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认知负荷理论角度谈英语阅读课堂设计
2017-12-28胡燕慈
胡燕慈
摘要:阅读是一个涉及多种技能的综合语言活动。大学英语阅读课是帮助学习者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为了通过改进英语阅读课的教学设计,达到优化知识传递过程,提升知识内化效果的目的,本文从认知负荷理论视角分析教学实例,论证了教师能够以不同的减负策略为指导在教学方法的选取,教学步骤的设置,教学内容的呈现各个环节减轻学习者学习中工作记忆的工作量,实现学习者认知过程减负。
关键词:认知减负策略;英语阅读;课堂设计
一、 引言
目前,英语阅读课作为训练大学生听、说、读、写各项应用技能的通识性课程,教学资源充足,教学手段多样。如何借助上述优势,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引发了教育者们新的思考。作者通过课堂观察和课下对本人和其他教师们备课体会的总结思考,了解到目前教师们通常需设置大量的课堂导入才能激发学生对话题的兴趣,导致导入部分比重过大,而学生难以对知识点讲解部分投入学习。为了避免阅读课的导入与正文讲解脱节,为了避免多媒体教学设计不当,教学材料不合理堆砌导致学生感觉教学内容繁冗,视觉疲劳,注意力分散,无所适从;为了保持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顺畅,教师应对教学过程有整体性的把握,系统化的安排。对知识传递和知识内化各环节的处理都关乎着学生能否顺利地汲取知识。作者认为现今英语阅读应侧重于如何科学地组织呈现教学资料,最大限度地使知识传递和知识内化两个过程符合学习者的认知规律。怎样将丰富的教学资料,经过提炼、糅合、衔接后用最易接受的方式呈现给学习者是閱读课教学设计的关键。
二、 理论基础:认知负荷理论
1988年,澳大利亚心理学家约翰·斯威勒从认知资源分配的角度提出了认知负荷理论。认知负荷指人为了完成某项任务进行信息加工过程中所需要的智力资源的总和。当需要加工的信息量超出学习者的工作记忆的承载限度,引起认知超载。认知负荷包括以下几种类型:内在、外在和相关认知负荷。内在负荷随着学习材料难度的增大而增加。外在负荷是由教学设计决定的,设计不当导致负荷超载,阻碍学习。相关认知负荷是指推进图示建构和自动化过程的认知负荷。本文着重探讨教师如何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通过合理地信息重组减少外在认知负荷,不讨论内在和相关认知负荷。
Sweller的认知减负理论较为宽泛地描述了因教学方法选用和教学内容呈现方式不当引起的认知超载及应对策略,其中包括:样例策略、指导退隐策略和冗余策略等。Mayer则从心理学角度提出了指导多媒体教学设计的减负策略。Mayer的理论既体现了Sweller 减负理论中的一些想法,又对多媒体教学设计理念有独到见解,其中包括:清除冗余减负策略、分割减负策略、提前训练减负策略等。众所周知,英语阅读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既需合理运用多媒体又不对其完全依赖,因此教师对减负策略选择和运用不仅涉及多媒体技术,更涉及教学方法的选用和教学材料的全盘设计。显然,探讨减负策略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将必然同时涉及Sweller和Mayer各自提出的减负策略。
三、 减负策略在英语阅读课的应用
(一) 减负策略在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许多学者,包括笔者都认为教授词汇时应将词汇放置在较真实的语境中,即将词汇讲解设计成具有互动性的对话问答等形式。通常学习者工作记忆的容量有限,处理信息时学习者记忆中储存的和新接触的各个知识元素会相互作用,作用越强烈,学习者工作记忆消耗大,外在认知负荷越大。设计单词讲解时可以样例策略为指导,以达到减负效果。样例策略指学习者利用有限的工作记忆学习样例就能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起来,减少知识元素相互作用程度,尽量避免学习者工作记忆消耗,减轻负担。此策略常用于学习者在处理实际问题时所学知识少于样例学习的情况下。在自然的英语对话中,学习者接触到新单词却未必能及时把握新单词的使用要点。如果为学生提供样例,将新单词置于接近真实情境的对话中,可以重现语言要点,启发学生,例如在对话中设置与所教授单词关联的包含有近义词或反义词的句子,就有足够的已知知识作为铺垫,减少新单词的习惯搭配和所适用的语境等各元素相互作用,降低工作记忆处理新单词时的复杂程度。
例1
Complete the dialogue
Manager: Do preparatory committee get a full preparation for tomorrows party?
Secretary: Yes, here are the name list of our guests.
Manager: I cant find Mr. Johnsons name. I think they should include him on this list.
Secretary:由于某种原因,他们没有把他列入邀请名单。(exclude from)
Secretary: For some reason .
Secretary: For some reason they excluded him from the invitation list.
例如:在讲解单词“exclude”时,先在对话中设置包含“include”的用法的句子,并提示学生其与“exclude”是一对反义词,启发学生调用已掌握的“include”的用法知识作为学习“exclude”的桥梁,即仿照对话中“include sb on”的用法用“exclude from”翻译并补全对话,避免学习者工作记忆在吸收全新的“exclude”的用法时负担过重。接着,我们讨论如何用PPT将这段对话呈现出来,以达到减负效果。此处可采用标记减负策略。标记减负策略认为在多媒体应用中不可能删除所有辅助信息,可以通过提示学习者选择和组织材料的线索来减少认知负荷。例1对话中一些句子显然是为提供语言情境而设的铺垫,而“exclude”的相关表述(即学习“exclude”用法的直接线索)则可用加下划线或括号等方式标记出来:例如在“include sb. on”用法下面加下划线;把学习者需要学习运用的“exclude from”放在句后括号中。这样简单明确可减少学习者工作记忆探索重要信息的时间,达到减负效果。
再以单词“confess”的讲解为例,可以从介绍其名词形式“confession”的文化背景着手。英语文化中人们为了寻求上帝的宽恕到教堂做忏悔。“confession”的含义是忏悔,“confess”的词义与其一致,即承认一些不好的事实。那么怎样将讲解逐步从“confession”的背景知识引入过渡到“confess”的词义和用法的探讨呢?通常教师会提供教堂图片,使人联想到礼拜、婚礼、葬礼等而不是直接联想到忏悔。学习者往往不得不对图片和文本信息逐一消化找出重点(忏悔相关信息),导致外在认知负荷超载。也就是受注意力分散效应的影响。注意力分散效应是指多种指导性材料堆砌使学习者不得不对其多次整合,学习者注意力被分散,加重了工作记忆负担。处理这种情况可采用有序排列策略。有序排列策略指当文字离相关图形较远时,有限的工作记忆搜寻图形,然后把文字和它所描述的成分放在一起,减少不必要加工。用PPT提供学习材料时,教师应直接选出在教堂做忏悔的图片,并将介绍“confession”文化背景的文本与图片放置在同一张幻灯片上。学习者的工作记忆就可以直接建立文字和图片的联系,减少工作记忆匹配图片和信息时的消耗。
(二) 减负策略在文化背景引入中的应用
以文化冲突这一课为例,由于传统课堂时间有限,而学生又对相关的文化背景的了解不够全面透彻,因此可将其用短视频形式在课下通过网络呈现给学生。在设计视频时可采用多通道减负策略。多通道减负策略指当某个信息加工通道被需要加工的信息塞满时,就有必要将部分信息分流到其他的加工通道以减轻認知负荷。例如:讲解文化差异时,用视频向学习者展示中外节日庆典、建筑风格、艺术风格等方面的图片,同时在屏幕上呈现解说性的文本,学习者的视觉通道负荷就会过重,如果把相关的文本资料以解说的形式呈现出来,即通过听觉通道传输给学习者,可减轻外在认知负荷。同时此处还会用到分割减负策略。分割减负策略指当听觉和视觉两个通道负荷都过重时把教学媒体所连续呈现的信息切割成片段,为学习者提供更多时间处理每段信息,降低外在认知负荷。上述例子虽体现了各国间文化差异却内容繁冗。如果在视频中不作停顿地讲解所有内容,会使学习者工作记忆负担过重。如果将其截取为以各个话题为单位的短视频逐一展示讲解并总结就能减负。
再以《奥运》一课为例,通常学生们都了解一些奥运背景知识,这个话题涉及的信息量又大,教师往往选择将背景知识分置到课上和课下处理,达到减负效果。这里可以采用提前训练策略。提前训练策略指把将要教授的知识系统中相互关联的知识点提前介绍给学习者,避免学习者的工作记忆在处理多个知识点的联系时消耗过度。教师可将奥运这课的背景知识分割成多个小话题:奥林匹克精神、五环的意义、奥林匹克圣火传说等。请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在课前搜集信息,并以文字、图片、短片的形式在课堂上边展示边讲解。各组学生提前了解各个小话题,避免了课堂上学习时工作记忆负担过重。随后,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小组做presentation时,还要用到消除冗余策略和删除策略。消除冗余策略指同一材料用一种通道的不同形式呈现时,几种呈现形式会相互竞争,导致学习者注意力分散,也就是说,学习者的工作记忆不得不加工多种形式呈现的同一内容,因此重复性的呈现应去除。有的组播放视频的同时又呈现相同内容的字幕,这只是讲解手段的重复,应将字幕去除,因为视频已经通过影像和声音传递了同一内容。删除策略指当一个或两个通道被有效加工和无效加工充斥时,应避免无效加工,即删除有趣但无关的材料。例如:有的组在做presentation时,配有背景音乐,而且声音很大,大部分学生被音乐吸引或干扰并没有听清楚讲解内容,如果背景音乐对所呈现内容帮助不大且学习者不能较好地把握音乐和讲解之间的节奏,应把有趣但不必要的音乐去掉。
四、 结论
本文回顾总结了学者们对于认知负荷理论及减负策略见解的异同;提出了灵活采用适合的减负策略为指导处理不同的教学内容;举例阐述了认知负荷理论如何为英语阅读课堂设计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证实了在认知负荷理论及其减负策略的指导下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够更符合学习者认知规律,达到减负效果。同时,教学设计的改进也促进了相关教学理念的完善。作者希望这种探讨能对阅读课的课堂设计研究产生一定的启发,深化相关理论的发展,对英语教学其他难点如语法教学的减负研究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 Fred Paas, Alexander Renkl & John Sweller. Cognitive Load Theory and Instructional Design: Recent Developments [J].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2003.
[2] John Sweller. Cognitive Load During Problem Solving: Effects on Learning [J]. Cognitive Science (1988) 12:257-285.
[3] John Sweller. Element Interactivity and Intrinsic, Extraneous, and Germane Cognitive Load [J]. Educ Psychol Rev. (2010) 22:123-138.
[4] Pass,F.& Van Morrin Boer, J.J.G. Variability of worked examples and transfer of geometrical problem solving skills: a cognitiveload approach[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94(86):122-133.
[5] Richard E. Mayer & Roxana Moreno. Nine Ways to Reduce Cognitive Load in Multimedia Learning [J].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2003. 38(1), 43-52.
[6] 祝智庭,管珏琪,教育变革中的技术力量[J].中国电化教育,2014,(1):1-8.
[7] Richard E. Mayer,郭兆明,宋宝和,陈亮,张庆林.在多媒体学习中减少认知负荷的9种方法[J].中国电化教育,2005(8):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