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抛锚”式教学理论的“感应电流”教学探究

2017-12-28张常飞

成才之路 2017年36期
关键词:学习情境感应电流物理教学

张常飞

摘 要:高职物理是非专业课,不受重视,课时不足;学生基础薄弱,缺乏接受物理知识的基础;教材陈旧,没有恰当的教材等。所以,物理教学任务往往难以完成,更谈不上教学效果的提升。物理教师应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理论上好每一节物理课。文章主要阐述如何利用“抛锚”式教学理论,上好“感应电流”这节课。

关键词:抛锚;感应电流;物理教学;学习情境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36-0027-01

“感应电流”是在学生学过恒定电流、磁场的基础知识上展开的,是后续学习交流电的必备知识,教师有必要教好、学生有必要学好本节内容。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讲得太多,留给学生思考的东西太少,过多注重学生逻辑思维的训练,忽略了学生在认识规律过程中的参与和探究,使学生一直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而“抛锚”式教学理论能克服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真正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推进高职物理教学改革的一次有益尝试。本文尝试应用“抛锚”式教学理论,上好“感应电流”这节课。

一、创设情境

建构主义指出,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的,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简单强硬地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填灌”,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所以,在教学过程开始时,教师先通过多媒体播放一段物理史实,讲述“电流的磁效应”,然后给出一个讨论:如果没有电,咱们的生活将会怎样?最后再提出一个问题:既然电能产生磁,那么磁能产生电吗?

二、确定问题

通过情境的创设,学生已经明白“感应电流”一课的重难点是“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确定这个重难点,被建构主义认为是进行了“抛锚”,学生将围绕这个问题展开思考和学习。

三、自主学习

教师明确地告诉学生,磁可以生电。那么怎样才能产生感应电流呢?教师要引导学生看书,通过实验自主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过程。在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中,教师是这么做的:首先把学生带进物理实验室,然后分组,4名学生为一个小组,每组学生自主选用实验器材,在实验中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提供的实验器材:条形磁铁、蹄形磁铁、金属棒、通电螺线管、导线、开关、灵敏电流计、滑动变阻器、干电池。当然学生也可以自主选择实验桌上没有提供的器材。基于“抛锚”式教学理论下的课堂教学过程能否进展顺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体系。在教学过程中,若学生基础较好,就能够集思广益,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若学生能力不够,探究无法进行,教师可以适当设置梯度,有目的地引导学生。

四、协作学习

(1)第一次协作学习。教师观察,找三个小组作为代表,让他们叙述探究过程。第一个小组做的是导体切割磁感线:首先把灵敏电流计和导体棒连成闭合回路,然后尝试导体棒静止不动,观察不到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导体棒远离蹄形磁铁运动,指针也不动。导体棒在蹄形磁铁中上下运动,没有切割磁感线,指针也不动。而当导体棒在磁铁中左右运动,切割磁感线时,发现指针左右偏转,且运动速度越快,指针偏转幅度越大。第二个小组做的是磁铁插入线圈:首先将螺线管和灵敏电流计连成闭合回路;然后发现条形磁铁在螺线管外静止不动或者运动,灵敏电流计指针均不偏转。当条形磁铁上下运动,插入或者拔出螺线管时,指针发生偏转,且运动速度越快,指针偏转幅度越大。而当磁铁静止在螺线管中时,指针又不发生偏转。最后一个小组做的是原线圈的电流变化:先连接电路,大螺线管和灵敏电流计相连,小螺线管和开关及电源相连,小螺线管插入大螺线管中。结果发现开关断开或闭合时,指针发生偏转。

(2)第二次协作学习。三组学生用了三组不同的实验器材,完成了三个不同的实验,均探究出感应电流的产生。请大家思考,三个实验在本质上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利用动画,结合磁通量,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只要闭合电路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回路中就有电流产生。

五、效果评价

“抛锚”式教学要求学生能解决面临的现实问题,因为學习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依据此理论,教师通过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这几个环节的教学,很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同时,教师强调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实验中得出结论,并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亲身体验,体现“做中学”和“关注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思想。

六、结束语

著名教育家朱熹说过:“圣贤施教,各因其材,小以小成,大以大成,无弃人也。”教学过程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学习过程,是靠他们自己掌握知识、技能、技巧和发展智力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是学生自己完成的事,所以传统的僵硬刻板的“填鸭式”“封闭式”的教学方法早已不适应高职的教学需求。“抛锚”式教学一再强调知识只能基于学习者主动建构而成,但是“抛锚”式教学只是一种教学方式而已,教师选择怎样的教学方式,怎样才能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要视具体的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而定,要因材施教,切忌为了应用而应用。

参考文献:

[1]陆光华.“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教学设计与反思[J].物理教师,2015(12).

[2]陈报南.物理核心素养导向的“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教学研究[J].物理教学,2017(09).

猜你喜欢

学习情境感应电流物理教学
楞次定律推论的巧妙应用
金属轨道的形状影响感应电流的大小吗
第23和24太阳活动周高纬地磁感应电流分布特性
刍议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探讨数学教学中学习情境的创设方法
基于工作过程的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的实践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
异频法线路参数测试中工频感应电流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