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话题:不仅是法式摇滚

2017-12-28张星云

三联生活周刊 2017年51期
关键词:约翰尼哈里唱片

张星云

约翰尼·哈里戴(Johnny Hallyday)于12月5日晚因肺癌去世,享年74岁。他是法国唯一可以被称为“天皇巨星”的摇滚歌手。其近60年的演唱生涯贯穿整个法国现代流行音乐史,足足影响了四代法国听众,他和他所代表的“反对一切”精神,早已成为法国历史中的一种文化现象。

今年初,法国演员兼导演吉约姆·卡内(Guillaume Canet)拉上女友玛丽昂·歌迪亚(Marion Cotillard)拍了部新片,意在讲述《两小无猜》的续集。2003年这对法国电影圈的金童玉女正是因为这部充满法国味儿的文艺爱情片《两小无猜》相识,随后在现实生活中相恋,至今已有一对儿女。而在续集电影中,吉约姆·卡内饰演的男主角正在经历严重的中年危机,为了摆脱恐惧,他重新穿上皮衣和低腰细腿裤,去夜店,酗酒,钓姑娘,想让自己看上去更年轻更“摇滚”一些,新片的名字也因此叫作《摇滚》。电影中,正当男主角困惑之时,他跑去约翰尼·哈里戴的家里,向这位“老摇滚”取经,然而他却发现,自己眼前的“老摇滚”,除了还穿着黑色皮衣、画着眼线之外,被妻管严的老婆管得怂怂的,戒了烟、戒了酒,怕老婆,一点也不“摇滚”了。

12月9日,法国摇滚巨星约翰尼·哈里戴的葬礼在法国巴黎举行。粉丝聚集在协和广场表示哀悼

这是哈里戴最后一次在电影镜头中出现,那时他已经得了肺癌,但还是接拍了这部戏。在这部吉约姆·卡内调侃自己导演生涯的电影中,哈里戴也调侃了自己“摇滚”的一生。

1965年,约翰尼·哈里戴与第一任妻子、同时期著名女歌手赛尔维·瓦丹

对于几代法国人来说,哈里戴所代表的摇滚精神伴随着他们走过了年少叛逆、赚钱、中年危机、疾病和离婚等人生的所有时期。他不仅老少通吃,也各个阶级通吃,60年代青春期的少年们喜欢他,追求高雅品味的中产阶级喜欢他,一众法国知识分子也喜欢他,他和他所代表的“反对一切”精神,早已成为法国历史中的一众文化现象。

最初,战后欧洲婴儿潮一代人于上世纪60年代步入青少年期,是他们最早喜欢上了哈里戴。而后,这代人的父母喜欢上了哈里戴,再往后婴儿潮的第二代因为《瑪丽》(Marie)开始听他的歌,最后孙子辈则开始哼唱他的《我喜欢的音乐》(La Musique Que Jaime)。

于是在法国,你甚至能看到这样的景象:四代人会同时出现在一场哈里戴的演唱会上,每代人都有自己的嗨点。

他曾代表着法国人心中的美国梦:牛仔,摇滚乐,摩托机车。他在音乐厅的舞台上仔细地研究自己的出场亮相,双腿分开,手握麦克,激情地叫喊。在那完全美式摇滚的外表下,他又力图保有法国化的本质,不断改编加入皮亚芙、贝科等法国香颂元素。而他的音乐至今没能在英美国家大红大紫的主要原因是他基本只用法语唱歌。

他一生进行了总共3257场现场演出,出了50张专辑,他在法国的土壤上用尽一生来诠释“摇滚”的含义,对抗一成不变,对抗无聊。

法国人的美国梦

让-菲利普·斯梅特(Jean-Philippe Smet)1943年出生在巴黎。他的母亲是名巴黎试衣模特,父亲是位比利时演员。在小斯梅特八个月大的时候,父亲就离开了母子。母亲把斯梅特托付给了姑妈依莲娜·玛尔(Helene Mar),怎奈姑妈一家也遭遇了不幸,姑父因为维希政府服务而在“二战”后被抓入狱。姑妈的两个女儿后来成了舞蹈演员,其中一人嫁给了美国舞者李·哈里戴(Lee Halliday),组成的舞蹈剧团在欧洲进行巡演。在李的影响下,小斯梅特学习舞蹈、戏剧、吉他,对小斯梅特来说,是这个美国人李让一家的生活得以改变,他的美国梦由此埋在了心底,而日后以“约翰尼·哈里戴”艺名出道后,李始终担任其艺术总监直至70年代。

回到巴黎后,小斯梅特开始疯狂地了解美国文化,看“猫王”的电影,听查克·贝里、杰瑞·李·刘易斯和小理查德的歌,“猫王”由此成为他的偶像。

在那个时期的法国,父母辈眼中的美国摇滚乐代表着黑皮衣、痞里痞气的习惯和粗糙的音乐,而对于年轻人来说,它代表着自由。那时全巴黎唯一一家播放摇滚乐的场所是一家在蒙马特的小酒吧Golf Drouot,那里有装满45转黑胶唱片的点唱机和可口可乐,人们聊的是詹姆斯·迪恩和马龙·白兰度

就是在这间小酒吧,1959年小斯梅特正式成为约翰尼·哈里戴。他初期演唱的歌曲,都是些笨拙地改编成法语歌词的美国摇滚乐,有些甚至直接用英语唱。1960年他推出了自己的第一张专辑,在这张45转的黑胶唱片背面,唱片公司用这样一句话介绍这位年轻的小伙儿:“有法国文化背景的美国人,他唱英文歌,也唱法语歌。”

对于几乎没有美国摇滚乐土壤的法国而言,哈里戴的歌曲充满了“异域情调”,接下来的15年成了他最成功的15年。在这段时间里,他凭借着对音乐的敏感,能够迅速认清同时期美国和英国音乐的发展方向,并将这些音乐风格转化为自己的音乐,加上法语歌词,传播给法国听众。也是在这一时期,为了加强自己刚硬的形象,他开始在发声中加入了颤音,在最具动感的歌曲中更发力地演唱,这些在日后成了他的标志。

哈里戴紧随美国潮流,不断改变音乐风格。进入Philips唱片公司后,哈里戴推出首张33转黑胶唱片《兄弟们好》(Salut les Copains),转向美国最新潮的摇摆舞(Twist)风格。当时在美国,这种音乐风格更容易让父母一辈接受,而父母决定了孩子们能有多少钱买唱片。而后1962年,哈里戴开启了自己的第一段美国之旅,田纳西州纳什维尔的布拉德利工作室里,一众最好的美国乐手等待着他录制新专辑《歌唱美式摇滚金曲》(Sings Americas RockinHits),其中为他配乐的包括“猫王”的御用和声组合The Jordanaires。

哈里戴没有停止前进,在其音乐制作人的帮助下,哈里戴的音乐风格又转向英式摇滚、灵魂音乐和乡村音乐。1965年的专辑《约翰尼唱哈里戴》(Johnny Chante Hallyday)风格偏向英式摇滚,使用了大量吉他效果。之后两年的专辑《迷失的一代》(La Gdneration Perdue)和《约翰尼67》(Johnny 67)则偏向灵魂音乐,而专辑《年轻人》(Jeune Homme)则明显展现60年代向70年代迷幻摇滚的转变。

1967年春,在巴黎奥林匹亚剧院,他的听众还是灵魂乐歌迷,而到了同年11月,他在巴黎体育宫剧院演出时,台下就全换成了嬉皮士听众。人们将数千朵玫瑰花投向舞台,哈里戴脖子上挂了一串玫瑰花随着音乐扭动,全场沸腾,法国也完成向音乐厅演出形式的转变。

社会现象

1963年6月22日,15万人在巴黎国家广场听了哈里戴的演唱会,早从那时开始,他就成了一种社会现象。

法国社会学家埃德加·莫兰(Edgar Morin)在当年7月6日和8日的法国《世界报》上刊出两篇文章,自此提出“耶耶一代”(Generation Yeye)的概念,而哈里戴成为“耶耶一代”的旗手。在莫兰的理论中,“耶耶一代”专门指欧洲“二战”后因享受到前所未有的丰裕物质而无比注重个人主义的一代年轻人,这些人“没有信仰,也没有意识形态”。

有别于“耶耶一代”的其他代表人物,哈里戴还受到法国知识分子界的广泛好评。玛格丽特·杜拉斯1964年为《新亚当》杂志采访了哈里戴之后,迷妹般地在文章中写道:“我看着他在空旷的大厅中踱步,我明白了,他的运气正是从这一步步中得来。当约翰尼走起来,他便重生了。”路易·阿拉贡的妻子,同样身为作家的爱尔莎·特丽奥莱(Elsa Triolet)也是哈里戴的忠实粉丝。

在诸多法国思想巨擘将他称为“我们的哈里戴”之际,哈里戴也被披上了更多的象征:孤独、受难、社会边缘、充满谎言的爱情。他不断在歌中讲述自己流浪的童年。

然而知识分子们也许一厢情愿地为他附加了太多。这名在当时被视为引领年轻人反抗旧体制的代表人物,却完完全全地缺席了1968年的“五月风暴”学生运动。哈里戴、他周围的人以及当时的法国商业演出圈全都没有发声支持学生。演出挣得的巨大财富,将他们与那时信奉共产主义的年轻一代观众所区隔。

哈里戴也像诸多其他国家的摇滚巨星一样,将自己的钱四散给身边的朋友,买汽车,买房子,等到缴税的时候才傻眼了,以至于他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录制专辑和巡回演出都是为了填补财政窟窿。

舞台“常青”

1998年法国作家达尼埃尔·洪多(Daniel Rondeau)采访了哈里戴,在《世界报》上用两个整版,试图挖掘他在舞台上“常青”的秘诀。哈里戴在采访中说道:“一开始所有人,甚至我的唱片公司,都认为我的名气只能维持一个夏天。我至今也对自己的成功惊奇不已。现在我能做的,就是继续我的演唱生涯,捍卫我自己,拯救我自己。现在只剩下米克·贾格尔和我了,我的朋友吉米·亨德里克斯死了,布莱恩·琼斯也死了,而其他很多人,则因为有了钱成了中产阶级,离经叛道了。”

在将近60年的演唱生涯中,哈里戴也曾有过低迷。1969年推出职业生涯最成功专辑之一的《我爱你》(Oue Je Taime)之后,哈里戴开始尝试各种疯狂的想法。1972年他发起“約翰尼马戏团”,带着马戏团的舞者一起随着马戏团移动帐篷进行巡演,从而陷入财务黑洞旋涡。1976年,他发行双专辑哈姆莱特(Hamlet),将莎士比亚的原著改编成摇滚歌剧,然而观众并不买账,遭遇惨败。

哈里戴经历了一段不温不火的十年。他的听众依然忠诚,买唱片,去演唱会,但他鲜有佳作。直至专辑《摇滚态度》(RoeknRoll Attitude)面世,他才重新回到公众视野,1997年单曲《点火》(Allumer Le Feu)大获成功。这期间哈里戴还参演了戈达尔的电影《侦探》。“我参演过很多电影,戈达尔是我最喜欢的导演,也是最奇怪的导演。”哈里戴后来说。

2000年,哈里戴在埃菲尔铁塔脚下为庆祝自己演唱生涯40年举办演唱会,50万观众到场,法国电视一台实况转播。哈里戴成为法国音乐史上的巨星。

之后的哈里戴曾搬到瑞士格施塔德和美国洛杉矶生活,即便如此,他依然在法国有着极强的影响力。2013年他在巴黎贝西体育馆进行自己70岁的演唱会,当晚有600万电视观众通过法国电视一台看了实况转播。

他晚年依然债务缠身,因此需要进行巡回演出赚钱,但他的身体状况逐渐出现问题,巡演一度被迫中断,被诊断出癌症,治愈,然后又经历过椎间盘突出和手术感染,直至此次再患肺癌。

2014年发行的专辑《活着》(Rester Vivant)可以说是哈里戴对自己摇滚一生的反省。《我造就了我》歌中写道:

我曾经的梦想,现在都遗忘了

我的记忆开始罢工,已经持续了好几年

我曾经看重的爱情,现在不会为之哭泣

还剩下的时间,我知道还有多少

我曾经有大把时间,现在都流逝了

我曾经很有钱,但我都干了什么?

钱包空了不是因为有了破洞

当我无度挥霍的时候,我知道我是什么样的人

我造就了我

法国总统马克龙在悼念信中说:“我们所有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约翰尼·哈里戴的东西。我们忘不了他的名字、样貌、嗓音,更忘不了他的演唱,他自然而又敏感的歌曲,已经成为法国音乐史的一部分,是他将美国精神的一部分带进了法国的万神殿。通过几代人,他已经深深铭刻在法国人的生活中。他永远没有变老,因为他永远没有掩饰真实的自己。”

猜你喜欢

约翰尼哈里唱片
大自然的唱片
CIT十周年纪念唱片预告与简介
你已经拿到了
坏唱片
哈里·吉尔斯
英语小笑话
欢迎约翰尼回来!
哈里的新女友!
他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