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于晨,不喜欢跑步的跑团团长

2017-12-28张星云

三联生活周刊 2017年51期
关键词:跑团群里马拉松

张星云

“当有很多事情摆在面前可以选择的时候,人们需要通过自律来进行选择。”

余晨

于晨至今不喜欢跑步。

即便他每天坚持晨跑,今年跑了5次全马和14次半马,并马上就要完成累计3000公里的年度跑步计划,他依然觉得跑步是件特别痛苦的事情。作为北大100871跑团创始人,他和很多跑友聊过,他发现自己不会像别人一样“跑到最后特别舒服、特别享受”。

对于晨来说,跑步的过程很痛苦,而每次跑步最快乐的时刻,便是跑完后迎着阳光拿出手机,将自己今天的跑步记录截屏,发到朋友圈,等待朋友们陆续点赞。

而为了缓解跑步过程中带来的痛苦,于晨会找各种各样的方式。他每天跑步的路线都不一样,从自己在北京城北的家里出发,跑遍了各大高校,最近又开始跑什刹海和前门附近的故居。尽管他经常出差,但他也会每次更换酒店,为了跑遍出差的城市。他跑步时会听音乐,即便这会影响步频和个人速度的训练,他也会点开QQ音乐的每日推荐,每次听的歌一定要不一样。

每天自律地晨跑很难,因此于晨需要寻找来自于跑步以外的满足感,才能将跑步坚持下去。而当一种形式的满足感减弱之后,他就需要再找新的了。

约束生活

于晨跑步始于减肥。最初他希望通过运动获得自律,来约束自己的生活。

2011年于晨升为普华永道合伙人之后,工作压力很大。那会儿他每天要工作到很晚,工作完也不可能马上入睡,通常凌晨两三点才会睡着。加之步入中年,新陈代谢减慢,体重很快从160斤涨到了200斤。他还记得肥胖给他的生活带来了很多压力,经常会觉得非常累,无论睡多久都觉得睡不够,身体疲劳以外,精神状态也很颓废,经常发脾气。在第三次尝试减肥的时候,于晨成功了,他找到一种减肥法,只吃牛肉、鱼肉和豆腐,不吃任何碳水化合物和水果,三个月掉了50斤。为了不反弹,他决定开始跑步。

于晨经历了初学者需要的所有过程,从买错跑鞋,到在皇城根遗址公园完成自己的第一个一公里,进而开始参赛、收集奖牌。最初在北京长跑节上跑第一次五公里,他兴奋地每跑一公里都在朋友圈里晒一张照片。

第一次北京马拉松,兩个半小时完成半马,至此,于晨开始发现跑步的魅力。“即便不追求个人最好成绩,但当我准备一个半马或者全马的时候,也需要经过系统的训练,半马可能还可以拼下来,但全马绝对不可能,所以参加这些比赛就会对我的日常运动、饮食、休息提出很高的要求。”在这种半推半就中,他开始约束自己的日常作息。

那时他还是晚上跑步。但由于加班经常无法确保自己的跑步时间,外加在咨询领域做乙方,经常出差,去年5月份赶上国内雷雨季节,航班经常延误,晚上坐在机场休息室里,失落的于晨决定从6月1日起开始改晨跑。

“即便工作再忙,但早上的时间是没人打扰你的。”清晨的北京大街上没有行人和车辆,整个城市随着太阳慢慢苏醒,于晨每天可以看着天边的颜色在半小时之内从黑色变成深蓝色再变成彩色,直至太阳升起变成白色,他管这样的晨跑叫“种太阳”。

晨跑彻底改变了他的作息。每晚12点前睡觉,每天早上5点多起来晨跑后,他会回家洗个澡换身衣服,七八点便可精神焕发地来到办公室。“我每天工作的有效时间比别人多了很多。”更大的改变来自精神状态,于晨觉得自己脾气变得比以前好了很多,做事情的坚韧度也强了很多。

这种影响逐渐扩散,他身边的同事开始晨跑,他海尔、华润和华为的客户也开始受他影响晨跑。有时他会和客户一起去投标、竞标,客户往往会用于晨的跑步说事,特别好使。“他每天早上五点多去跑步,从一个200斤的胖子变成140斤,还跑马拉松,这样的人做项目,你觉得他会半途而废吗?”

“当有很多事情摆在面前可以选择的时候,人们需要通过自律来进行选择。”于晨觉得所有事情无外乎两种性质,即是否给人带来快感和价值,这种快感和价值持续时间有多长。“玩游戏刷手机肯定有快感,但没有价值;跑步对我来说没有快感,但够给我带来持续的价值。当一个人的所有时间和资源总数是有限的时候,就应该把你有限的时间和资源放在能够给你带来快感和长期价值的事情上,而当快感和长期价值这两个事情发生冲突的时候,应该优先长期价值的事情,然后是追求有快感的事情。”

支撑自律的动力

尽管道理都懂,但对于晨来说每天晨跑依然是件特别苦的事情。每天定下的公里数,绝对不多跑,当天如果定了10公里,顶多跑10.01公里。他会通过注册马拉松比赛来督促自己的作息,而要是哪天晚发了朋友圈,也会有人微信他,“你今天跑了吗?”这些都为他的自律提供了无形的监督。

那时朋友圈是支撑他跑步的动力。但很快他发现,由于天天用朋友圈发晨跑,他的点赞数量在逐渐下降。于是他又想了新办法,除了发晨跑记录,还再添上一条工作心得,再将书里的笑话拍照放在同一条朋友圈,于是赞的数量又回升了。

如此高调地晨跑固然获得了很多人的支持,却也曾经受到质疑。他的其中一位领导就曾间接善意地提醒过他:“你最近在忙什么?你好像最近特别爱跑步,还经常晒朋友圈。”平时公司其他同事周末加班,于晨则可能会飞到其他城市参加马拉松比赛。“我当时也犹豫过,还要不要再发朋友圈。但后来我觉得跑步让我的工作效率更高,受我影响开始跑步的同事们也越来越积极,就不再担心了。”最终那位领导也支持他的晨跑,让公司内宣为他写文章,在全公司推广。“我不是个内向的人,我喜欢炫,但我会把事情做到极致,我认为任何一个自律的人都希望把事情给做到极致。”

为了保持这种自律的生活方式,他不断给自己寻找激励点,此时从晒朋友圈转移到影响他人。

于晨每天跑步的消息传到了他北京大学92级本科同学那里,二三十位同学在同一个群里,也受到他影响开始跑步,这些人都40多岁,到了开始注意自己的身材和身体健康的年纪了。

就这样,北大100871跑团成立于2015年10月,此后迅速壮大,至今已经拥有800多名成员。在群里于晨设了一个规矩,就是只许谈跑步,不许谈孩子、家庭、生意等任何其他东西,违规者罚红包,或者被踢出群。

对于于晨来说,跑步不再是一个人面对的自律,而是和很多人的分享与监督。在跑步群里大家需要打卡,相互监督,群成员必须向打卡的人点赞。于晨每天醒来会花很多时间给每个打卡的人点赞,也会收到很多不认识人的赞。为了鼓励大家,于晨会每月在群里发红包,随机红包每抢到一块钱,得红包者就要跑五公里。

跑团还设置了不同的跑步活动,在母亲节当天,跑团成员母亲多少岁,成员就要跑多少圈,以祝节日快乐。去年他们还组织了六天六夜不间断从信阳到北大的接力跑活动。于晨还会为每场马拉松比赛设计专属款跑团队服,只有在当场马拉松期间才可以买到。2017年9月,北大100871跑团140多人征战北京马拉松,成为北马上人数最多的大众跑团。

“尽管只跑了三年,但跑步已经成为最适合我的生活方式了,变成我个人的标签的一部分,我现在其实很难想象如果我说不跑步了会什么样。”而明年,于晨还需要继续寻找支撑自律的新动力。

猜你喜欢

跑团群里马拉松
全民健身视域下洛阳市城区跑团现状研究
冰上马拉松
周口市马拉松跑团现状调查
全民健身背景下芜湖市跑团开展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学习是一场马拉松
一滴水
民间跑团的角色定位及其发展因子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