在两条直线间总是处在两条平行线之间,不偏不倚地移动。学生在观察中不仅对于平行线的判断方法有了更深刻地体验,也更容易地认识到了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这一教学目标。
三、在观察想象中培养空间观念
想象是思维的高级阶段,学生空间观念的建立离不开有目的的想象,基于这样的认识,在教学中我利用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和已有的經验作为支点,为学生创造想象的机会,为空间观念的建立与培养搭建了一个有效的平台。众所周知,小学生在学习时,对于知识的认知一般不是通过逻辑推理,而在于生活经验。宝贵的生活经验对学生的学习具有极大地推进作用。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特定对象,在已有经验与充分的直观体验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想象。这不仅可以大大降低想象的难度,也让更多的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有效的想象思维活动之中,使得抽象的知识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与理解。这种对身边事物的观察想象,让学生可以感受到生活与数学是紧密联系的。从生活中学习再回到生活中去,学以致用,更好地巩固与发展了学生空间观念与深刻的思维力、创造力。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同一平面”这几个关键字,我让学生观察一个正方体不在同一平面上的两条边。在观察的同时加以想象:它们分别延长后是否会相交或者平行呢?学生通过观察、想象、思考、思辨,在矛盾冲突中不断修正自己的思维缺陷,最后形成统一认识:不同平面上的两条直线即不会相交,也不会平行,从而更好地理解了“研究两条直线的关系,必须是‘同一平面’上的两条直线”。
在教学的最后,我再让学生根据已学的知识有目的地去找生活中的平行与垂直的现象。学生将之前对平行与垂直的模糊认知与通过课程学习之后的清晰认知进行比对,深化了感知与理解。这样,学习了抽象的概念之后回归到具体的应用中,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的,同时也达到了培养空间观念的作用。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市温泉小学)
(责任编辑:杨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