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师角色的转变

2017-12-28林婉珺

考试周刊 2017年38期
关键词:要求新课改

林婉珺

摘要: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和发展,有愈来愈多的教师、家长、学生乐于接受这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教师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发生着喜人的变化。其中教师的角色转变至关重要,它是贯穿整个新课程改革的主轴。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全新定位了未来教师的角色:教师的职责已经转变为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了解、影响、鼓舞。所以,教师必须正确认识新课程改革下的角色定位,必须对新型教师的角色作全面系统的思考。

关键词:新课改;教师角色的转变;要求

一、 前 言

面向新世纪,适应新时代的新教育的出现,无论是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是个人进步的需要,最重要的是急需新型教师的出现。当前,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行,教育培养的目标、课程结构的调整与实施、课程资源的开发与管理、课程评价体系的建立、师资培训以及保障支撑系统,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就要求教师角色应适应时代的发展而发生转换。“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能否成功,改革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教师。就教师而言,要适应新课程教学,就必须通过继续教育对新课程充分理解、诚心接受、热情投入、有效实施,并根据新课程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实现角色的转变。”这便成为我们研究教师角色转变的重要意义。

二、 传统小学教师角色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教育目的在很大程度上侧重于為儿童的未来做准备,为他们以后成人、做事做准备。美国教育运动理论家杜威认为,这种目的是遥远的,教育中儿童的自由在于发展的自由,生长的自由。旧教育消极地对待儿童,机械地将儿童集合起来,课程和教育整齐划一。

三、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角色转换表现为由课程规范的复制者而成为新课程的创造者、由课程知识的施予者而成为教育学意义上的交往者、由课程分数的评判者而成为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推动者。

(一) 教师要在教学中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推动者

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讲授是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而学生只负责听、记。这便与我们现在的教育观点相悖,教学的实质应该建立在教师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通过教学中的对话,学生与教师相互沟通、合作,共建知识结构,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与学生一起理解课程,用教推动学生的学。

新课程改革强调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师生交往建立的关键。在交往中教师要走到学生中去,放下架子,与学生做朋友,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用体现儿童身心特点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启发、指导学生掌握知识要点,彻底改变压制儿童的传统教育,推动学生的自主学习。

(二) 教师要成为学生知识建构的设计师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认为,认知的过程是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对新知识的加工利用,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提前设计学生在课程中应构建的知识框架,善于利用学生现实生活中经历的实际经验,将这些实际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社会情境,让形式多样的生活经历充实教学活动,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那么这些经验就能成为学生学习一项知识技能的基础,加深学生对该项技能的理解,学生运用操作起来就会更灵活。如果我们只是将解决问题的方法、理论、技巧生硬地强加给学生,要求他们将结果记录下来,学生没有在头脑中产生主动、积极思维的意识,那么留在头脑中的知识经验的影像不深刻、不形象,而知识建构的基础也会不牢固。

(三) 教师要培养学生质疑解答的能力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质疑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开放性思维能力的训练,鼓励他们对问题的结果提出各种疑问,大胆地进行论证、推断,最后得出结果。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习惯统一的标准答案,学生没有问题,答案、结果统一、正确,那这节课的教学任务也就完成了。在新课程改革中则强调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上课中没有问题就不能算是一节成功的课。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树立“问题意识”,将教材创造性地运用起来,通过对问题的设计,提出真实、开放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问题实践中,从而提高每一个环节的教学成效。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要强加给学生自己的看法、意见,应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质疑、探究,最后让他们将已有知识经验和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进行整合,自己得出结论解决问题,那么这样的教学就更有具有实效性,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一个与学生一起合作探究问题的机会,建立起了平等的教学关系。

(四) 教师要将课程的意识融入教学中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教师们研究教学大纲、研究教材、教参,但却没有什么课程意识。新课程提出,所谓的课程其实是教科书、教学材料、教师与学生、教学过程情境组成的一个教与学的过程。这与过去的课程观发生了变化,我们认为课程应该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这四个因素的整合。教师不再只是课程的执行者,而是将课程意识融入到教育教学环境中,让它成为老师与学生共同探索求知的实践过程。每个学生生活的环境不一样,这其中掺杂着社会、家庭的因素,他们因为各自不同的生活经验而产生各自独特的见解。那么,课堂就是他们进行知识交流、求真的场所,其实这本身就是在建设课程。学生在他人身上学到的东西远远会比在教科书上学到的东西要形象、要丰富。所以从这点来看,教学更应该是开发、创新教学过程的活动,是课程内容的生成和转化,它不再只是忠于教材、教参,实施教学计划、教案的过程。

(五) 教师应成为课程改革的研究者

“教师应该成为课程的研究者”,这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一个重要的观念。教师要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推动者,从简单的知识的传授到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结构,它本身就需要教师加强对新课程改革的研究,这也是时代赋予教师新的责任,是教师完成角色转变的前提条件。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对教师这个职业的要求越来越高。人类文明的进步、科技的进步随之带来了许多新的教育内容,因此社会需要新型的教师来适应时代的发展。教师在追求、掌握新知识的同时也要更新教育观念,让自己的教育教学技术跟上时代的脚步,这时“终生学习和不断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研究者的身份,以研究者的视角去审视教育活动、研究教育理论,这样就能更敏锐地发现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看到教育教学问题实质,解决问题时也就更为透彻,方法也能更有创见。教师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其教学、科研能力也能随之提高,那么教育质量也就水涨船高了。所以,在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已不再是学生学习的权威,而要以组织者、合作者的身份参与教育教学过程。转换角色,在教育教学中成为学生学习的领航人,在求知道路上的指路灯,探究过程的助手,在迷茫时的心灵导师……全方位地转变自己的角色,为培养建设祖国的合格人才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的时代下,我们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对学生的学习来说,要由管理者变为组织者,由传授者变为参与者,由控制者变为合作者,由主导者变为引导者,由仲裁者变为促进者。对课程及教师自身的发展来说,教师要由教书匠变为研究者,由实施者变为开发者,由执行者变为决策者。这就迫切需要众多的教育工作者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一起努力去探索、去思考、去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不盲从、不偏信,做到兼听则明,做到实事求是,逐步适应新课程改革前进的步伐。

参考文献:

[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2] 王铁军.现代教育思潮[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要求新课改
紧跟新课改新布局,提升一轮复习效率
新课改下初中班主任管理的创新实践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积极践行“四铁”要求,建设过硬党委机关
探讨歌剧表演中对声乐演员的要求
简议小区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管理使用的要求及其措施
试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微课程的应用
《黔东南日报》:地方报纸重大主题报道的选题与采写技巧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