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心理辅导技术在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中应用的实证研究
2017-12-28赵娟
赵 娟
(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广州 510650)
团体心理辅导技术在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中应用的实证研究
赵 娟
(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广州 510650)
随机选取广州市某高校同一专业大一年级《职业核心能力》课程的两个教学班的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人数均为50人。随机确定其中一个班为实验组,另一个班为对照组。在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实验组采用团体心理辅导技术,对照组采用普通的教学方法,进行为期18周(共36学时)的教学实验。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大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进行前后测。结果表明,团体心理辅导技术能有效提升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其教学效果显著优于普通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
团体心理辅导技术;职业核心能力;大学生
引言
近期,教育部发布了2017年高校毕业生数量,预计会达到历史新高,应届毕业生人数将上升到795万,与2016年相比增加30万。过去的3年分别增加22万、16万、30万,逐步增长依然是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数量变化的大趋势。[1]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导致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就高校毕业生而言,影响其就业的重要因素在于:自身能力结构的不合理,尤其是欠缺适应岗位变迁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职业核心能力。大学生就业难已经引起了政府、高校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不断加剧的社会转型使职场竞争越发激烈。因此,职业适应性强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高的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职业核心能力成为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的重要标准。因此,用人单位存在着“招工难”,甚至“人才荒”的现象。这种同时存在的供需矛盾现象,深刻地反映出高校应树立与时俱进的意识,主动对接市场需求,不但要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更要加强其职业核心能力的培育,让大学毕业生能够更好地适应职业的变迁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能力。
职业核心能力由德国梅腾斯教授于1972年首次提出,又称关键能力,指职业生涯中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是职业能力的核心部分,是伴随人终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具有普遍适应性和可迁移性,是不受岗位、职业限制的跨职业的基本能力,是成功就业和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器。[2]职业核心能力主要包括两大类:职业社会能力——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能力等,职业方法能力——自我学习、信息处理、数字应用能力等。[3][4]
加强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在高等教育中是大势所趋,是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有力抓手。[5]目前,职业核心能力已成为教育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广大高校越来越多重视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团体心理辅导需要在团体情境下进行,借助各种心理辅导的技术,帮助成员进行自我认知并积极悦纳自我,改善认知和行为方式,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解决个体在生活、学习或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而促进个体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6]常用的团体心理辅导技术有角色扮演技术、团体游戏技术、行为训练技术、团体讨论技术等。
在培养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过程中,引入团体心理辅导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首先,团体心理辅导具有实践优势。与普通的项目教学法相比较,引入团体心理辅导技术的教学方法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生在参与和体验中产生了强烈的心灵共鸣,而且其实践性和开放性的环境是广大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更容易被他们接受,进而促进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
其次,团体心理辅导具有团队优势。由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如与人沟通的方法和技巧、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技巧、与人合作能力的培养等,采用团体心理辅导技术能经济而有效地集中解决这些共性问题,不但服务对象多,而且效果好,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在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中引入团体心理辅导技术,是提升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直接而有效的途径。针对大学生心理特点、职业发展趋势以及行业、企业所需要的职业核心能力,制订具体的活动方案,开发既科学、系统而又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趣味性“团队训练包”,通过具体的训练项目和相应的主题活动,促进知识向能力转化。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广州市某高校同一专业、大一的两个《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教学班的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各人数均为50人。随机确定其中一个班为实验组,另一个班为对照组。
(二)研究工具
实验采用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统一组织的职业核心能力测评方式,包括笔试和测评包测试。该测评工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3、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职业核心能力中的职业社会能力,即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作为培养目标。在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教学过程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其他条件一致。其中,实验组引入团体心理辅导技术,对照组采用普通的教学方法,实验前通过进行同质检验保证两组学生实验前的职业核心能力不存在显著差异。实验结束后,再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实验时间为2015年9月至2016年1月,总共进行一个学期(18周,共36学时)。
4、统计分析
运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差异检验,探讨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教学实验前后职业核心能力的差异,进而探讨团体心理辅导技术在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做成中运用的效果。
二、结果与分析
1、实验组与对照组前后测组内对比
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实验前、实验后都存在特别显著的差异(P<0.001)(表 2),这说明,在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团体心理辅导技术还是普通教学方法,教学效果都非常显著,即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都得到显著提高。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前后测组内对比
2、实验组与对照组前后测组间对比
对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前后测,调查结果显示: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即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存在特别显著的差异(P<0.001)(见表1)。这一结果表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差异是由实验设计引起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差异是由教学方法的不同引起的,团体心理辅导技术应用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教学中的效果显著优于传统教学方法。
表2 实验组与对照组前后测组间对比
3、男生与女生前后测组间对比
对实验组的男生、女生在实验前、实验后的职业核心能力进行差异检验,结果显示,实验组男生在实验前后存在非常显著差异 (P<0.01),女生在实验前后存在特别显著差异 (P<0.001)(表3),这一结果也证明了在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中引入团体心理辅导技术有很好的效果;通过实验后男女生分数对比发现,男生的分数低于女生,女生效果好于男生,这可能与性别特征有关,女生在语言表达、人际交往、情感交流、情绪表达方式等方面比男生更积极、更主动、更灵活、更直接。
表3 男生、女生实验前后对比
表4 实验前后男生、女生对比
结论
在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教学过程中引入团体心理辅导技术,教学效果非常显著,即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得到显著提高;而且,其教学效果显著优于传统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在效果方面女生好于男生,这可能与性别特征有关,女生在语言表达、人际交往、情感交流、情绪表达方式等方面比男生更积极、更主动、更灵活、更直接。
[1]赵婀娜,张烁.明年高校毕业生预计795万!就业底盘咋稳.[N].人民日报,2016-12-02
[2]童山东.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探索[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60.
[3]赵娟.职业核心能力在运动心理课程中的渗透[J].辽宁高职学报,2010(7):40.
[4]赵娟.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高职消费心理学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3,4(12):146-148.
[5]赵娟.团体心理辅导技术在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中的应用[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6,35(7):149-151.
[6]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5.
B84
A
1009-8534(2017)06-0043-02
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团体心理辅导技术在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中应用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401188,立项单位:广东省教育厅)。
赵娟,女,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体育运动系副教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研究生,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周圣强
审 稿 人:王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