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高校信息化学科服务构建研究

2017-12-28沈华根陈小磊李宝兰夏媛媛

无线互联科技 2017年22期
关键词:师生学科资源

沈华根,陈 亮,陈小磊,李宝兰,夏媛媛

(南京艺术学院信息化建设管理中心 图书馆,江苏 南京 210013)

大数据时代高校信息化学科服务构建研究

沈华根,陈 亮,陈小磊,李宝兰,夏媛媛

(南京艺术学院信息化建设管理中心 图书馆,江苏 南京 210013)

在当下信息数据爆棚的时代,大数据的概念越来越受到各个行业的重视,其所蕴含的价值更是不可估量.文章探讨如何以大数据环境为前提,提升相应的学科服务水平,为高校师生用户提供更为专业准确的学科信息服务,从加强学校技术人员服务模式、数据分析能力、建设资源发现系统、建立高校机构知识库等方面,阐述利用大数据提升高校学科服务质量的可用性.

大数据;信息化;学科服务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普通民众的各个生活层面,各种服务型客户端迅速地被接受并推广.面对现代网络环境的大趋势,高校信息中心和图书馆对于师生用户的信息服务已经不能只是局限于传统的查阅服务,应当主动求变,优化数字资源建设,构建完善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并以学校学科建设为基础,拓展信息服务渠道,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让师生用户可以方便快捷地找到所需要信息.

1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学科服务面临转变

随着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步入信息化的时代,"大数据"这一名词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熟悉.从字面意义上理解,其是指有庞大的各式类型多样、结构复杂的数据信息的集合,必须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对其进行分析,最终得出某一领域所需的数据指标.而一些使用率较大的APP,其后台数据服务商每日处理的信息量就多达几十个T.如此之大的信息量,自然会引起业界足够的重视,因为大数据不仅仅只是表面上的大信息量,更是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得到潜在的价值.

而"大数据"的应用对于高校信息中心和图书馆来说,虽不像盈利性数据商那样十分看中数据中的高商业价值性、数据类型分类、大量数据的即时处理能力及对于用户的时效性,但应将大数据的处理看成是一种为了改变传统信息模式,适应新型信息模式,来对当前的海量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挖掘、分析和利用的新型服务方式[1].由传统的师生用户到接受面对面服务、学校技术人员对师生用户的需求进行被动服务等形式,转变为主动的、专业的、有针对性的学科型服务.在这一条件背景下,高校信息技术人员应当主动转变思路,适应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学科服务环境,尽力满足师生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2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信息化学科服务方式的转变

2.1 加强学科服务模式的推进

高校作为教书育人、科教兴国的前沿阵地,不仅要求在校教师具有教书育人的基本素养,更对他们的科研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相对于社会科研机构,高校信息服务的对象是集中在校内具有相关专业素养的师生用户,尤其是其中各个专业的学科带头人、教学一线骨干教师等,对于他们所需要的文献信息不仅是具备较为权威的学科专业知识,而且也要及时了解其所在专业未来的发展导向.同时笔者在实际工作中也了解到,由于工作上的原因,大多数专业教师教学科研任务比较繁重,专门用来查阅资料的时间并不多,他们其中大部分人希望可以快速地在各类信息资源中找到自己所感兴趣的内容,以避免无谓地浪费自己有限的课余时间,同时希望学校能够更多地架构和自己专业相关的电子数据库,在使用方法上还要方便和人性化.这就要求学校技术人员经常为有需要的师生用户提供学科资料的搜集和推荐,提供数据库的使用指导服务,做到常沟通常联系.

在具体操作中体现为,信息中心和图书馆方面挑选出具有学科专业背景方面的技术员和学科馆员,建立起学校信息技术队伍,再按照他们的专业属性,经过合理分工,主动去接触各个院系的师生用户,向他们收集学科资源建设的需求和建议、使用中产生的疑问等,并将收集到的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向师生用户提供数字资源使用方法介绍、资源使用辅导讲座、组织学术论坛等集中或个性化的服务.与学科服务模式相比,传统的参考服务一般是在馆内等待师生用户上门,根据师生用户的提问提供相应的咨询服务,并不能根据师生用户所需提供更深层次的信息服务.在当下的信息时代中,面对各学科信息量的剧增以及专业发展的最新潮流,需要有专业的学校信息人员以各学科为研究对象,分别深入所在学校的各个学院及研究室,与广大一线教学科研的师生面对面地交流,了解院系各科教学与科研状况,对专业文献信息进行收集整理,为有需求的专业人士提供高水准、深层次、针对性强的信息服务[2].

这样可以使信息中心和图书馆与广大师生用户之间搭建起来一座紧密联系的桥梁,既为师生用户提供了专业的学科服务,也有利于高校自身对所拥有的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有目的性的增加,提高了学科资源建设的合理性.

2.2 学校信息技术人员应加强在大数据环境下的数据分析能力

上述的建立学校技术人员服务模式,只是学科服务的开始,学校信息技术人员主动了解和搜集师生用户的信息需求,结合现有资源整理好并反馈给师生用户,虽然解决了师生用户的暂时所需,但在形式上还是一种较为传统和直接的学科服务形式,在内容上也不能保证就是全部为师生用户所需.而在大数据的环境之下,就需要学校信息技术人员不能只是从自己所了解的角度入手搜集资料,还需要对所掌握的数据资源先进行分析整理,通过搜索热词、用户个性化信息偏好行为等相关大数据分析技术,结合所在院校的专业方向,发掘师生用户真正感兴趣的内容,经过筛选之后再提供给师生用户.这种通过用户个人信息行为的先期分析所形成的学科服务相对于前期传统而直接的学科服务,不仅提升了师生用户得到的学科内容的准确性,还能使师生用户觉得更加人性化、个性化、实用化,内心对于学科服务的依赖性和好感也会逐步升高,从而提升信息中心和图书馆在学科服务建设中的地位.

2.3 建设基于本校资源的资源发现系统

在当前大数据的环境下,信息资源飞速增长,各地数据商所提供的各式各样的数字资源让人目不暇接.同时随着国家及高校对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视,各地高校对校内数字资源购买的数量也呈现出爆棚的趋势,尤其是一些国家重点建设高校因购买经费较为宽裕,所拥有的各类数字资源近百种,几乎涵盖了其所设专业的全部.如此多的资源在满足师生用户需求、完成相关采购指标的同时,也暴露出海量资源的分散化、无序化和差异化的问题[3],师生用户在使用时面对海量信息显得很茫然,一时间不知哪些才是自己需要的,无从下手,这就导致了信息资源利用率不高.

在这种背景下,国内很多高校都以自身现有的数字资源为依托,逐步引进了属于自己的资源发现系统.总体来说,就是以现有的各类学术信息资源的元数据为基础,通过前期元数据技术、关联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经过数据规范形成一套统一标准的搜索格式,从而得到属于本馆的元数据索引库[4].最终通过自建的一站式的搜索引擎以元数据索引库为基础,让师生用户通过搜索自己所关注的关键词,轻松获得现有数据资源中与此关键词相关的内容,不用在众多数据库中反复搜索所需资源名称.

2.4 建立高校机构知识库促进知识交流

机构知识库是指大学或其他科研机构对自己内部所产出的所有科研知识资源进行数字化,并对这些知识资源进行收录、储存和开发,同时其科研人员可以进行内部的资源交流的平台.在2016年重庆大学举办的第四届中国机构知识库学术研讨会上,同时进行了中国高校机构知识库联盟成立大会,说明基于高校及其他科研机构本体所开发的机构知识库近年来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机构知识机构库的出现,有效地促进了高校教师及科研人员之间的学术资源交流,在使用上,可以按照院系分类给校内每一位教师都建立自己的账户,学校信息技术人员协助每位教师上传自己的研究成果,并按照个人意愿给上传的科研成果设立类别和阅览权限.同时建立站内交流圈,方便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在其他方面,历届学生的优秀毕业论文,以及和学校有关的新闻报道、微信推送、微博短文都可以上传到这个平台,但同时要重视资源的开放程度和版权问题.通过这个平台,学校可以对本校历年发展的重要事件、历史和科研成果一目了然,有利于相关业绩的保存和展示,如条件成熟还可以作为人事评审和职称晋升的依据,对发展和提升自身科研水平和社会影响力也有很大的帮助.

3 实现大数据环境下学科服务的其他必须条件

在大数据的环境下,要达到可以熟练掌握数据分析能力,为师生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学术资料,对于普通学校信息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大数据本身具有数量庞大、内容复杂,看起来毫无规律可言等特点,只有基于对大数据的专业处理和分析,才可能产生价值.所以,这要求学校信息技术人员提高对飞速增长的海量数据的整合聚类能力,使数据信息结构化,才能便于师生用户的查找和利用[5].同时应当有计划地进行学校信息技术人员参加大数据实验培训班,接受辨识和加工数据信息能力的培训,从而具备通过对现有数据的分析加工发现其潜在价值的能力,并能结合馆内现有资源进行有效的关联,为师生用户提供更加专业准确的学科信息服务.

和人才资源相比,信息中心和图书馆自身软硬件的配备对于实现大数据的分析也是不可或缺的.软件上需要专业的平台对每天产生的海量信息数据进行收集统计资源,搭载相关系统的硬件服务器应有专业人员保证日常维护,经常查看平台和数据的使用和运行情况,做到系统日常稳定运行.同时在数据存储方便应有冗余设计确保出现故障服务不中断、数据不丢失,并能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运行.这些条件都建立在信息中心和图书馆有相应建设基金、相关人员有强烈责任心的基础上,如果出现事故可能会导致数据无法恢复,分管领导和相关技术人员都应当引起重视.

4 结语

信息时代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先进理念的服务都离不开大数据的存在.新时期的学科服务应当接受大数据带来的改变,主动求新求变,不拘泥于当下,站在师生用户的角度,想师生用户之所想,努力学习和引进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利用大数据技术对自身的学科资源进行有效的分析管理,以得到更好的呈现效果和价值,为高校师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1]宁耀莉.大数据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创新探微[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4(12):62-63.

[2]刘小锋.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跨边界知识自组织促进知识转移方法[J].图书馆学研究,2014(7):45-52.

[3]陈小磊.基于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资源发现系统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5(12):25-28.

[4]赵麟,王娟萍.资源统一发现系统与OPAC整合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4(10):125-128.

[5]肖欣伟,王晨,张凤荣.基于大数据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平台的构建研究[J].情报科学,2017(6):34-38.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 discipline service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big data age

Shen Huagen, Chen Liang, Chen Xiaolei, Li Baolan, Xia Yuanyu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Center & Library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the Arts, Nanjing 210013, China)

In the current age of information data bursting, more and more big data concept by all the attention of the industry, it brings value is immeasurable.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the corresponding disciplinary services with the premise of large data environment, and provides more professional and accurate discipline information service platform for the us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elaborates the use of big data to enhance the availability of discipline service qualit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the aspect of strengthening the school technical service mode, data analysis ability, construction resource discovery system, establishment of institutional knowledge base, etc.

big data; information; discipline service

2016年度南京艺术学院校级课题;项目编号:XJ2016024.

沈华根(1986- ),男,江苏南京人,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网络信息管理.

同时,在大数据的背景下,用户数据已经成为提供相应服务的最根本最核心的元素.而在高校学科服务方面,应当利用用户数据进行用户行为的信息分析.需要认识到的是,用户数据除了首次建立账户时填写的用户资料外,其他的数据基本上都是不断动态变化的.例如用户查阅的书籍信息、信息检索、论文查阅等行为,只要发生就会产生新的信息数据.平时学校技术人员要做的事情就是要搜集这些不断变化的数据,更新用户的个人数据库,分析用户的主流研究方向和需求,事先判断用户可能感兴趣的内容,在用户下一次检索时就通过推送和搜索关键词自动补全等功能向用户提供相关的喜好推荐,相比人为的信息检索,这种通过数据分析式的学科服务模式推送的信息更加准确.

猜你喜欢

师生学科资源
【学科新书导览】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超学科”来啦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麻辣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