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2017-12-28赖小丽

教师·中 2017年11期
关键词:数学课程生活化数学知识

赖小丽

数学教学生活化所指的是将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教学元素引入数学课堂中,通过系统化的引导方式来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巧妙地应用到生活中,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在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支持下,越来越多的教育者都认识到了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可以尝试利用生活化元素来开展数学教学活动,在有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提高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积极性。

一、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1.提高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相较于传统类型的教学模式来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可以为学生营造出熟悉的学习氛围,长时间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增强学生主观能动性。除此之外,在应用生活化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数学课程的实用性被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小学生可以感受到由数学课程所带来的自豪感。

2.促进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

众所周知,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经常会用到各种各样的数学计算方法,例如,我们去超市买东西时要算钱、参与工作与学习活动时要算时间等。不难看出,通过在小学数学课程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找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的关联性,另一方面还可以促进小学生逻辑思维模式的形成。

二、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生活化的教学策略

1.促进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为了能够将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地激发出来,小学数学教育者要通过在课堂中应用生活化教学策略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同日常生活之间所存在的关联性。在数学课程正式开始之前,教育者需要将抽象化的数学知识转变为学生比较熟知的生活元素,在降低学习难度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课程的趣味性。例如,在开展“加、减、乘、除”运算的教学活动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中引入生活化的计算题,如“一个双肩背包是50元,一个笔袋是5元,一支铅笔是1元,小明一共带了100元,来到文具店中买了一个双肩背包、一个笔袋和四支铅笔,请问他付钱后会拿到多少零钱?”由于这一计算问题同学生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性,因此,在这种熟悉的教学氛围中,学生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探究问题的答案,从中找到正确的计算方法。

2.在数学课堂中引入简单的生活化元素

对于刚刚接触规范教学模式的小学生来说,数学课程具有抽象性与逻辑性特点,有着较高的学习难度。为了能够从根本上打消学生对数学课程的畏难情绪,教师要巧妙利用生活元素来简化数学问题,让学生能够快速精准地理解数学知识。

相较于小学阶段的其他科目来看,在小学数学课程中应用生活化教学元素,可以最大化地简化数学知识的复杂性,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理解与应用能力。为此,教师要从如下的两个方面来着手改进:一方面,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入手来搜集一些生活素材。例如,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课程中,很多学生都无法准确地掌握小时、分钟以及秒的转换方法,教师就可以利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事物来替代时、分、秒,将叶子比喻为秒、将小草比喻为分、将花朵比喻为时,随即得到以下推论:60片叶子等于一株小草、60株小草等于一朵花。通过这种十分简单的转换方式,小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时、分、秒三者之间的转换关系。另一方面,在应用生活化教学元素的过程中,教师要掌握好应用时机与教学方法,切忌将所有类型的数学知识都利用生活化元素来加以诠释,避免在课堂中出现主次不分、哗众取宠的情况。

3.合理转化生活元素与数学知识之间的关系

由于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尚未形成,因此他们很难独立完成一些复杂数学问题的运算任务。但由于小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且喜爱新鲜事物的特点,因此,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化教学方法来将复杂化的数学知识与常见的生活元素巧妙地结合到一起,在充分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的同时帮助他们理解抽象化的数学内容。

仍然以时间计算课程为例,通过上文中的介绍可知,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言,时间计算是难度较高的一项数学知识,尤其是在刚刚接触时间问题时,绝大多数学生都不能准确地转换时、分、秒,并且对表盘中的指针位置也无法熟练掌握,从而导致在完成时间计算问题时漏洞百出。为了能够进一步强化时间概念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教师可以利用一些比较常见的生活元素来降低课程的学习难度。在表述1小时20分18秒时,教师就可以将时、分、秒转换成为具象化的事物,可将文字比喻为秒、纸张比喻为分、书比喻为时,当学生能够大致了解时、分、秒之间的所属关系时,教师就可以提出如下的引导问题:假设我们现在手上有1本书、20张纸、18个文字,那么请问手上的文字数量一共是多少?在提出问题后,教师要为学生预留出足够多的思考时间,并将他们分成多个学习小组,让学生尽情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最后,当学生已经能够初步掌握时间的运算方法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自己所喜爱的事物来替代时、分、秒,并设计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转换情境。运用此种方式不仅可以打消学生对时间计算课程的畏惧心理,而且还能帮助学生掌握时间运算的技巧,让数学课程变得更加轻松有趣。

4.开展各种轻松有趣的教学活动

在新课程标准的执行过程中,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师不仅要高效率地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还要为学生构建出一个趣味性较强的生活化课堂,充分展示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让他们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生活化教学活动中。例如,在教授“认识人民币”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在课堂中开展“卖东西”的教学活动,并挑选一些比较常见的“商品”,如书包、书本、转笔刀、橡皮等。教师可以在活动中担任“老板”的角色,让各个学习小组分别来“购买商品”,并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来达到“讨价还价”的目的。

5.设计生活化的数学作业,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教师作为课堂中的组织者与设计者,应当虚心接受学生给出的诸多意见,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与学习能力来设计一些趣味性较高的开放式的数学作业,并将作业内容与生活元素紧密地关联到一起,以此来不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例如,在完成“比例尺”课程的教学任务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如下的课后作业:根据学生人数将他们分成多个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都需要完成一幅“美丽校园”的绘画作品。由于这一课后作业具有较强的趣味性与开放性,因此,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高涨,各个学习小组都纷纷开始探讨自己的绘画方法。在此种情况下,教师就可以告诉学生测量校园景物的技巧,同时选择合适的比例尺。在相互研究与探讨的过程中,虽然很多学习小组中都出现意见上的分歧,但是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却在相互碰撞的过程中得以更好的培养。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后,通过合理化应用生活化教学元素,學生的知识视野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宽,生活经验也变得更加丰富。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数学教学是小学阶段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教师唯有帮助学生打好数学基础,培养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更加自如地进入高层次的数学教学环节中。

参考文献:

[1]齐 军.语文课程资源整合的意蕴及实施[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5):39-40.

[2]张蕴瑜.新课标下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20):26-28.

[3]温立三.语文综合性学习系列讲座及精彩实例(三)综合性学习与语文课程资源开发[J].语文教学通讯,2006(8).

(作者单位:四川省崇州市三江镇小学)

猜你喜欢

数学课程生活化数学知识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让钟表发展史走进数学课程思政课堂
浅谈高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组合数学课程教学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