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力行课程改革 守望教育生态

2017-12-28高建山杨军

教师·下 2017年11期
关键词:九中永州校本

高建山+杨军

在美丽的古城永州,在迷人的潇水河畔,闪耀着一颗耀眼的教育明星——湖南省永州市第九中学(以下简称“永州九中”),历经三十年的积淀与酝酿,成熟而又年轻的永州九中日进日新。这里环境优雅,这里书香满园;这里是雏鹰展翅的高地,这里是梦想起飞的舞台。这里,师生们力行新课程改革,守望着一片葱绿的教育生态高地。

永州九中创办于1984年,占地面积856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8000多平方米。现有8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6000余人,在职教师300余人。学校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规划完整,布局合理。教学大楼、图书馆、艺术馆,错落有致地分布在花园式的校园中,壮观怡人。校园网、多媒体教室、语音室等各种教学设备,为教学的现代化提供了腾飞的双翼。运动场敞阔整洁,道路两旁,绿树掩映,花卉飘香。宣传栏、德育墙、艺术走廊,图文并茂,展示着永州九中人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走进校园,你会情不自禁地陶醉于校园里蕴含着的文化美感和沁人心脾的艺术气息之中。这里,已成为师生赏心悦目的花园、舒心学习的乐园、幸福成长的家园。学校多次获得“湖南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全国示范性家长学校”“永州名校”等荣誉。

一、理念导航,团队合作,营造了科研兴校的良好局面

教育,是依靠人、培养人、发展人的事业。办好教育,必须立足师生的发展谋取学校的发展。永州九中把师生发展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唤醒师生参与课改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行为,以师生的参与和作为,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精准落地。

1.校长引领课程改革

办好教育,理念先行。课改之初,作为省级骨干教师的夏顺光校长,审时度势,站在课改的制高点,根据学校实际和长远发展,将“博、雅、精、新”作为校训,以此创设学校全体师生力行课改的共同愿景。提出并强化“学校为主战场,教师为主力军,课堂为主渠道”的课改意识,通过课堂为教师创造足够的活动舞台和发展机遇。提出并实施“突出校园生态特征,突出教师教学特色,突出学生自主管理”的行动模式,打造“让优秀学生更优秀,让所有学生都成才”的新课程教育。作为校长,他深知率先垂范的重要,于是,他深入课堂,深入学生,听取师生对课堂教学的意见,及时把脉课堂教学,同时,带领业务骨干上江苏,到上海,下广州等地的课改先进校,学习先进的课程改革理念,提出了构建学校生态式课堂教学的设想。2006年,在此构想下,夏校长主持“初中生态式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课题,顺利立项为省级课题,并被评为省二等奖。2016年,他又思考如何创新学校德育工作,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地方文化融合,于是,他主持的“永州柳文化与中学生核心价值观整合研究”立项为省“十三五”资助课题。在夏顺光校长的引领下,一系列鲜活的课改理念提出并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中,促进了师生自我反思、自觉奋起。

2.教师协同课程改革

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永州九中的课改,依靠全体教师努力、依靠整个团队的努力来推进。特别注重发挥好教师的团队互助作用,群策群力搞课改。夏顺光校长本人带领的团队致力生态教育研究,十年如一日,所取得的教学成果两次荣获湖南省教學成果奖。2016年,他主持的“永州柳文化与中学生核心价值观整合研究”立项为省级资助课题。教务处主任高建山带领30名语文教师组成的团队,被确定为湖南省“优质空间课堂”第一批首席名师和重点建设团队。通过教师协同、团队合作,学校先后完成“初中生态式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城市单亲离异家庭学生思想品德现状与对策研究”“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研究”“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导学框架研究”“非师范专业初任教师‘实战化校本培训研究”等课题研究,英语组、物理组被评为湖南省优秀教研组。

3.专家介入课程改革

永州九中认识到,推进课改的力量,不能仅仅局限于校内的力量。课改向纵深发展,没有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不行。为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搞课改,学校一边带领教师“走出去”,一边创建平台“引进来”。学校组织教师,先后去长沙、常德、岳阳、上海,山东等先进省市及相关学校考察学习,向当地专家请教,很好地借鉴了课改的成功经验。同时策划大型教学研究平台“名师讲堂”,邀请了袁源、刘恩樵、魏剑美等一批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和学者来校上课和讲座,让广大教师与名师专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的课程改革,提升了学校的科研水平,营建了科研兴校的良好局面。学校涌现出一大批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现有省级骨干教师1人,市级学科带头人4人,市级骨干教师20人,区级学科带头人6人,区级骨干教师27人,中学高级教师33人。近三年来,教师在各级报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在各级教学比武获奖60多人次。

二、拓展途径,全面育人,开设了特色鲜明的校本课程

“为学生提供适合的课程,才能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课程是学生成长的发动机,学校不仅开足开齐了各门课程,还构建了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打造多元的校本课程,凸显主打品牌,才能成就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学校着力“一校一品”“一校一特色”,通过发掘和利用本土资源、传统文化、师生特长等,多途径构建特色校本课程体系,将校本课程生活化、常态化、序列化,持之以恒地开设下去,让校本课程融入了学校的肌体和血脉,成为彰显学校特色的品牌形象。

1.立足本土资源做校本

湘南古邑,诗画零陵,记录了历史深处的根脉,写满了山水风物的美妙,也浸润着文化传承的精魂。学校注意利用身边的环境资源,打造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拓展学生的成长空间。学校充分挖掘优势资源“柳文化”,打造出高质量的校本课程“走近柳宗元”。该课程入选“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优质教育资源目录”,是一本立足本土、以圣贤的济世情怀陶冶学生的养成教育读本。

2.利用传统文化做校本

学校根据传承国学经典文化的需要,创新国学经典的学习模块,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分年级设计了相应的学习模块,打造了特色校本课程“悦读悦听”,并将它融入到每天一次的“悦读悦听”活动中去。每学期还举办一次大型的“悦读悦听”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运用特色的学习模块,将学生的平时积累与集中展示结合起来。endprint

3.依托社团活动做校本

学校的学生课外兴趣活动丰富多彩,成立了文学社、鼓乐队、舞蹈队、合唱团、书画兴趣小组、科技兴趣小组、青年志愿者群等20多个社团组织,办成有特色内容的实践课程。依托学生“演讲协会”活动开设“道德讲堂”,以学生演讲为主,围绕特色德育主题讲述自身经历与体验,主题鲜明,内容新鲜,以优秀的同龄人引领同龄人,让学生终生难忘,有很强的亲切感和共鸣度。依托“蘋洲文学社”,开展写作活动,出版社刊《蘋洲春韵》。“蘋洲文学社”现有社员200多人,每年在各级作文竞赛中获奖200多人,《语文报·青春阅读》曾用两个版面介绍了 “蘋洲文学社”,并发表社员习作12篇,在全国初中语文界引起了强烈反响。

4.发挥教师专长做校本

校本教材《教子成才》,是在提炼、升华张志龙老师家教经验的基础上开设的,汇聚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共育的力量。校本教材《生态写作》,是高建山老师在教学课堂实践中的智慧结晶,把写作纳入课题研究,吸收先进的作文教学理念,建立“以阅读为基础,以综合实践活动为主,以口语交际为辅”的三位一体写作体系,开发出校本課程“生态写作”。2009年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了《生态写作》一书,该书以人为本,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习作训练,推动了学生作文能力与生命质量的整体提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获省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一门门校本课程熠熠生辉,拓展了学生的成长空间,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聚力教学,提升质量,构建了卓有成效的课堂模式

课程的改革呼唤课堂的转型,学习方式和教师指导方式的变革,成为焦点。永州九中聚力教学,以课堂的成效保证课程改革的成效,按照主动参与、乐于探索的课改思路,推动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改变,构建了具有本校特色的生态课堂操作模式。课堂教学创新带动了教学成绩的提升,近年学生中考成绩均名列永州市同类学校之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合格率100%,学校成为学生最向往、家长最放心、社会最满意的永州名校。

1.“生态四环节”优化教学过程

规范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为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学习有效对接提供保障,预防课堂无序化。“生态”,则体现课堂教学的多样性和人性化,允许课堂教学模式根据课程特点和教师的教学风格,进行动态变化。“生态四环节”的实践,让学生有了能对学习进行自我管理的“路线图”,自觉学习、主动发问的人多了,学习主体的地位得到充分体现;教师按照这个模式教学,围绕课堂学习广泛开展备课、讲课、说课、评课活动,师生共同营建了活力蓬勃的“课堂学习圈”。

2.“以学定教”创新指导方式

以学定教,体现在教师的备课上。永州九中的教师备课,首先想到的不是要教给学生哪些知识,而是要为学生顺利学习准备哪些条件,怎样保证不同学生有方法迎接每节课带来的挑战,这些成为每一位老师备课时必须回答的问题。而在授课时,教师的指导与点拨,要基于学生的“自学”“互学”。教师为学生设计自学互学提纲,再根据自学互学实际情况,适当讲授。在“生态四环”的实践操作中,不论采用哪种具体的课堂行为模式,教师的指导必须体现在帮助学生学习,促进学习交流。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才能成为知识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3.“信息支持”改进学习方式

鼓励或要求学生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提前预习,先行学习,促进学生的课外自学对接到课堂自学、互学环节。借助“学乐云”、班级微信群等平台,交流学习成果和体验,关注、分享、引导学生的个人学习。运用多媒体的提示,少讲多练,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这些事实显示,永州九中的课改打上了信息技术的印记。支持学生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学习有益的知识。

四、依靠师生,激发活力,成立了学风浓厚的导学小组

学校课改,最终要落脚在学生的“学”。课改声势再大、校本再丰富、教师教得再好,学生不能学好,就谈不上课改的成功。永州九中的课改,注重立足学生、服务学生,为学生更好地“学”创造条件,建设以“学”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生活。

1.强化年级组建设,营建良好学风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作为拥有数千人的大学校,靠什么来抓好教学呢?永州九中的答案是“学风”二字。在九中人看来,学风是第一重要的问题。“学风好,不令而行;学风不好,令而不行。”整个校园学风好,基础较弱的学生也会优秀起来,是良好的学风成就了优良的成绩。因此,强化年级组建设,成为永州九中课改的重要举措。永州九中将每个年级的年级组称作“年级部”,年级部不是承担行政职能的“分年级管理”组织,而是掌握学术话语权的“分年级育人”组织,部长均为来自教学一线的精英骨干。年级部的统一组织,提高了教学育人的执行力。例如,现在的少数学生很难管,单靠班主任单枪匹马不行,依托年级部能够组织力量齐抓共管;再如,不同年龄的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年级部出面方便组织心理学教师对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不同年级的课怎么上、如何出彩,一线教师最有发言权。强化年级部对教学的自主管理,激励教师创造性地工作,为优良学风提供了保障。

2. 建设学习小组,营造学习氛围

永州九中的学习小组建设,是全校性的大活动。学生的学习小组由4~7名学生组成。无论在课堂教学还是在课外辅导方面,都重视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谈、互相讨论、互相切磋、互相启迪,让同龄人引导同龄人。在一个学习小组内,任何一个人的问题都可能得到几个人的支持,就比较容易形成互惠互学的局面,也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的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基本活动单元,学习的时候,是学习小组,劳动的时候,也是劳动小组,让每一名学生在校园里有合作伙伴,让每一名学生的校园生活有交流、有共鸣、有互动,从而放大学生对人生经历的美好体验,减轻学生面对困难与压力的心理负担。同时,学校不断加强和完善学习小组的制度建设,定期组织优秀学习小组、优秀组长等评选活动,规范和引导学习小组健康发展。

3.成立指导小组,破解学习障碍

学校教师的团队合作精神,在课堂教学层面,体现在指导小组的创建和运行上。指导小组备课,是同一年级任教同一学科的数名教师,按照“生态四环节”的要求,每名教师作为主备人,集中精力备好几节课,然后将各位主备人备好的教案合在一起,修改装订成册,构成一个学期的教案。这不仅推动教师从备课阶段开始小组合作、共建课堂,还让教师学会运用“他人的智慧”来解决问题,在研究的状态下工作。以指导小组为单位的研讨,研讨的问题不是教师的“教”,而是学生的“学”。指导小组围绕具体某一位学生或某一类型的学生,探讨如何帮助学生破解学习中遇到的障碍,成为指导小组的工作常态,以指导小组为主体执行教学任务,让教师走出了“闭门造车,孤军奋战”的境地,教师打开课堂,人人发挥专长推动教学研讨,营造了很好的学术氛围。

课程的改革、课堂教学的创新带来了教学成绩的提升。近年来学校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均名列全市同类学校之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合格率100%,从学校毕业进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有刘易、胡竞文等10余人。《永州日报》2015年1月29日头版以《智慧校园 诗意教育——永州市第九中学教育改革发展纪实》为题,《湖南教育》2015年3月C刊以《让校园洒满阳光——永州市九中阳光教育创新小记》为题报道了永州九中。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九中人以自己的聪明才智编织着色彩斑斓的明天,一年一个目标,一年一个台阶,期待着新的跨越。今天,永州九中已成为永州市零陵区初中教育“航空母舰”,未来,永州九中一定会以更雄奇的姿态翱翔于天地之间。

(作者单位:湖南省永州市第九中学)

(策划编辑:谭志洋)endprint

猜你喜欢

九中永州校本
永州滨江新城营销中心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永州至新宁高速公路即将开建总投资152亿元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平度九中华丽蝶变画出最美同心圆
柳宗元“永州八记”新考
优化圆锥曲线运算的九中策略
永州植烟土壤有效钙、镁、硫分布状况与聚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