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L-选择素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2017-12-28韦志平韩秋玉孙志坚马志俊韩亚萍
韦志平, 韩秋玉, 孙志坚, 马志俊, 韩亚萍
(1. 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 江苏 高淳, 211300; 2. 江苏省人民医院, 江苏 南京, 210029; 3. 江苏省丹阳市人民医院, 江苏 丹阳, 212300)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L-选择素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韦志平1, 韩秋玉1, 孙志坚2, 马志俊3, 韩亚萍2
(1. 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 江苏 高淳, 211300; 2. 江苏省人民医院, 江苏 南京, 210029; 3. 江苏省丹阳市人民医院, 江苏 丹阳, 212300)
肾综合征出血热; 白细胞介素-8; L-选择素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以发热、出血、肾脏损害为主要表现,其基本病理变化是广泛的毛细血管损伤和炎症反应[1-2]。本研究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和L-选择素(L-sel)的变化,评价其在HFRS发病中的作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1月—2008年3月收治的HFRS患者共19例,其中男13例,女6例,年龄27~60岁,平均47岁,入院时间平均为(4.0±1.4) d, 皆有典型的临床表现,经检测血清HFRS特异性IgM阳性而确诊。按1997年卫生部颁布的流行性出血热诊断标准分型,其中轻型2例,中型8例,重型8例,危重型1例。为便于比较,将轻型与中型合并为轻症组,重型与危重型合并为重症组。因低血压期持续短暂,故与少尿期合并统计; 另取15名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
1.2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均以液体疗法为主,未使用免疫调节剂。按病期采血,分离血清后置-80 ℃保存。IL-8采用双抗体夹心 ABC-ELISA方法检测,试剂盒购自上海森雄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先将抗人IL-8单抗包被于酶标板上,然后加样品,使IL-8与单抗结合,加入生物素化的抗人IL-8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连接在板上,再加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Streptavidin与生物素结合,加酶底物OPD显色,用分光光度计在492 nm处测OD值, IL-8浓度与OD值呈正比,通过绘制的标准曲线求出标本中IL-8浓度,正常值为(25.8±16.7) ng/L(n=15)。L-选择素亦用ELISA方法检测,试剂盒购自奥地利Bender公司,步骤大体同上,正常值为(1 090.0±138.0) ng/L(n=20)。外周血嗜中性粒细胞(PMN)计数采用血细胞自动分析仪检测。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各样本数据,组间差异用双尾t检验。
2 结 果
HFRS轻、重组各病期血清IL-8均高于正常水平,但以低血压少尿期最为显著,在发热期与低血压少尿期,重症组显著高于轻症组(P<0.05或P<0.01)。轻、重组病程早期均见PMN升高,轻症组恢复较快,于多尿期便趋近正常,重症组则延至恢复期方见回降; 在低血压少尿期, 2组有显著差异(P<0.05), PMN与IL-8及L-选择素的变化趋势大体一致。HFRS发热期与低血压少尿期,血清L-选择素均显著升高,且重症组显著高于轻症组(P<0.05), 重症组于多尿期便趋近正常,而轻症组于多尿期仍处于较高水平。见表1。
3 讨 论
关于HFRS的发病机制目前有两种学说,一是病毒直接作用学说,另一是免疫发病机制。由于前一种学说缺乏循证医学的依据,故多数学者倾向于后一种学说[4-5]。作者以往的研究[5-6]证明, HFRS急性期存在促炎/抗炎失平衡,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γ-干扰素(IFN-γ)等促炎细胞因子大量释放,而IL-4、IL-10、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等抗炎细胞因子则相对或绝对不足,呈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本研究进一步发现, HFRS急性期血清IL-8、L-选择素水平显著升高,并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升高相平行。
表1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血清IL-8、L-sel、PMN的变化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 *P<0.05, **P<0.01; 与重症组相比, △P<0.05。
IL-8主要来源于单核-巨噬细胞,但在病理情况下内皮细胞、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等受内毒素、TNF-α、IL-1刺激亦可产生IL-8[7]。汉坦病毒是泛嗜性病毒,单核细胞是其重要的靶细胞[8], 受病毒感染后不仅产生IL-8,还可通过其产生的TNF-α、IL-1等细胞因子刺激内皮细胞产生IL-8, 这可能是HFRS患者血清IL-8升高的重要原因。IL-8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趋化和激活中性粒细胞,后者激活后便借助其表面的L-选择素与内皮细胞黏附,通过滚动效应和双向信号传导使PMN及内皮细胞产生更多的黏附分子,以利于白细胞跨内皮移行; 渗入到血管外的中性粒细胞则释放溶酶体酶、超氧阴离子等毒性物质,引起毛细血管的炎症反应[9]。
在急性炎症中, IL-8是动员中性粒细胞到炎症部位的主要趋化分子。有学者[10]在内毒素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脑缺血再灌注性损伤及其他多种急性炎症中,应用IL-8抗体可防止中性粒细胞浸润及其所致的组织损伤。Strieter[9]对急性肺损伤过程作了这样的描述,首先由TNF、IL-1等细胞因子激活肺微血管内皮细胞,使其表达E-选择素、P-选择素、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 再与白细胞表面的L-选择素相互作用,形成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的初步黏附和滚动效应; 随后, L-选择素脱落,局部产生的IL-8激活白细胞表达β2整合素; 后者与内皮细胞表面的ICAM-1紧密结合,导致白细胞渗出,产生反应性氧、溶蛋白酶及其他细胞因子。由此可见,白细胞渗出与激活需要IL-8与L-选择素的参与,部份危重型HFRS患者所并发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也可能与之有关。
综上所述,在汉坦病毒感染过程中,受激活的单核-巨噬细胞和内皮细胞均能产生IL-8, 后者在L-选择素等黏附分子的参与下可刺激白细胞跨内皮移行,从而引起广泛的小血管炎症反应,可见IL-8与L-选择素均参与了HFRS的发病过程。
[1] Kraus A A, Raftery M J, Giese T, et al. Differential antiviral response of endothelial cells after infection with pathogenic and nonpathogenic hantaviruses[J]. J Virol, 2004, 78(12): 6143-6150.
[2] Khaiboullina S F, St Jeor S C. Hantavirus immunology[J]. Viral Immunol, 2002, 15(4): 609-625.
[3] Terajima M, Vapalahti O, Van Epps H L, et al. Immune responses to Puumala virus infection and the pathogenesis of nephropathia epidemica[J]. Microbes Infect, 2004, 6(2): 238-245.
[4] Terajima M, Hayasaka D, Maeda K, et al. Immunopathogenesis of hantavirus pulmonary syndrome and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Do CD8+T cells trigger capillary leakage in viral hemorrhagic fevers[J]. Immunol Lett, 2007, 113(2): 117-120.
[5] 王锁荣, 孙志坚, 张东军, 等. 促炎与抗炎细胞因子在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中的作用[J]. 中华传染病杂志, 2007, 25(1): 43-46.
[6] 张东军, 孙志坚, 王锁荣, 等.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因子、黏附分子及肝肾功能的变化[J]. 中华传染病杂志, 2007, 25(8): 496-499.
[7] Simbirtsev A, Variouchina E, Konusova V, et al. Local administration of interleukin-1beta for the treatment of lung abscesses induces neutrophil activation and changes in proinflammation cytokine production[J]. Eur Cytokine Netw, 2001, 12(3): 420-429.
[8] MarkotiĉA, Hensley L, Daddario K, et al. Pathogenic hantaviruses elicit different immunoreactions in THP-1 cells and primary monocytes and induce differentiation of human monocytes to dendritic-like cells[J]. Coll Antropol, 2007, 31(4): 1159-1167.
[9] Strieter R M, Kunkel S L. Acute lung injury: the role of cytokines in the elicitation of neutrophils[J]. J Investig Med, 1994, 42(4): 640-651.
R 692
A
1672-2353(2017)23-233-02
10.7619/jcmp.201723097
2017-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