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核心素养理念下如何上好小学语文常态课
2017-12-29颜廷安
摘要:在发展核心素养理念下,研究常态课出现的问题,找到上好常态课的策略,在常态课上落实发展核心素养理念,可进一步推进、深化新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 核心素养;常态课;策略;效率
目前,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和上好常态课的重要性已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认同,发展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也已成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新课程改革以来,广大教师对如何上好观摩课、研讨课、评优课等优质课进行了诸多有益的尝试,提炼出很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策略,成果喜人。笔者感到欣喜之余,也不无忧虑,因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主阵地是常态课。如何将设计优质课的经验引入常态课的教学活动中去,是当下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多年对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和常态课的研究,阐释在发展核心素养理念下怎样才能上好常态课。
一、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概念内涵的界定
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的三个方面、六大素养被确定:文化基础,包括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自主发展,包括学会学习和健康生活;社会参与,包括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的第一个课程理念就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结合以上内容,笔者认为,小学生要发展的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身体健康;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正确审美情趣;乐观的人生态度;科学进取精神;实践创新品质;会学习、会生活、会做事、会做人的思辨能力、沟通能力、交流能力、合作能力、应变能力、数字化处理能力、领导能力等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各种优秀品格和能力。
二、发展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语文常态课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不准确
该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摘抄自网上,教学环节、教学活动是《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用书》中的设计。比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小学语文相关学段教学要求,其确定的教学目标难度过大。
(二)教师课前对学情把握不准
上课教师对本节课应该教的知识、学生已会的知识、已形成的学习能力、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的学习习惯等情况不了解,导致教师提问、设计的教学活动针对性不强。
(三)教师心中没有教学流程
该课教学没有基本的预设流程,教师什么时候教、学生啥时学,过于随意。通常情况下,教学流程规定了教师上课的基本操作环节、各环节的先后顺序及使用的教与学方式。
(四)课堂导入没有吸引学生
教师没有课堂导入环节,没有使用信息技术、优美的语言或引起学生思考的问题等导语,创设情境,渲染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起始语太突兀、生硬。
(五)教的方式和学的方法不当
上课教师使用的还是传统教学方式,没有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上教师讲得太多,学生的学习还是以听课为主,没有成为学习主体。
(六)主问题的处理没有层次
课堂上教师没有围绕教学的重难点提出主问题,所问的几个问题指向性、目的性不清晰,问题之间没有逻辑关系,难易也缺乏区分度,没有层次性。
(七)当堂检测没有及时跟进
该课没有当堂检测环节,学生会到什么程度,教师不知道。如果教师能针对教学重难点,设计难易适度的巩固训练题,对学生进行当堂检测,就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发展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语文常态课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没有及时更新
十几年来,新课改理念一直在持续不断地推广应用,可是该上课教师的教学思维还停留在“用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这种传统教学理念上,还在“穿新鞋,走老路。”该教师对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理念,没有认真学习研究,更谈不上运用落实。
(二)教师的备课态度不端正,缺乏责任心
看该教师的教案,发现她没有认真写教案,问她对学生学习情况了解多少,她也是一问三不知。至于使用什么教学策略实现教学目标,她更是胡乱应对,没有思路。可见该教师写教案仅仅是应付领导检查,没有仔细认真备课。
(三)教师日常工作过程中琐事多,没时间备课
小学语文教师,每周至少要上10节课,平均每天两节课,每节课40分钟,加上备课、写教案、参加教研活动、批改作业、上两操,用来备课的时间很少。如果是班主任或者兼管其它工作,备课时间就更少。教师没有时间钻研教材、认真设计教案。
(四)客观环境不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和素养提升
该上课教师所在的学校没有有效的检查、评价、激励教师备课的措施,没有为教师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没有对教师的备课、上课进行系统的培训、指导,导致教师不知道怎样备课,不知道什么样的课是好课,专业素养得不到提升。
四、发展核心素养理念下如何上好小学语文常态课
教师要上好常态课需要借鉴优质课设计的一些经验,摒弃、删除优质课上的一些表演性的东西,把常态课变成简单、易操作、有实效的课堂。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多年设计优质课和上常态课经验,以人教版《少年闰土》一课的教学实践为例,具体阐释上好常态课应采取的策略。
(一)确定正确、明晰的教学目标
确定正确的教学目标,是上好常态课前提。小学语文课教学目标的确定,通常可从以下几种途径切入:单元导读、课文阅读提示、课后题、《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班级学情。前三种途径是教学目标确定的依据,后两种途径是用来衡量确定的目标难易程度。《少年闰土》教学目标的确定先要看第五组元单元导读内容:“认识了解鲁迅,理清文章思路,体会含义深刻句子,感受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如果有条件,还可以读一些鲁迅的作品或关于鲁迅的文章,观看和鲁迅有关的影视作品”;接着看课后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和同学交流:课文记叙了‘我’和闰土的那几件事?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提出不懂的问题和同学讨论,如‘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这句话该怎样理解?找出文中描写闰土外貌和动作的句子,抄下來再体会体会。”
由此,依据上面要求,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读写碧绿、郑重、允许、仿佛、厨房、刺猬、畜生、胯下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习课文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用一段话描写一个人的外貌;进一步感受“我”对闰土的特殊的情感,激发学生阅读鲁迅作品的欲望,拓宽学生的视野;内容确定后,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学情衡量难易程度,调整目标;最后将目标分解,形成一、二课时教学目标。这就是本课应有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流程和学习活动简单有效
小学语文各种课型都有个基本的上课流程,各学校提炼出的流程也不尽相同。教师可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适度调整使用。流程中设计的学习活动要简单、有趣。如《少年闰土》第二课时可采用五步教学流程:回顾导入,走进文本;自主合作,研读文本;互动交流,感悟文本;读写结合,学以致用;课后链接,拓展阅读。第一步“回顾导入,走进文本”,设计目的是引导学生回忆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将两课时内容紧密衔接起来;第二步“自主、合作,研读文本”,是在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学习主体”等教学理念;第三步“互动交流,感悟文本”,目的是让学生深入解读文本,交流碰撞思想;第四步“读写结合,学以致用”,是一次仿写活动,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运用语言的能力;第五步“课后链接,拓展阅读”,目的是激发学生对课外名著的阅读兴趣。
(三)详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以学定教”要求教师在上课前,在备课时,详细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出难度适宜、分层次的教学目标,设计出能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学习活动和有针对性的检测习题。如教学《少年闰土》一课时要把握的学情:该班的学生男女比例、学生整体学习风格、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所占比例、学生对课文的预习情况等。教师掌握班级学情后,针对“外来务工子女人数较多”这一学情,可设计一次辩论活动,让学生讨论做城里的“我”好,还是做乡下的闰土好。活动的目的是激发学生思考探究的兴趣,更深刻地理解课文主题。
(四)仔细研读教材,深入解读教材
于漪老师认为,教学要“胸中有书”,要认真钻研教材,在“真懂”上下功夫。教学参考书毕竟是别人的劳动,只有自己的劳动所得才是带着生活露水的鲜花,是你自己的心得,学生才容易和你交融。教师要对教材做到烂熟于心,“如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自己“昏昏”,是不可能使学生“昭昭”的。于老师的备课经验告诉我们,备课仅仅学习、参考、借鉴《教师教学用书》和优秀教师编好的教案还不够,还要深入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有自己对教材的解读,这样才能把握教材内容,上起课来才能得心应手。教学《少年闰土》前,教师应仔细阅读课文、作者简介、单元导读、课后题、阅读链接,看相关内容的鲁迅作品,思考自己怎样才能上好这节课。对课文研究多了,讲起课来才能成竹在胸。
(五)以导入环节吸引学生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开课伊始,教师若能用声情并茂的朗读、精彩的提问、优美的粉笔字、色彩艳丽的图片或视频等手段精彩导入,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起学生听课、上课的兴趣。教学《少年闰土》,可设计这样的导入语:老师想和同学们分享一个发生在我童年时一个有趣故事,你们想听吗?……我的故事讲完了,有趣吗?我也想听听发生在你们身上的童年故事……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童年都有很多有趣的故事,鲁迅先生的童年也有很多有趣的事。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近鲁迅的童年生活,去了解鲁迅和他的小伙伴的故事。
(六)创设民主的探究氛围
小学语文课堂上的氛围应该是民主、平等、温馨、和谐的氛围,这样的氛围有利于质疑探究问题。有了这样的氛围,师生才能彼此倾心交流思想,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教学《少年闰土》,可设计这样的活动创设学习氛围:教师给学生绘声绘色讲述自己的童年故事,拉近与学生的思想距离;配音乐,教师领读第一自然段课文,让学生跟讀,边读边闭上眼睛想象画面;提难易适度、能引起学生探究兴趣的问题“如果让你选择,你想成为乡下的闰土,还是想成为文中的‘我’?”;出示下水文,询问学生“老师的文章里有没有值得你们学习借鉴的地方?”与学生交流习作感悟。
(七)落实课改的理念
上常态课也需要落实新课改以来倡导的教育教学理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倡的理念有“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一些教育家提出的理念有“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面向全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材是例子,用教材教”“教是为了不教”等。教学《少年闰土》一课,可以这样落实教学理念:首先,教师将班级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后,教师先引导学生自学,解决一些较简单问题;接着,进行小组合作、交流、讨论,解决组内遇到的疑难问题;最后,难度大的问题通过组与组之间的交流、讨论解决,会的组教不会的组。这样的设计是在落实“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等教学理念。在落实“教材是例子,用教材教”“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理念时,可采用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讨论、探究第一段写作方法,进而仿写,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课文中学到写作方法。
(八)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记的习惯
好的学习习惯使人终生受益。学生养成了听、说、读、写、记的良好习惯,才能会听课,会学习,才能保证常态课的教学质量。好习惯应是这样的:学生上课会听课,知道哪些是重难点,学不明白重难点内容时,能及时向老师和同学发问;学生回答问题时,能说到点子上,有逻辑性,措辞严谨;读课文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知道自己朗读存在的问题,并设法改正;写文章时能恰当运用积累过的好词好句,善于模仿、借鉴课文中的表达方法;会听课后,就知道哪些内容是重要的要及时记录下来。如教学《少年闰土》一课,教师可这样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要求学生及时记录概括课文6个故事的小标题,记录学习用短语概括故事内容的方法;小组合作时,要求学生认真听同学的发言,及时记录同学汇报时观点中的关键词、回答问题的思路;指导学生朗读第一段“月下刺猹”时,要求其他学生仔细听朗读同学的语调、语气、停顿、重音,记录要注意的地方。
(九)用“问题导学”提炼课堂主问题
“问题导学”指的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研读课文,从单元导读、课文内容、课后题、课文的表达方法、主题和情感等角度提出自己对课文的欣赏或质疑的问题,教师将这些问题梳理、归纳、提炼,形成能完成教学目标的几个问题(主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解决这几个问题的教与学过程。如教学《少年闰土》时,教师开课后询问学生:同学们预习课文后,认为鲁迅的这篇文章有哪些值得你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你在学习这篇课文时还遇到了哪些困难?有哪些困惑和质疑?请提出来。问题出来后,教师通过梳理、归纳、筛选,提炼出下面几个问题:课文中写了“我”和闰土的哪几件事?从这几件事中可以看出闰土是一个什么样的少年?第一自然段中的“捏”字还能换成什么词语,可以把“捏”字换了吗?為什么?课文倒数第2自然段中“四角的天空”让你想到一个什么成语?“他们”指谁?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这几个问题就是本课要解决的问题,他们构成了本课的主问题。
(十)精选习题,强化巩固重难点
及时了解学生课堂上的学习情况,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教师结合教学重难点,设计难易适度、针对强的检测题,对学生进行当堂检测。通过检测,教师在第一时间内就能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就能明白了自己的教学任务是否完成,备课是否充分,课堂问题处理是否得当,学习活动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检测题的设置,一定要精选难易适度、有针对性的习题:有全体学生都应该会做的题,有90%以上学生用心能做上的题,有难度较大,适合80%以上学生做的题,还有选做题,供学优生做。如《少年闰土》一课的检测习题设置:字词填空、背诵积累的题,要求所有学生都要做;课内的语段阅读题,要求90%以上的学生会;课外语段拓展阅读,要求80%学生会即可;选做题,学生自愿做。
(十一)教师要有丰富深厚的专业素养
于漪老师认为,教师要胜任“教书育人”工作,就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是上好常态课的前提和基础。小学语文教师良好的专业素养表现在:心中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能熟练使用常用的几种课型设计教学流程,一手隽秀的粉笔字,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丰厚的文学修养,呵护学生的爱心,好学上进的进取心,等等。
崔峦认为,语文常态课应该是“朴实、真实、扎实”的课,是“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求发展,扎扎实实求发展”的课。于漪老师认为,“教育事业真是遗憾的事业。我教了一辈子的课,一辈子没有上过一堂十全十美的课。”两位名家的话启示我们:常态课本身不是完美的课,它永远是一门缺憾的艺术,它需要我们不断丰富、完善。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想要上好常态课,一定要树立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理念,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仔细认真备课。上好常态课,就是在尽教师的本分。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于漪.语文教育论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李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