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读促写,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浅见

2017-12-28唐天培

教师·中 2017年11期
关键词:读书课文教材

唐天培

吴忠豪教授指出:“对小学生来说,学语文首先就是学语言——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在教学内容上,应变‘理解课文注重为‘读写结合的实践活动。”要想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读写能力,我们就要在阅读教学中活用教材、读中积累、以读促写,把读与写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做到立足于“读”,着眼于“写”。本文主要从两方面进行阐述,一是读中积累,以读促写。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让学生在阅读理解文章大意的同时,学习写作的技巧和方法;二是读中学写,读写结合。教师可以以课文为凭借,以某一读写结合点为契机,在学生读通、读透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由此及彼”的模仿训练,再进行“写”的训练迁移。

一、读中积累,以读促写

小学课本的文章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篇篇都是学生习作的典范。因此,教师要在学生熟读文章的基础上,结合教材的特点,传授写作的方法,让学生通过阅读来理解、吸收。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就要从读做起、读中积累、以读促写。

一方面,教师要教导学生养成动笔思考的习惯。徐特立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时要勤动笔、勤思考,要画出重点词句,弄懂字词意思,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写作顺序。另一方面,要提出不懂的问题和读书中遇到的困惑,然后抓重点词句读读、想想:自己读懂哪些语句,文章为什么这样开头、结尾?课文写了什么?有什么写作特点?真正做到读有所得、读有所获。

一篇文章读完,会有所感、有所悟,把这些点滴体会记录下来,便会成为我们以后写作的素材。阅读后可以仿写文段练笔,可以摘抄文中的精彩语句,还可以写出自己对文章的评价,这样日积月累就养成了读书动笔、读书思考的好习惯。

二、读中感悟,以读促写

我们提倡以读促写,这就要求教师立足课堂、活用教材、精讲多读。人们常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阅读课上,教师要树立以读为本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多种形式的读。教师要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要在熟读的基础上,细细地“品读”,品文章的结构内容,品文章的写作方法,让学生在通过精读细品加深课文内容理解的同时,学会运用语言来表情达意,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情达意的方法。我们都知道,如果学生连一句话都读不通顺,又怎么把作文写得通顺流畅?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文章语言生动优美,学生只有多读才能仿佛身临其境,细细“品读”才能真正感受到小兴安岭的“亲切与舒适”。

三、读中学写,读写结合

叶圣陶先生说:“语言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教师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以课文为凭借,挖掘课文中有利于“写”的因素,以某一读写结合点为契机,在学生读通、读透后,对学生进行仿写训练。其主要有三种方法。

1.仿写句子

对课文描述生动、结构严谨的句子进行仿写,是引导学生积累词句、提高语言能力的最佳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训练点,及时训练、仿造,引导学生从仿写中发现和掌握各种句子及句式的特点,提高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特别是那些描绘生动的句子、比喻恰当的句子、比拟形象的句子以及排比手法、关联词使用得当的句子等要作为重点加以训练。如教学《威尼斯的小艇》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在学习描写小艇外形的句子时,仿照“像……像……”的句式练习说话,再根据句式联系生活实际写出不同的句子。

2.仿写段落

让学生对课文中描写精彩生动的结构段式进行仿写,如课文的开头、结尾、人物肖像描写、心理刻画、对话方式、自然环境描写等精彩段落。要重点模仿按事情发展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以及按先总结后分述、先概括后具体和并列段式等构段方式要强化训练。比如,在学完《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后,教师可让学生根据课文第四自然段的结构方式进行总—分结构的仿写训练。如以总起句开头:“我们的学校非常优美。”下面具体介绍学校怎样优美。

3.仿写课文

仿写课文就是模仿课文的结构特点或表现手法进行习作训练的一种方法。以《赵州桥》这篇课文为例,课文共四个自然段,总起段开头,结尾段总结,结构非常清晰。在教学中,教师可先让学生通过讨论、自学等形式理清各段的关系以及段内句子的联系,然后仿照《赵州桥》的构段和构篇方式写一篇介绍自己熟悉的某一建筑物的作文。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就像蜜蜂采花,作文就像蜜蜂酿蜜。 阅读是作文的基础,读和写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只有大量阅读,勤写勤练,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读写素质的提高。

(作者单位:广东省罗定市金鸡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读书课文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背课文的小偷
我爱读书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