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师教育学科心理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2017-12-28李毕琴黄晓平��

考试周刊 2017年44期
关键词:课程改革

李毕琴++黄晓平��

摘要:心理学基础课程是高师教育类专业的必修课,通过构建心理学基础课程“三向三层”的教学模式,切合核心素养的基本精神,围绕学会学习、健康生活展开一系列教学改革实践研究。有益的教改活动让学生学会自主发展,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发展成为具有积极的心理品质的人。

关键词:高师教育学科;心理学基础;课程改革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也推动了新一轮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程改革。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正式发布。文件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表现、落实途径等作了详细阐释,其中素养共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这些刚确定的概念及内容,也将成为高师教育学科中心理学基础课程教改活动的风向标。

心理学基础(如《普通心理学》或《心理学基础》课程)作为教育类专业(如公共事业管理、小学教育、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等)的基础课,不僅可以让未来的教师掌握必要的心理学理论与基本技能,也是为提高其自身核心素质而必须开设的一门课题。通过该课程的有效学习为高师教育学科专业的大学生提供多方面的生活指导,同时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提高,最终使学生更加认识自我、健全人格,加强其在社会的适应能力与责任担当。

一、 在课程教学上的困境

高师教育学科专业的心理学课程所选用的教材一般是以普通心理学为主,以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开始,从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情绪、人格、发展等方面进行讲解。课程要求一般按掌握专业知识的标准,如心理过程、心理状态的概念、认知发展的特点等。这种教学模式普遍存在学术性较强、知识枯燥等问题。从学生层面来说,学生很难将心理学的学术概念应用到生活实践,也无法解释一些心理现象,很难将课程上的知识纳入自身专业知识系统之中。体现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困境具体如下:1. 教学设计的针对性不强,教学方式上采用传统单调讲授或孤立的教学活动设计,不能实现多元化的教学目标。由于心理学基础类课程在高师教育学科专业的教学大纲中所占比重有限,一般都是3个学分,有限的课时量根本无法将普通心理学基本章节的内容讲授完。2. 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对课程教学和课堂活动态度迥异。非心理学学生本身对心理学类就有误解,把心理学单纯理解为心理咨询、变态心理学方向。这种情况下学生对课程有错误期待,课程态度产生两极分化,对基本知识的讲授充耳不闻,而对课堂活动却兴致高涨,片面追求课堂的趣味性。学生的这种态度也直接影响教师讲授内容的导向。3. 教学情境不够适切,以传统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导致教学情境的单调乏味,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课堂互动成效不明显。

二、 构建心理学基础课程“三向三层”的教学模式

基于对培养大学生核心素养的更高要求,通过高师教育类专业(如公共事业管理、小学教育、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等)的心理学基础课程(如《普通心理学》或《心理学基础》课程)展开教育改革实践研究,经过系统的框架设计,对大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将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育评价等三个方面进行落实,具体表现如下:

1. 教学内容改革,重新搭建内容框架

课题整合和更新教学内容,删除重复、陈旧、纯理论的教学内容,将普通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等相关学科内容进行重组。围绕学会学习、健康生活核心素养,构建出“三向三层”的教学模式。

其中“三向”包括基础方向、融合方向以及成长方向,每个方向又细分为学科层面、拓展层面和活动层面。(1)基础方向是心理学专业知识的转化和再现,体现在“会”字。主要通过开发教具实现理论知识结构化、教学内容形象化。例如课堂演示、普通心理学实验视频、心理现象视频等形式,课前或课后向学生发布,让学生课余学习和复习。(2)融合方向即导入具有专业特色的融合性课程资源,体现在“乐”字。对“乐”字的理解体现在《心理学基础》的常规章节中加入不同教育类专业元素,以提升学生对心理学基础课程学习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特殊教育在讲解到《注意》这一章节时,可针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在注意机制上的特征来进一步讲解。(3)成长方向是心理学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具体问题的应用,体现在“恒”字。具体可通过记忆策略、情绪调节、时间管理等内容的插入来补充学生对心理学基础课题的理解。每个方向分别从三个层面来组织建构教学内容,分别体现在“学”“思”“悦”字。①学科层面是通过微课、实验视频等形式向学生讲解基本理论的翻转式学习。②拓展层面是贯通式学习,将教育心理、发展心理、社会心理等相关心理学学科知识重新组织编入《心理学基础》等课程。③活动层面则是玩中有乐,乐中有学的互助式学习。

2. 教学方法改革,课堂形式多样化

(1) 课程采用讲授与成长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锻炼学生核心素养,充分发挥师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开展课堂互动活动,避免单向的理论灌输和知识传授。最终,开发和运用一些有助于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的具体教学方法,包括大脑风暴法、案例分析法、量表测量法、模拟教学法等。(2)课程将理论与体验教学相结合,教师预设一种情境,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手、心、脑并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采用角色扮演、情境表演等体验活动,对讲授式教学进行有益补充。体验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将从真实性、情感性、学科性、问题性和典型性方面予以考虑。(3)结合翻转课堂的设计理念,运用云课堂这类智慧教学工具,通过课前发布微课等视频资源、布置课前预习和课后作业等方式,促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新课引入的教学环节前置后,有限的课堂时间可用于小组讨论。通过教师的针对性点评,将更加有益于学生的再次学习和思考,进而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打破课堂有限的时间空间界限。

3. 丰富考核方式

以往心理学基础的考核形式多为考试,如以二八比例分配采用平时成绩和笔试。平时成绩包括考勤和课堂表现,笔试也多采用传统的题型。结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设计,对考核方式进一步深化改革。首先,考核成绩比例改为“二四四”,其中“二”是考勤和平时成绩,两个“四”分别是学生综合成绩和笔试成绩。综合成绩以口试、现场考核、答辩、提交大作业等形式实现,避免一张考卷定高低的传统考核办法,真正实现全方位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结合不同的教育学类专业,考核形式将丰富对平均表现和课后学习的考核,这部分的成绩可以通过学生设计作品展示、社会实践服务等来考查。考核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应用理论知识,深入思考心理学与生活实践之间的关系,有效转化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学生设计作品展示是目前学生喜欢的一种考核方式,学生可以通过爱剪辑、会声会影等影音播放编辑软件,以小组为单位,提交调查视频、实验视频作为学期作业。例如,在校园拍摄视觉后像、从众等心理现象的视频。

三、 结语

心理学基础课程是高师教育类专业的必修课,通过构建心理学基础课程“三向三层”的教学模式,切合核心素养的基本精神,围绕学会学习、健康生活展开一系列教学改革实践研究。有益的教改活动让学生学会自主发展,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发展成为具有积极的心理品质的人。教学理念上结合积极心理学的学科价值取向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系统指导,让学生在与老师、同学的相互合作中深入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通过导入具有专业特质的课程资源,促进师生对学科专业的认同,突显心理学课程学习的新价值。有助于学生运用心理学解决未来教育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教育类专业学生未来从事教育教学的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曾祥志,李湘祁.研究性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反思——以《心理学》课程教学为例[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3):209-211.

[2]栗波.關于心理学公共课教学改革的思考[J].大众文艺,2014,(13):218.

[3]孟景.高校师范生心理学公共课教学改革探析[J].改革与开放,2014,(08):96.

[4]叶一舵.“六位一体”综合教改与高师公共课心理学的教学观[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05):17-19.

猜你喜欢

课程改革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浅谈少学时专业的《工程制图》课程改革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试析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改革思路
基于微课视角下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改探讨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