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教材内涵发展阅读素养

2017-12-28张秋月

考试周刊 2017年34期
关键词:把握素养发展

张秋月

摘要:文章剖析如何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教材进行研读品悟,在阅读对话中发展阅读素养。

关键词:把握;发展;素养

教师要根据文本内涵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立足于阅读教学活动阶段性目标,采取多种形式的文本研读策略,巧妙设置进行阅读研读的话题,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教材,积极进行阅读对话品悟,琢磨文本语言的深刻内涵,体会文本作者遣词造句的表达方式,感悟作者蕴含于文本字里行间的情感,掌握运用语言表达的能力,让阅读文本的过程成为学生心灵交流与思想碰撞的动态过程,有利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综合素养。

一、 利用文本语句,训练朗读能力

以读促悟是阅读课堂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利用文本语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多种形式的朗读活动,学生通过自读、小组朗读、全班齐读等方式有感情朗讀文本语句,把自己的个性情感贯穿于朗读文本语句之中,与文本作者蕴含的情感相互共鸣,升华学生对文本的情感体验。在朗读文本语句过程中,通过抑扬顿挫、轻缓舒急等朗读技巧,学生会对文本语句表达的意蕴有了较为深刻的体会,会进一步感悟文本表达的中心思想,对作者表达的情感更进一步把握,感受到文本的语言美和意蕴美,反过来也提升朗读文本语言能力。

例如:教学《山中访友》时,教师通过范读全文活动,让学生注意教师朗读节奏和抑扬顿挫朗读技巧,也初步了解课文基本内容,一边动手画一画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句子,思考文中段落、语句讲述了什么意思?接着,教师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过程中寻找阅读问题,在朗读课文之后提出质疑,学生朗读文中语句后,在小组展示中提出:①作者李汉荣在山中拜访了几个朋友?这几个朋友分别是谁?为什么把山中的景物当作朋友呢?这些说明了作者与山中景物有着怎样的情怀?②为什么说古桥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德高望重”是什么意思?从朗读中体会到面对古桥,作者流淌着什么情感?③为什么说树林是“我”的知己?在换角色朗读过程中,能够感悟到作者、鸟儿、露珠、树林表达了什么情怀?④朗读文中语句后,你最想与山中的哪个朋友打招呼?你又是怎样与这些朋友打招呼的?⑤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分别描述了作者还拜访哪些朋友?你能体会到作者当时的内心境界吗?⑥课文的开头与结尾点出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世界?教师把学生的质疑整理并列举在屏幕上,然后指导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语句,体味这些阅读思考题的内涵要求。学生独立思考探究后,教师组织学生以指名朗读、换位朗读、配乐朗读、接连朗读等多种形式,引导结合解读文中重点语句的内涵,层层推进、逐步引发学生深入课文语句之中,通过对话交流、探究感悟,体会文中作者表达的情感内涵,掌握作者运用语言表达形式深刻畅抒对山中景物敬仰、喜爱、感恩和怜惜之情。这种以读促悟的研读方式,有利于熏陶学生阅读情感,训练学生朗读能力,厚积学生美感意蕴,促进学生个性阅读能力的形成。

二、 研读语句内涵,形成个性阅读

要了解文本的中心内涵,就必须紧扣文本的语句进行揣摩、品味,从文本的重点词句和作者描述的内容,感悟了文本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教师引导学生研读文本内容过程中,让学生从文中字里行间寻找阅读问题,引发学生的阅读认知困惑,促使学生积极自主参与研读文本语言内涵活动中,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学生表达独特的、个性化的阅读观点,有利于深化解读文本的思想内涵,逐步完善学生的阅读认知,掌握作者遣词造句的表达技巧,从中拓宽学生阅读思维时空,培养学生敏感的语感能力,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例如:教学《穷人》时,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桑娜和渔夫的勤劳与善良,让学生从文中寻找有关这方面的语句进行体会与感悟,学生紧扣文中重点词句反复品读与探讨,了解桑娜把整个家理得整洁和温馨,而且等待出海打鱼的丈夫归来时,关心探望生病的女邻居,夫妻俩不顾自己生活的艰辛依然收养孤儿。为了让学生深入体会桑娜收养西蒙的两个孤儿后,那种担心、矛盾的心理,教师在屏幕上出示文中语句让学生揣摩、品味,如:“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非这样做不可。”“这样做”指怎样做?“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与“非这样做不可”是否矛盾?反映了桑娜什么样的品质?等等,学生深入研读、咀嚼文本语言文字,感悟其中的深刻含义。

三、 运用仿写策略,建构读写素养

读与写相结合是提升学生阅读素养的有效途径。文本教材中很多语句、片段都可以让教师设计语言仿写训练题目,让学生通过这些语言仿写训练活动,感悟作者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的技巧,深刻品悟出文本语言的思想内涵。文本语句的仿写活动,一方面发挥了学生阅读思维能力,训练了学生运用语言表达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到语言表达是否合理、通顺、连贯,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进一步解读文本的语言内容,展现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观点,实现学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让学生的阅读与写作得到充分的相互促进、相互提高,使学生个性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素养获得完善的建构。

例如:教学《伯牙绝弦》时,研读文中语句: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教师让学生说说这两句话在句式上的特点,学生通过探讨后,发现前半句都是“志在”的句式,而后半句都是“善哉……兮……若……”的句式。接着,教师启发学生运用“徐徐清风”“皑皑白雪”“皎皎明月”“咚咚流水”“绿绿草原”等词语,采取这样的句式在小组合作中相互交流,然后动笔写一写,把写出的成果推选几个在屏幕上展示。学生在仿说、仿写活动中,更进一步体会到伯牙的琴声除了表达出巍峨的泰山、奔腾的江河等情感,还表达出了更多情感,钟子期也会随着伯牙的琴声变化而发出不同的赞叹,有效地体会到“必得之”这个句子的深刻含义;学生在仿说中,说话和倾听能力获得有效训练,学会有礼貌地与人进行口语交际活动;利用动笔仿写,也有利于学生挖掘语言存储,训练学生娴熟地运用语言表达,个性化地表达学生阅读情感世界。

阅读过程是学生研读文本语句、释放阅读情感、训练和培养阅读能力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一过程,采取多样化阅读策略,逐步发展和完善学生的阅读能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把握素养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小学数学课堂中生成信息的回应策略
浅谈竹笛教学中音准和音色把握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