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金字塔”理论视角下的高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构建
2017-12-29康佳
摘要:应用“学习金字塔”理论,开展“讨论学习”“实践体验”“小先生制学习”,落实以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为特征的学习方式转变,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从而实现打造高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目的。对照“学习金字塔”理论,“讨论学习”的学习效率可以达到50%;“实践体验”的学习效率可以达到75%;“小先生制学习”的学习效率高达90%。三种学习方式,有时候可以交互进行,相得益彰。
关键词:学习金字塔;高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尤其在小学阶段,信息技术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为学生的未来生活做好准备。本文以“学习金字塔”理论为基础,结合四年级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经验,探索在小学阶段,构建高效信息技术课堂的做法。
一、“学习金字塔”理论
1946年美国学者艾德加·戴尔提出“学习金字塔”理论,该理论用金字塔模型和具体数字直观展示了不同学习方式的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的学习內容的比例(如图1)。
在金字塔的塔尖,是第一种学习方式“听”,即教师讲、学生听,但是学习效率在几种学习方式中是最低的,两周以后学习者只能学到5%的学习内容。第二种学习方式是“阅读”,两周之后可以学到10%的授课内容。第三种学习方式是“视听”,学习效率可以达到20%。第四种学习方式是用“演示”的办法,两周之后学习者可以记住的授课内容为30%。第五种学习方式是“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第六种学习方式是“实践”,学习效率可以达到75%。最后一种学习方式是“教授给他人”,学习效率高达90%。由此可见,学习方法不同,学习效果大不一样。艾德加·戴尔提出,学习效率在30%以下的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率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调整甚至改变教学方式,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法,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倡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引导学生自觉参与学习,从而提升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结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践,本文以“讨论学习”“实践体验”“小先生制”为教学模式,以具体课程设计与评价为例,探讨“学习金字塔”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二、高效信息技术课堂下的“讨论学习”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要结合学习内容,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空间和交流机会,开展健康的社会交往。”由此可见,在交流讨论中的合作学习是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学习方式,合作与交往能力也是小学生应有的基本素养,在艾德加·戴尔的“学习金字塔”中,讨论学习的效率可以达到百分之五十。
【案例】小组讨论学习,利用Excel表格,制订旅游计划
这是四年级下册学生学习Excel后的一节复习课。在讲授之前,学生已经可以对Excel表格进行简单美化,运用公式计算平均值,及利用筛选与排序功能选出空气质量最佳和最差的城市。这节课的设计除了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外,还要使学生在合作中进一步巩固操作技能。
上课即给学生出示任务:“暑假就要到了,请12个小组的同学以组为单位,讨论下你们暑假想去哪里旅游,需要提前做好哪些准备,这节课我们将制定一份旅游计划。”小组讨论五分钟后,教师询问小组同学的旅游目的地及需要提前做好哪些准备,如对天气、交通情况的了解,并进一步明确要求:1.请组内同学在交流讨论的基础上分工合作,有针对性地就旅游地进行天气情况、住宿条件、交通状况、旅游线路等的网络调查;2.调查完成后进行组内交流,汇总各自调查数据,并进行分析,综合运用工作表之间的插入、删除、复制等操作,制定旅游计划表;3.小组讨论结束后,请每个小组选取一名代表展示小组的作品并进行评价,同时要讲出小组内分工与完成情况。期间教师观察不同小组的成员分工与合作,适时指点。
在这则教学案例中,通过以组为单位,设计暑期旅游计划,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方面使学生分工合作,参与讨论,在相互协作与参与中提升学习效率。两周后,学生学习利用PowerPoint制作“北京奥运游”多媒体作品时,仍有近一半的学生记得曾经利用Excel制作的暑期旅游地的相关资料。由此可见,“学习金字塔”中“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获得了交流的满足感、实际操作的顺畅感,学生在分工、交流、合作、操作中实现了知识的迁移与习得,提升了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效率。
三、高效信息技术课堂下的“实践体验”
学习金字塔理论中的“实践”,本人认为强调的就是体验学习,在充分挖掘生活元素的基础上,强调学生的自主体验。如果信息技术课堂的空洞说教多,或者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远,会让学生对信息技术课产生逆反心理,从而降低了教学效率。
【案例】实践体验“做中学”,制作个人小名片
上课前五分钟,我请两位同学表演了一出话剧,讲述的是这两位同学在小学期间是要好的朋友,但毕业后就各奔东西,失去了联系。二十年后,他们在路上偶遇,凭着依稀记得的对方的模样,认出了彼此就是二十年前的好朋友,在相互介绍中,递交了各自的名片。
在观看同学表演话剧的过程中,学生时不时捧腹大笑,兴趣盎然。表演结束后,我随即询问学生:“名片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它是我们介绍自己的好帮手,同学们想不想设计出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名片呢?”通过生活情境的设置,将生活元素引入课题,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学生准备好纸笔,画出自己想要的名片,以问题为导向,根据课本演示及教师的答疑解惑进行操作,学以致用,亲身体会到创作、设计、制作的快乐。在授课时,我会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现场指导,侧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最后,就普遍存在的操作问题进行统一讲解。
在这则案例中,我从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递交名片行为入手,用学生表演的方式引入主题。本文认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科技文明迅速发展的产物,其终极目的就是服务人类,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如果所学的知识脱离实际,不能为生活服务,那么这样的知识不但是毫无用处的,而且对学生而言也是枯燥无味的。
在这样一节设计名片的课程中,学生不但学会了利用文本框输入名字,还设计出了不同版式的名片。考虑到若干年后自己的样子可能发生较大变化,因此学生对名片中插入、移动、删除照片的操作很感兴趣。两周后,学生学习制作校园小报时,我让学生自己利用所学知识在文本框中插入文字和图片,过半学生对制作名片时学到的操作技能记忆犹新。因此本文认为,在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寻找生活元素,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学习,是保证教学效果,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方式,也是信息技术教学的一条有效途径。
四、高效信息技术课堂下的“小先生制学习”
根据“學习金字塔”理论的最后一种学习方式——“向别人讲授,相互教”。本文结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即知即传人”的小先生制,进行信息技术的教学设计。其实,不仅在文盲人数普遍偏多的旧社会,“小先生制”具有积极意义,即便是在知识与经济迅猛发展的现代社会,在倡导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今天,“小先生制学习”仍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在陶行知看来,“小先生制”指人人都要将自己认识的字和学到的文化随时随地教给别人,而儿童是这一传授过程的主要承担者,其责任不只在教人识字学文化,而在“教自己的学生做小先生”,由此将文化知识不断延绵推广。
“小先生制学习”在当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主要体现在小学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教学特点、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及生理、心理发展需要等方面。在实际教学中,我制作了五到六个不等的“小先生”工作牌,供学习效率高、学习效果好、完成课堂操作情况优秀的学生佩戴。佩戴上“小先生”工作牌的学生,自豪感油然而生,担负起教授其他学生学习的责任,由此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案例】“小先生”大展身手,学生互教效率高
这是一节讲授PC LOGO小海龟画图中利用左转、右转命令写汉字的课。在上课时,我首先引导学生利用前进和右转90度命令画出“口”字,因为“口”字相对简单,只要前进一定步数再右转90度,重复4次就可以完成,学生很容易便理解了前进与转弯命令。接下来布置任务:“请同学们完成‘十’字的画法。”“十”字较“口”字多了后退的命令,但教师不再讲授,而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可以翻看课本,也可以小组讨论,但要比赛看谁做得又快又好。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学举手向教师示意,当教师逐条检查命令无误后选出做得又快又好的前五名学生,带上“小先生”工作牌,在科室内协助其他未完成的学生完成作业。有问题的学生可以举手向他们请教,最后教师统一讲解“十”字画法的操作命令。在学习“十”字画法时,学生争先恐后要当小老师,小组讨论热烈,有问题的学生首先在小组内进行组内解决,学有余力的学生自然为了“教别人”而抓紧时间完成任务,促进了课堂时间的合理利用。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指出:“假如他把它教给别人,向别人传授,它便成了他身上的一个部分。”教授给他人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与能力。在这则案例中,我把课堂的时间还给了学生,利用“学习金字塔”理论中效率最高的学习方式——“向别人讲授,相互教”,鼓励学生充当小老师,参与学习与相互指导的全过程。
在整节课中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和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因而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和课堂主人。在这种情境下,学生的学习成为建立在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从“想学”到“能学”再到“会学”,小老师们认真准备,互助学习,提高了自身的学习效率。
讨论学习、实践体验、“小先生制”三种学习方式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渗透的,他们的核心都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都是为了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灵活运用,也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杨瑞英.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途径分析[J].科学中国人.2016.1(322)
[2]陈晶晶.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学习任务的设计[J].浙江教育技术.2015.12(47)
[3]张军丽,赵雪.从学习金字塔理论反思英语词汇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0.12(107)
[4]王晓蕾.多方入手提高初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考试周刊.2016.2(61)
[5]马咏华.试论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生活元素[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10(74-75)
[6]周艳.浅谈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自主识字能力[J].基础教育论坛.2016.3(27)
[7]孙卫,陈文怡.陶行知“小先生制”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之应用初探[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12(96-97)
[8]程振理. 陶行知“小先生制”教育思想探究[J].名家与名著.2015.7(54)
(责任编辑:赵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