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要取之,先予之
2017-12-28毛文波
毛文波
【摘要】在概念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有效建构概念,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数学活动机会,丰富感知研究对象。“若要取之,先予之”。给予学生自我唤醒的情境,沟通学校数学与生活数学的联系;给予学生广阔的数学空间,做好量变向质变的准备;给予学生思辨的快感,明晰概念的从属关系;给予学生实践的舞台,在不同层次练习中检验提升。
【关键词】概念教学;方程;教学对策
在概念教学中,要践行“若要取之,先予之”。“取之”即为获得概念或形成概念,“予之”即给予学生充分数学活动的机会。也就是学生在充分感知研究对象,经历丰富体验后,在一系列认知活动中,完成概念的建构,落实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下面以《认识方程》的教学谈谈实践体会。
一、给予学生自我唤醒的情境,沟通学校数学与生活数学的联系
让孩子自觉唤醒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和为顺利学习铺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是为了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心向,生活数学只有提升到学校数学(即科学数学),沟通其间的联系,这样才是有效的教学。方程概念中有两个关键词,即“等式”“含有未知数”,其中“等式”是概念的外延,“含有未知数”是它的本质属性。而“等式”这一概念的本质属性则是“相等”,“相等”在生活中原形很多,而教材选取的是天平。天平的工作原理,在本课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核心词“平衡”,它对应的数学概念是“相等”,“相等”对应的数学表达符号是“=”,而“不平衡”对应的数学符号就是“>”或“<”。
基于此,课始出示天平,学生介绍天平的相关信息,追问:如果天平横梁平衡了,则表示什么信息?“平衡”在数学上表示什么?相等用什么数学符号来表示?“不平衡”呢?到此,生活与数学已进行了无缝链接,下面的看图写式子则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二、给予学生广阔的数学空间,做好量变向质变的准备
小学数学中的概念界定有多种形式,“方程”教材采用的是描述。教学中,如果我们直接把概念呈现给学生,则“教师把课程视为‘法定的知识,当作课堂教学的‘尚方宝剑,学生不能怀疑,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人成为知识的奴仆”[1]。而后现代知识观则要求:“课堂教学就是让学生从知识发生的角度体验知识的过程。”[2]这样学生“在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学会学习”[3]。因此,对于描述的概念,要让学生在丰富的数学事实中做好建构准备。
教材中例题有4幅天平图,得到四个式子,显然是不利于学生学习的——学习材料太少,所以学习材料要丰富。“为了概括事物及现象的特质,最重要的是,教师不能只向学生提供少量的实例”。[4]量的积累是学习的前提,只有量达到一定程度时,质变才有可能。
三、给予学生思辨的快感,明晰概念的从属关系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并非是对于老师所授予的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5]对新知的建构是检验学生能否将新知划归到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去,在此过程中,学生“自主”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这关系到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能力、与同伴合作的水平将是否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方程概念建立分三个层次进行:首先让学生观察黑板上的8道式子并分类,分类的过程就是明晰概念内涵与外延的过程;然后,让学生观察5道等式,再分类,理解方程的本质属性;最后,小组交流,学生很自然地从上位概念等式中找到了方程的本质属性,揭示概念则是顺水推舟的事了。
“概念的形成只有在观察过程中已形成了表象,才有可能。在进行观察时,事物与现象得到分析,其中种种特征得到确认。”[6]八个式子,观察的量有了保证,分类,“事物与现象得到分析”,学生意识中的分类标准成为方程概念形成的“最原始阶段”,在找类的进程中,学生“凭借思维”,“抽离”出等式、方程的“本质特征”。 概念建立后,要区分概念的从属关系,才能划归到旧的知识结构中去。在辨析等式与方程的关系中,学生体会到思维的快乐,体验到思辨的魅力。
四、给予学生实践的舞台,在不同层次练习中检验提升
“能正确地运用概念”是概念教学的基本要求之一[7]。“运用”的目的一是检验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二是体现学以致用,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学习的价值。“正确”是能“运用”的前提,也是保证。如果达到“正确地运用”,则说明前期的学习是有效的。“运用”的场不同,对学生的要求也不同,但总的原则是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都能得到发展”。
我设计了两个层次的练习。1.基础性练习。第一题是限时写方程;第二题,给出一组式子,判断其中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进一步明确概念的外延与内涵。2.发展性练习。看图说出图意,再列方程,共3幅图:图1是直观天平实物图;图2是半抽象的圖,实物下面配以含集合思想的大括号;图3是线段图。由直观到抽象,逐步提高。
反观方程概念的学习过程,给予学生自我唤醒的情境、给予学生广阔的数学空间、给予学生思辨的快感和给予学生实践的舞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正是这种“归依于学生的自主学习”,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不论是从过程还是从结果来看,最终实现了“方程”这一概念的有效教学,从而促进了学生的发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