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人为本指导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探讨

2017-12-28丁照勇

考试周刊 2017年44期
关键词:教育方法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

丁照勇

摘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进程。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流砥柱,一直以来是社会主义思想政治建设的重点。在坚持以人为本,科技兴教的当下,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如何卓有成效的开展,关系到社会主义方方面面的建设。

关键词:大学生;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方法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各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国人的思想愈加开放,尤其是大学生,在思想领域受到的冲击也与日俱增。

一、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一) 开放的互联网带来开放的思想

我国思想领域的改革开放是从互联网大肆发展之后到来的。大学生在互联网中获得资讯,也变更着自己的价值观,这使得大学生常常会对自身的政治思想的筛选与甄别能力出现偏差。一些不成熟的思想常常使大学生走入迷途。例如,有些反华势力会使我们的大学生失去判断能力,为实际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难度,阻碍了高校思想政工的堡垒建设。

(二) 人才市场严格著人才引入

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是相一致的。我们观察到,人才市场对于大学生的选择也越来越重视思想道德品质的表现。大学生作为人才市场不断注入的新鲜血液,是国家新兴的政治力量,他们会奔赴到不同的工作岗位中,也会面临着不同的考验。如果没有一个清晰的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就难以获得人性上的共进。

(三) 全球政治经济形势影响大学生意识形态

虽然说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但是局部地区的战争冲突从来没有终止过。即使我国处于和平年代,但是周边的政治形势和军事形势也依然非常严峻,各个国家的反华势力作为一股潜流始终在蠢蠢欲动,思想政治工作稍有松动,社会上的年轻人群就会被策反,导致大规模的武装运动的发生。世界在发展的过程中表现出的变化是纯军事较量已经不能衡量国家的实力,经济与文化的对抗更是一种没有硝烟的战争,入侵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容易造成大学生们的非理智行为。

二、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一) 完善理论,创新发展

我们的政党在发展的过程中,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发展出了一整套政治理论体系,随着外部政治环境的不断变化,这套政治体系也始终处于不断完善的状态中。这些思想理论高屋建瓴,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全局性的认识,同时提供了丰富的政治教育素材。在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学生既被要求具有统一的政治高度与政治原则,同时又有着较为个性化的培训需求。学生们的个人发展应该是政治明确下的成长,应该是对政治教育理论积极探索和发展创新的结果,能够不断地结合具体的形势对大学生开展教育,针对实际的生活情况进行理论创新,这样的思想教育才是更加符合政治需要的人本主义思想教育。

(二) 丰富手段,扩大途径

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还是比较单一的,远远不能满足差异化教育的需要,也就不能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思想政治教育无论发展到哪一个时代,在我国特殊的国情下,都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必备手段。尤其是针对那些年轻的大学生,他们的思想活跃,善于学习,善于吸收,也容易被一些外在的环境所刺激,产生摇摆不定的情绪或心理状态。如果不从思想上对他们的状态进行有效的遏制,加强对他们行为的引导与教育,他们就不会对我国国情下特有的思想政治教育特色有深刻的认识,自然也就不能体会到其中的价值。一般来说,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遇到的问题是既普通又具有针对性的,那些单一的甚至有些单薄的教育手段根本就不能满足大学生的需要,甚至会让他们产生抵触心理。所以,针对具体的问题进行疏导,结合实践,开掘丰富的资源,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学生们隐藏的比较深的思想意识形态,从而进行个性化方案的定制,用合理的方式解决问题。例如,利用红色的教育实践基地、爱国主义纪念馆等当地的思想政治教育物质资源作为基础,或是利用一些文化专栏让学生加以学习,都是不错的手段。当我们遇到比较严重的思想意识形态的问题时,也不要一味地使用政工手段,心理辅导、专家讲座、主题沙龙等形式多样的大学生活动,也可以被认定为教育途径,在人们的意识层面发生作用。

(三) 调配资源,合理发挥

互联网一方面为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带来了便利,另一方面也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一定要勇敢地面对这个挑战,发现互联网在教育中积极的作用,与此同时,也把网络中的资源挪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素材。作为一个教育的实施者,从态度上欣然接受互联网的存在,接受互联网为人们带来的变化,这样一来,我们的教育就是因地制宜的,就是实实在在的。如果让学生一味地抵御互联网,既不现实也容易形成逆反情绪。最好的办法当然是大学生能够主动且自觉地发现其中的褒贬,做出有效的判断与甄别。为此,生活中关于是非观的培养就更加的重要。所谓“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都是在告诉我们个人的潜能在思想政治领域发挥的作用是多么的重要。现在,在网络中流行着一种“喷子”,他们见到什么就喷什么,对社会、对国家都有着强烈的不满情绪,因而对人们产生了极大的戕害。而这些喷子中不乏一些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年轻人,他们把对于未来的迷茫、对于生活的不满、甚至是人际关系上的矛盾,通通发泄到网络中,用网络的匿名保护了自己,却侵害了他人,对于这类学生我们要予以教育,在尊重他们个人的情绪隐私的基础上,提供有效的心理辅导,通过完善教育环境,打开学生的心门,帮助他们找到更适合情绪宣泄的通道。

三、 结语

以人为本的口号在我国已经喊了很多年,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开始注重将对个人以及个人需要的尊重。这些都代表了当下教育的一种进步性。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他们的思想意识基础直接关系到国家政权的稳定性。如果能够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充分尊重学生们的差异,可以使我们的教育更加具有人性化,也会使大学生的思想堡垒铸造得更加坚实。因此以人为本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全面地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吕萍萍.张睿.论“以人为本”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中的价值体现[J].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4(2):10-12.

[2]王凤玲.论以人为本的高校思想政治素质教育[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03):170-171.

[3]苏静,张吉雄,尚金华.论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22(3):67-68.

猜你喜欢

教育方法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