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出问题使小学数学课堂更有效
2017-12-28王宜红��
王宜红��
摘要:问题是思想方法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是数学学习的心脏。为此,每个教师都应该在学生获取思想方法和能力的阵地——课堂上充满问题意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提问题;课堂有效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思想方法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是生长新思想、新知识的种子。为此,每个教师,都应该在学生获取思想方法和能力的阵地——课堂上充满问题意识。
一、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生成数学问题并提出来。提问题是学习的一种基本方法和基本活动,能否提出问题?提多少问题?反映出学生思维深度和能力水平。例如,青岛版教材一年级教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时,我将讲台当成“大客车”,让学生模仿情景图做乘车游戏,然后激发学生思考回答,通过这个游戏,你发现了哪些数学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纷纷提出了这样的问题:1、“车上有2人,又上来5人。一共有多少人?”2、“又上来的比原来在车上的多多少人?”3、“原来车上的人比又上来的少多少人?”。接着,模拟车上有2人,又上来2个女生、3个男生现在有多少人?;车上有7人,下车3人又上来2人,现在有几人?……列式后,引导学生观察,哪些是熟悉的?哪些不熟悉?后几个式子学生不熟悉,是本节课要解决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问题,因此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活动中学生获得了经验生成了问题,激发起学习热情并建构了数学知识。
二、 关注问题设计,培养思维意识
让问题成为学生思维的导火索,把握问题的有效性和技巧性。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时,当认识了平行四边形4个角,4条边的特征后引导学生用小棒搭图形,借助这一感兴趣的情境抛出问题——你认为搭成功的关键是什么?有的先搭一个长方形再拉一拉,有的选4根对边相等的小棒……激活了学生思维,同时又加深了对其特征的认识。
三、 适时反问,促使学生的思维纵向发展
适时反问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全面性、深刻性。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我事先给学生准备了学具,出示问题:天鹅湖公园有一个圆形花坛,为了保护花草沿花坛围一圈栏杆需要多长的栏杆?你能来解决这个问题吗?可以借助手中的学具,小组合作来研究这个问题。学生们积极思考尝试着探讨解决办法,全身心地投入到探索之中……结果同学们想出了多种方法:有的说把圆片放在刻度尺上滚动一周,测出圆片的周长,我及时反问:圆形花坛能用这种方法来测量它的周长吗?有的说用细绳子绕着圆片绕一周,再测出绳子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及时反问:如果一端系有小球的绳子在空中旋转一周小球走过的痕迹也是一个圆,求这个圆的周长用这种方法能实现吗?;有的说把圆形纸片对折二次,周长就平均分成了四份,测量出每份的长度再求出四份的长度就是纸片的周长。接着反问:用折纸的方法能求出花坛的周长吗?一连串的反问激发了学生对求圆周长的规律、方法产生了兴趣和需求,把探究圆周长的方法推向了高潮……适时的反问打破了学生已有的认知平衡,使学生对自己的方法进行反思,体会到原有的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从而产生探索新方法的欲望。
四、 设计开放性数学问题,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空间使学生掌握有效的认知策略
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就是使学生掌握有效的认知策略。通过设置开放性数学问题,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空间,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以及小组交流,在共同研究中掌握有效的认知策略。如,在一年级教学《两位数减两位数》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题目,看谁填得多,经过思考,有的学生找到:最大的两位数是99,最小的两位数10;可以填99-4398-4297-41…66-10.被减数减几,减数也减少几,差不变。所以,共有99-66+1=34(种)计算方法。还有的把56看做一个整体,分不退位和退位两种情况。不退位减法,被减数十位可能为:4、3、2、1;被减数个位可能为9、8、7、6;相应的减数个数为:3、2、1.依次两两匹配,可以得到:99-4398-4297-41……66-10,共有4×4=16中。認知策略在教学目标中占有特殊的位置,掌握了策略会使人终生受益。
问题是开启智慧的钥匙,是数学的生命之源。积极有效的数学问题,不仅能让我们的数学课堂上出实效,上出高效,还能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