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船舶进出口形势:在波动中透着希望
2017-12-29张守淳
本刊特约记者 张守淳
司宝燕/中国船舶工业贸易公司
2017年船舶进出口形势:在波动中透着希望
本刊特约记者 张守淳
司宝燕/中国船舶工业贸易公司
船舶出口保持增长,船舶进口下滑超过两成,预计明年出口增速将加快。
2017年,我国船舶进出口贸易形势较为乐观。随着全球经济开始缓慢复苏,国际航运市场和船舶市场的复苏正姗姗而来。
全球经济缓慢复苏国际贸易表现活跃
(一)全球经济缓慢复苏的态势持续发展
2017年年初以来,全球主要经济体均呈现缓慢复苏的态势,美国、日本和欧洲的经济都有不同程度的回暖。下半年,美国经济复苏势头仍然维持稳固的态势,欧元区经济复苏较为普遍且有力。11月13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表示,欧洲各国经济逐渐复苏,并成为推动全球贸易发展的主要动力,预计,2017年欧洲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可达2.4%,经济增长的前景十分乐观。日本经济继续保持温和复苏的状态。新兴市场国家包括“金砖五国”也有不同的增长,我国总体经济继续保持了稳中有长的发展态势。10月,我国工业生产运行态势平稳向好,制造业PMI为51.6%,同比增长0.4%。
对于未来全球经济复苏形势,IMF认为,目前全球经济仍处于低油价危机和经济放缓的背景下,该组织在10月10日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将全球经济今明两年增长预期分别上调到3.6%和3.7%,并上调我国今明两年的经济增速至6.8%和6.5%。
(二)国际贸易量增长,航运市场平稳复苏
今年以来,由于全球各主要经济体复苏态势明朗,国际贸易活动继续保持活跃状态,国际贸易量指数、国际单位贸易价格指数连续同比增长。据荷兰经济政策研究局(CPB)近期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7月国际贸易量的指数为119.4,环比下降0.40%,同比增长5.06%;国际单位贸易价格指数为95.7,环比增长0.76%,同比增长5.13%。CPB预计国际贸易量指数和单位贸易价格指数将呈现缓慢上升趋势。
9月,世界贸易组织(WTO)将今年世界货物贸易量增速由4月时预测的2.4%上调至3.6%。第三季度WTO世界贸易景气指数(World Trade Outlook Indicator)达到102.6,为2011年4月以来最高值。该组织11月13日发布的最新一期全球贸易景气指数报告,预测今年第四季度全球商品贸易仍将保持适度增长。报告显示,今年第四季度全球贸易景气指数为102.2,略低于第三季度的102.6,但仍高于荣枯线100。这意味着虽然全球贸易增长速度较此前有所放缓,但贸易总量仍将继续保持增长。
10月中旬,伦敦国际航运研究及咨询机构德鲁里(Drewry)表示,今年全球集运贸易复苏表现令人惊喜。上半年,全球集装箱港口处理量增长近6%,预计今年集装箱港口处理量增长比例可达5.5%,集装箱航运业的全年营业利润可望达到60亿美元。在政策的科学与合理的调控下,今年8至10月,我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分项数据显示新订单上升,外贸订单增加,对外贸易保持相对强劲。而得益于国家整体进出口贸易量的增加,必然会促进航运业的复苏。
(三)船舶市场迎来回暖,新船订造量趋增
今年年初以来,国际航运市场开始出现复苏迹象,新船价格开始逐步上升,二手船价格显著走高,船东投资新船意愿明显增强,部分货主与金融机构加入抄底造船行列,为开始复苏中的船舶市场注入生气。
据克拉克松公司最新统计数据,10月全球新签订单43艘,共计391.99万载重吨。今年1-10月,全球共计承接新船订单752艘,合计5260.66万载重吨,艘数和载重吨同比分别上升6.1%和95.2%。统计数据显示,船价仍然维持稳中有涨的势头。10月,散货船、油船和集装箱船新船价格指数分别为117点、140点和70点,散货船新船价格指数上升2点,油船和集装箱船新船价格指数均和上月持平。按修正总吨计算,我国新签订单270艘,合计591.22万CGT;韩国新签订单143艘,合计539万CGT;日本新签订单82艘,合计175.27万CGT;修正总吨分别占全球新船订单量的33.5%、30.5%和9.9%。
今年以来,国际集装箱运输市场温和复苏,不少船东为提升公司运营运力、进一步优化船型和船龄结构而抓住船价较低的机会适时订造新船。由于大型船舶的规模经济效应显著,故集装箱船“大型化”成为行业发展趋势。近期,全球各大航运公司相继宣布新的造船计划。10月30日,中远海控宣布,计划发行股票募集约129亿元资金,用于在建的20艘集装箱船。此前,达飞轮船(CMA CGM)宣布斥资96亿元人民币建造2.2万TEU量级的超大型集装箱船,而地中海航运公司(Mediterranean Shipping Company)也发布了建造2.2万TEU量级的超大型集装箱船的计划。
(四)我国进出口贸易保持增长
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发展指数温和增长,我国总体经济继续保持了稳中有长的发展态势,表现在工业生产运行平稳向好。10月份,制造业PMI为51.6%,虽比9月回落0.8个百分点,但仍高于2016年同期0.4个百分点,达到2017年均值水平,表明我国制造业持续保持着扩张的发展态势。
由于国际市场需求逐步复苏,我国进出口实现增长。据海关统计,今年前10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为22.5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9%。其中,出口12.41万亿元,增长11.7%;进口10.11万亿元,增长21.5%。前10个月,我国机电产品出口7.16万亿元,增长12.4%,占出口总值的57.7%。我国对欧美日东盟等市场进出口均呈现较快增长。中美贸易总值增长17.2%,占比14.2%。中欧贸易总值增长16.2%,占比15.1%。我国与东盟贸易总额增长18.5%,占比12.4%。中日贸易总值增长14.2%,占比7.4%。
我国船舶进出口贸易保持平稳运行
今年以来,全球经济及航运市场逐渐显现复苏,全球造船业也呈现回暖的趋势。在此形势下,我国船舶制造业保持着平稳运行的态势。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的最新报告,1-10月,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船舶订单量保持增长,其中,造船完工372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1.9%(出口船347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1.8%)。承接新船订单222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7.9%(出口船订单202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4.1%)。10月底,手持船舶订单8118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3.4%(出口船订单7550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6.3%),比2016年底下降18.5%。10月末手持出口船舶订单分别占全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的93.4%、91%和93%。
由于船舶制造业的复苏总是迟于其他相关行业的缘故,截止到10月,我国船舶企业的主要经济指标仍然表现的不尽人意。1-10月,船舶行业80家重点监测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260亿元,同比下降7.6%。其中船舶制造产值1470亿元,同比下降9.3%。重点监测企业工业总产值等主要经济指标降幅有所收窄。
(一)船舶出口保持增长
据海关数据显示,2017年1-10月,我国向178国家和地区出口196.7亿美元的船舶,出口同比增长6.2%,出口价格同比下降8.3%。出口总额占全国机电产品出口总额比例约为1.9%,同比增幅小于全国机电产品出口。尽管世界经济已经在缓慢增长,国际航运市场需求亦在增长之中,但我国船舶出口仍然继续放缓,价格也在下降。10月当月,我国船舶出口15.89亿美元,同比下降3.6%,出口价格同比下降11.3%。同期,船舶进口9912万美元,同比增长230.2%,进口价格同比增长311.7%。
今年前10月我国船舶出口的第一大市场是亚洲,出口船舶103亿美元,占比52.4%,同比增长19%,出口价格同比增长23.4%。向第二大市场欧洲出口37.32亿美元,占比19%,同比下降3.7%,出口价格同比下降17.6%。向第三大市场拉丁美洲出口12.53亿美元,占比6.4%,同比下降6.2%,出口价格同比下降21.3%。出口额超过10亿美元的国家和地区有5个,依次是中国香港、新加坡、马绍尔群岛共和国、马耳他和利比里亚。其中,向中国香港出口53.88亿美元,占比27.4%,同比增长52.9%,出口价格同比增长0.3%。向新加坡出口30.42亿美元,占比15.5%,同比增长8.2%,出口价格同比增长49%。向马绍尔群岛共和国出口排在第三位,出口额25.07亿美元,占比12.5%,同比下降19.4%,出口价格同比下降4.8%。
从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市场是亚洲和拉丁美洲。最具代表性的国家和地区是全球驰名的航运中心中国香港和新加坡。
(二)三大主流船型出口占比65.6%,散货船占比居首
今年1-10月我国出口35大类船舶产品,散货船、油船和集装箱船的出口总额占比62%。
散货船出口额65.61亿美元,占比33.4%。具体包括15万载重吨以下的散货船出口额37.92亿美元,占比19.3%,同比下降24.1%,出口价格同比下降2.4%。15万~30万吨散货船出口额27.52亿美元,占比14%,同比增长41.4%,出口价格同比下降3.3%。30万载重吨以上的散货船出口额1666.41万美元,占比0.1%。
油船出口额36.42亿美元,占比18.5%。其中,15万-30万载重吨的原油船出口额10.34亿美元,占比5.3%,同比增长328%,出口价格同比增长22.3%。30万载重吨以上的原油船出口额10.2亿美元,占比5.2%,同比增长9.5%,出口价格同比下降0.5%。15万载重吨以下的原油船出口额1.2亿美元,占比0.6%,同比下降56.1%,出口价格同比增长2.4%。10万-30万载重吨的成品油船出口额6.92亿美元,占比3.5%,同比增长113.8%,出口价格同比增长6.9%。10万载重吨以下的成品油船出口额5.98亿美元,占比3%,同比下降14.8%,出口价格同比增长45.6%。30万载重吨以下的成品油船出口额1.78亿美元,占比0.9%。
集装箱船出口额19.93亿美元,占比10.1%。其中,6000TEU以上的集装箱船出口额11.04亿美元,占比5.6%,同比下降9.5%,出口价格同比增长5.5%。6000TEU及以下的集装箱船出口额8.89亿美元,占比4.5%,同比增长36.1%,出口价格同比增长6.5%。
另外,还有浮动或潜水式钻探或生产平台出口额17.23亿美元,占比8.8%,同比增长13.3%,出口价格同比增长22.7%。20000立方米以上的液化天然气(LNG)船出口额10.97亿美元,占比5.6%,同比增长282.9%,出口价格同比下降4.3%。20000立方米以上的液化石油气(LPG)船出口额2.51亿美元,占比1.3%,同比下降50.4%,出口价格同比下降0.9%。
(三)江苏省在全国排名中名列前茅,上海市出口增幅较大
1-10月,全国有27个省市区出口船舶,其中超过10亿美元的有7个,排在第一位的是江苏省,出口占比29.2%;位居第二的是上海市,占比23.5%;广东省占比10%位居第三。江苏省拥有全国12个国家级造船基地中的两个,又有全国最大的民营造船基地和一大批船舶配套企业,早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船舶产业已达数千亿元级规模,造船总量在世界和全国均占有举足轻重的份额。今年以来,江苏省更加注重优化船舶制造业的产业规划,强化政策配套,拓展内外市场,化解融资难题,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培育外贸新优势。全省造船完工和船舶出口均呈现较快的增长态势。
(四)船舶进口下滑幅度超过两成,亚洲是船舶进口的最大市场
表1:船舶出口产品结构(统计截止到10月31日)
表2:船舶出口市场结构 (统计截止到10月31日)
表3:船舶进口产品结构(统计截止到10月31日)
表4:船舶出口省、市、自治区(统计截止到10月31日)
表5:船舶进口市场结构(统计截止到10月31日)
表6:船舶进口国家(地区) (统计截止到10月31日)
表7:船舶出口国家(地区)(统计截止到10月31日)
1-10月,我国从全球六大洲37个国家和地区进口船舶,进口额121.39亿美元,进口同比下降22.4%,进口价格同比下降11.8%。价格下降主要体现在欧洲和拉美市场的进口货源地,而从亚洲市场进口船舶的价格涨幅很大,如从日本进口船舶均价翻了6倍多。
如同船舶出口一样,我国进口船舶的最主要市场仍然是最具经济活力和市场发展潜力的亚洲。1-10月,我国从亚洲进口船舶8.63亿美元,占比71.1%,同比增长669.1%,进口价格同比增长1442.9%。从欧洲进口1.42亿美元,占比11.7%,同比下降53%,进口价格同比下降72.4%,从拉丁美洲进口1.88亿美元,进口占比15.4%,同比下降83.4%,进口价格同比下降86.5%。从韩国进口2.68亿美元,占比22%,同比增长547.5%。从巴西进口1.74亿美元,占比14.3%,同比下降84.5%,进口价格同比增长3.6%。从日本进口1.63亿美元,占比13.4%,同比增长178.3%,进口价格同比增长625%。
在前10月我国船舶的进口货源地中,再次出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口船舶3.38亿美元,占比27.8%,同比增长3958.7%,进口价格同比增长7527.8%。这种情况是由于在改革开放之后,为支持我国船舶工业的发展,鼓励国内远洋航运企业订购国内的船舶,国家实施国内船厂建造远洋船舶内销给国内的远洋运输公司视同出口到海外的政策,支持和鼓励“国轮国造”,并在贷款、税收等方面给予扶持,为国内航运业和造船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发展机遇。同时,由于我国目前已经成为名列前茅的世界造船大国,所以,国内远洋航运企业开始越来越多在国内订造新船,于是就出现了等同于“出口复进口”的“国轮国造”,我国造船企业建造的船舶销售给了我国的远洋航运企业,船未出口却视同出口,因而出现了我国从“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口船舶的海关统计情况。
(五)浮动或潜水式钻探或生产平台是最主要的进口产品
1-10月,我国进口船舶21大类,进口额12.14亿美元,同比下降22.4%,进口价格同比下降11.8%。进口额超过1亿美元的有4大类,对比之前进口船舶多为供拆解的船舶,近期进口船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用于生产的海工装备和用于运输的船舶已占主体。其中,进口最多的是浮动或潜水式钻探或生产平台,进口额4.52亿美元,进口占比27.2%,同比下降37.2%,进口价格同比增长130.2%。第二位是15万吨载重量及以下的散货船,进口额1.88亿美元,进口占比15.5%,同比增长170.9%,进口价格同比增长47.8%。第三位是6000TEU及以上的集装箱船,进口额1.78亿美元,进口占比14.6%,同比增长529.8%,进口价格同比增长57.5%。
(六)天津市排名独居榜首,进口降幅近六成
今年船舶进口总体与上年同期对比下降幅度较大,这主要是由于航运市场运力仍然处于过剩的状态,对于船舶更换的市场需求有限。同时,在国内政策对航运企业的支持下,以及国内造船企业建造的船舶无论是船型,还是质量日益受到航运企业的青睐,越来越多的航运企业与造船企业建立起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此情况下,“国轮国造”的现象大量出现。
1-10月,全国有16个省市进口船舶,其中,天津市排在第一位,进口额在全国占比近四成,但是下降也很大,达到近六成的幅度。其次是北京市,进口额占比23.1%。第三位是上海市,进口额占比14.9%,进口同比增长超过九成。适逢京津冀一体化建设的华北地区(含山东省)以及华东地区(含上海市),在我国经济稳步向好发展的新形势下,为满足各领域建设需求和转型发展对船舶进口增长走在了全国的前列。2017年,天津市进口大幅度增长主要是借助天津港口的优势进一步提升进口集散功能。上述局面的形成主要有以下方面原因:一是实施积极的进口政策,扩大进口规模,优化进口结构;二是适当扩大鼓励进口目录范围,加大进口贴息支持力度;三是推动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政策创新,支持进口商品直营中心拓展区域以及全国网络布局。四是扩大大型装备、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进口,支持融资租赁企业进口船舶等高端装备开展融资租赁业务所取得成果。
2018 年船舶出口增速有望加快
(一)伴随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今年以来国际贸易量增长势头较好,散货航运已经开始呈现长周期性的反弹,未来干散货运输市场前景乐观。同时,在未来3年内BDI均值将会稳步提升,全球航运市场将进一步向好发展,国际贸易量会有较大的增长,市场对三大主流船型的散货船、油船和集装箱船的需求将会进一步扩大。
(二)预计2017年全年,船舶出口总额约240亿美元,同比增长5-8%。2018年,我国船舶出口可望增幅加大,出口额将会比今年有较大增长,出口船型仍然会以三大主流船型为主,主要出口市场为亚洲。由于全球经济仍然缺乏较快增长的动力,因此2018年我国船舶行业经济运行形势也将难于加快前行步伐,需要继续在挑战面前奋力拼搏。
(三)2018年,新船的智能化、超大型化及采用新兴技术的特点会更加突出。近年来,全球造船业朝着新船智能化、超大型化发展的趋势愈发明显。同时,随着海洋开发的深入发展、可燃冰等新型能源开发、储运的需要,以及发展“绿色、智慧”航运也对造船业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从全球经济贸易及能源发展趋势看,对更高科技含量、智能、高附加值船舶的需求会与日俱增,并促使全球造船竞争格局发生巨大的变化,这些预示着一个全新的船舶建造新时代的到来。
(四)当前,从外部大环境看,包括船舶进出口在内的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仍面临诸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全球经济复苏的基础仍脆弱,部分发达国家“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思潮抬头,因此,我们要树立新的发展思路,创新方式,紧密结合“一带一路”倡议的逐步实施,加大、加快船舶工业“走出去”的步伐。在抓住千载难逢机遇的同时,更要未雨绸缪积极应对各种挑战。
(五)要充分考虑到造船综合要素成本不断上涨,我国出口船舶的传统竞争优势不断弱化等不利因素,如造船产业和造船订单向东盟等地的转移在加快。在新的时代,站在新的高度,加强船舶工业领域的国际产能合作,巩固和提升我国船舶出口的传统优势,积极培育国际市场上的竞争新优势,努力促进我国船舶进出口贸易继续回稳向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