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

2017-12-28谢金英

考试周刊 2017年38期
关键词:参与体验创设

谢金英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在教学中创设现实而又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引导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新知,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帮助学生主动理解建构数学知识。情境是沟通学生经验世界与数学世界的桥梁,是数学知识的载体,以激发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为导向,以促进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为目的!

关键词:创设;情境;参与;体验;探究;思维

情境创设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有了情境,数学课变得有趣了,也更有味了,《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实践证明,创设一个好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促进他们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现实问题,而且可以使抽象的学习由直接的生活经验作支撑,从而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

一、 创设有效故事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听故事几乎是所有孩子甚至包括大人的共性。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这一特点,选取素材,或将教材中的问题改编成简短小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学生自然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去。

例如《商末尾有0的除法》一课的教学,本来是一堂枯燥的计算课,为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不妨创设这样一个故事情境来增添课堂的生动性:

一天,八戒带着8只小猴子到果园去摘桃子,然后对小猴子们说:“161个桃子,你们每只分2个,剩1个就给俺老猪吧。”小猴子们看着桃子想也没想,各自拿着自己的桃子高兴地吃开了。直到孙悟空赶来,才戳穿了八戒的骗局。同学们,你们知道聪明的悟空是怎样发现八戒的骗术的吗?

学生们带着兴趣听完这个故事后,马上就会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八戒到底有什么骗术呢?聪明的悟空又是怎么发现的?通过列式计算,验算,讨论、交流,很快明白20个8才是160,161个桃每只小猴应该分20个,最后剩一个。这样以故事导入,使原来比较枯燥的计算题教学富有了童趣,学生兴趣浓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新知学习中,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主动性,也自然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 创设有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体验成功

数学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教学过程中创设生活情境,可以拉近数学学习和生活的距离,新课标强调“数学课程应当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为学生创设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并能初步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生活,从而感受数学的魅力,让它成为一种愉悦的情绪体验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如在教学《相遇问题》一课时,可预设这样一种生活情境,让学生置身于实际生活的情境中去思考、解决问题,这样枯燥的数学课堂才会焕发生机: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出现过一不小心把同桌的作业带回家的情况?今天平平不小心把阳阳的作业带回家去了。这下阳阳和平平都很着急。请大家想想看,应该怎么办呢?

经过片刻,同学们纷纷想出办法,老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有意板书:

(1) 阳阳来平平家拿。阳阳每分钟走50米,两家相距600米,阳阳要走多长时间?

(2) 平平给阳阳送作业。平平每分钟走60米,走了10分钟,平平家到阳阳家多少米?

(3) 两人同时从家出发,面对面走来,经过5分钟两人相遇。已知平平每分钟走65米,阳阳每分钟走55米。他们两家之间相距多远?

在学生读题后,重点理解第(3)种,为了让学生透彻理解“相遇”这一概念,可以要求同桌之间相互配合,演一演平平和阳阳同时从家出发,向对方走去,在中途相遇这一过程。在扮演的过程中学生真正理解了相遇问题的重点内容:两人同时出发,面对面走来(相向而行),在中途相遇。也就是“两人所用时间是相同的”,“所走路程之和等于总的路程”。

生活情境的创设,不仅让学生理解并学会了新知识,解决了问题,而且调动了学生探索发现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们的合作探究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也会在学习中更深刻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 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学实践也证明,学生的认知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進行的,积极的思维常常取决于问题的刺激程度,这就要求教师要以富有现实性、趣味性、挑战性,且处于学生认识结构最近发展的非常规性问题为素材,创设问题情境,引起认知冲突,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进而采用各种策略解决问题。

一位老师的公开课就是成功的范例。《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片段记录如下: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呢?

生: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师:(出示一张长方形的纸:长3分米,宽2分米),谁能想办法测量它的面积?

生:用面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测量,长的一边摆3个,刚好摆2行,一共摆了6个正方形,也就是6平方分米。

师:那么要测量篮球场的面积呢?也用正方形摆吗?

生1:用1平方米的正方形测量,看看一共摆了几个正方形。

生2:这样测量,要摆多久啊,太麻烦了。

师:要测量高楼墙面的面积、游泳池水面的面积我们还能用刚刚的方法去测量吗?难道像蜘蛛侠一样爬上去或像鱼儿一样游到水里?(生相视而笑,一时想不出好的方法。)

师:同学们,用面积单位直接去量,可以得到一些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却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能不能探索出更简便的求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呢?

以上这个问题情境的创设,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创设一个个问题,层层设疑,不断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使学生产生认知的失衡和知识的冲突,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明确了探究目标,使探究成为自己的需要,积极地投入到新知的学习活动中。

四、 创设有效想象情境,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牛顿曾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没有伟大的发现。”其实“猜”是一种很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在人的生活中,有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人的想象力,它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学生的想象力越丰富,对知识的理解就越有创见。一位留学者归国后说:如果教师提出一个问题,10个中国学生的答案往往差不多,而在外国学生中,10个人或许能讲出20种不同的答案,虽然有些想法极其古怪离奇。这个例子说明,我国的教育比较注重学生求同思维的培养,而忽视其求异品质的塑造。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创设有效想象情境,充分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空间,挖掘发展想象力的因素,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如:“怎样租车合理”教学,出示题目:大客车限乘24人,小轿车限乘5人,每辆大客车租金72元,每辆小轿车租金28元,师生一共68人,怎样租车合算?题目一出先让学生大胆猜测,学生立刻兴奋起来,有的说:“全租大客车。”有的说:“全租小轿车。”有的说:“大客车小轿车都租。”接着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想法分别算出需要租几辆车,需要多少租金,然后全班汇报交流,发现租三辆大客车最合算,不仅坐得下,还有空位可放行李,而且租金便宜。同学们借助生活中的经验,充分发挥想象,得出不同一般的回答,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更具跳跃性,学生由“单一思维”向“多向思维”发展。

总之,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既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认知停靠点,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它是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的先决条件,更是我们提倡的有效教学的加油站。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手段也是丰富多彩的。恰当地运用情境创设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实现从“让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endprint

猜你喜欢

参与体验创设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参与”北约军演的UFO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