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礼之教,寓教于乐

2017-12-28姬冬玲

考试周刊 2017年38期
关键词:诗教践行寓教于乐

姬冬玲

摘要:“诗教”的雏形始于孔子“以《诗》执教”,据《礼记·经解》记载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孔子对“诗教”含义的阐释、实施的原则及其总理念均涵盖于“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中,这对当今语文诗词教学的施教过程和实质都颇有启示。

关键词:诗教;寓教于乐;践行

随着各种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席卷语文古诗词教学课堂,诗词教学究竟教什么?怎么教?成为教师最大的困扰;国学的推广使古诗词教育的外在形式更繁多而本质却逐渐被淡化。面对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孔子“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诗教理念中所包含的循序渐进的执教原则、由浅入深的执教过程、由外至内的品性修养、人格塑造等能够提供良好的解决策略。

一、 从“兴、立、成”看诗教之过程

孔子“诗教”理念中学《诗》是基础,学礼是核心,学“乐”是最终目标,整个过程暗含诗词教学中应紧扣基础知识、能力提升、教学实践这三大环节。

(一) “兴”于诗词基础知识

在诗词教学课堂上,教师要采取多样化的策略讲授基础知识。首先是改变话语方式,用精練、富含趣味性的语言讲授诗词的写作背景、诗人生平、典故等,或以相关视频作为介绍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其次,遵循遗忘曲线规律,注重知识点的复习。课前导入时回顾类似知识唤起学生的记忆;课堂提问注重学生新旧知识的联系与构建;及时提醒学生自主复习并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最后,预习任务下放学生。如将诗词的文化知识、典故、诗人生平事迹等分配给学生进行资料收集、概述,课堂上陈述,也能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语言组织能力。

(二) “立”于诗词能力提升

诗词教学中注重朗读能力与鉴赏能力。诗词朗读时,教师讲授音律知识后加以范读,在分析过程中指明诗人的情感与朗读的语气、语调如何配合。例如《春晓》,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呈现断句或诵读断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指明前两句是雨后清晨所见之景,要以舒缓的语调表现宁静,“晓、鸟、少”三字押韵,要延长语调表现诗的音韵美和节奏感,如此一来学生便可把握诵读技巧。诗词鉴赏时要求教师先讲授基本知识、技法而后引导学生反复练习逐步提升能力。按诗词体裁风格不同,择优选取如抓诗眼、意象、典故等方法,如《次北固山下》题目中“次”表示驻扎、停泊,第一句“客路青山外”点题,“乡书”“归雁”则是表达思念家乡的意象。

(三) “成”于诗词实践应用

诗词教学中的实践包含多个层面。一是诗词读写结合。基于理解的抄写可加强记忆;也可以实行创造性仿写。从古至今诗词仿写、意境化用之例屡见不鲜。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化用崔颢《黄鹤楼》的意境,2001年蒋昕捷用文言写了《赤兔之死》之后,历年的高考作文中也都不乏用文言写作的佼佼之作。所以教师要有意采取诗词仿写、改写等方式训练学生的能力。二是举办诗词文化活动。有条件的可以参观诗词文化展或历史博物馆;也可借“中国诗词大会”的形式举办诗词朗诵、我爱记诗词等活动,丰富课余活动之时又能检验学生的学习效率。三是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丰富且适合各阶段学生阅读的诗词,有计划地进行诗词讲授活动,为学生诗词习得构建营造良好的外界环境。

二、 从“诗、礼、乐”寻诗教之实质

“诗教”中诗、礼、乐教的内涵在诗词教学中更加细化,也更具有时代性特征。诗是所有能启发学生智慧的能力,礼是提升学生思想修养和品格的教育,乐则是构建审美理念的教育。

(一) “诗”可启智

“诗”即以诗启智。通过古诗词基础知识学习,学生能学到各个时期不同题材的诗词,还有它背后的文学史知识。心理学认为人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知识建构的过程,在诗词积累的过程中,不同类型的知识都会被编织在学生自身的诗词构建体系中。另一方面,诗词背诵能强化记忆能力,鉴赏能锻炼语言组织能力和思维能力,意境品味能开启想象力与思维能力,仿写能提高写作与创造能力等,这些能力都利于大脑智力开发。

(二) “礼”能育德

“礼”即以诗修身。在诗词教学中,以诗词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来引导学生构建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品味诗词所言“志”的同时联系现实生活。例如,孟郊的《游子吟》歌颂母爱的伟大,并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之句表达对母亲的感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联系生活,点滴中处处彰显母爱的无私,进而懂得母亲的辛劳付出,并有感恩、回报母爱的意识。再如《长歌行》中“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让学生懂得时间的宝贵等等。

(三) “乐”可怡情

“乐”即启智修身基础上构建审美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注重音律知识讲解,运用情感体验法与学生共同分析感受;吟诵诗词时配以与主题相似的古筝、琵琶等乐曲,意象经学生想象加工之后便可构建出优美的意境图;也可适当讲授吟诵调和古琴知识,学生能更精准地品味诗文的音律美,也能体会到诗乐融合的美妙。其次开展诗词融合书画的实践活动。如欣赏山水画品说诗词意境,或以诗词意境为题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画出诗词的意境,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与诗词构造的意境相融合,审美意识也得以极大提高。

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孔子“诗教”的“诗、礼、乐”的三大实质层层深入,缺一不可,智育下的诗教广开知识与能力之路,为德育和美育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而真善美的人格与高度的审美意识作用下,又会促使智育更加有效。“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诗教理念只有在结合当今语文诗词教学的实际并加以创新之后,才能将发挥最大的效用。

参考文献:

[1] 毛三红.儒家人格思想与中学语文教学[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2.

[2] 邓安生.“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的诗教观[J].古典文学知识,2013(3).

[3] 姜国钧.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的诗教礼教乐教思想及其当代意义[J].现代大学教育,2003(2).

猜你喜欢

诗教践行寓教于乐
我与诗教
中华诗词学会诗教委员会成立仪式暨“中华诗教深圳示范区”建设项目启动会
杨叔子当代诗教理论研讨会在杭州举行
唤起“诗心”,更要唤起“诗教”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优化语文课堂
“寓教于乐”理念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有效应用
弘扬遵义会议精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大力弘扬“东汽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项必须做好的育人工程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