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加快推进精准扶贫方法

2017-12-28杨涛长江大学经济学院

数码世界 2017年11期
关键词:驻村攻坚精准

杨涛 长江大学经济学院

浅谈加快推进精准扶贫方法

杨涛 长江大学经济学院

加快推进精准扶贫,让农民脱贫致富是党的农村工作的重点之一,本文针对精准扶贫主题,首先阐释了精准扶贫的内涵;指出了精准扶贫的现状;分析了当前精准扶贫面临的问题;论述了精准扶贫的方法与建议。

精准扶贫内涵 现状 问题 措施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也在于精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当前,伴随着国家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精准扶贫被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面临着农村贫困“面宽、量大、程度深”,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的问题。如何破解当前精准扶贫工作中的紧迫性问题,完成阶段性精准扶贫任务,已经成为了我们当前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1 精准扶贫的内涵

根据中办发〔2013〕25号文件,精准扶贫是指通过对贫困户和贫困村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引导各类扶贫资源优化配置,实现扶贫到村到户,逐步构建扶贫工作长效机制,为科学扶贫奠定坚实基础。精准扶贫是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合规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从该意义上讲,精准扶贫并不排斥各个省区市根据当地的客观情况,确定精准扶贫的具体帮扶手段,但是在具体的政策执行中,中央关于精准扶贫的指导性意见则演变为地方扶贫干部不能触碰的高压线。这一方面是因为,地方对精准扶贫战略没有形成全面和深刻的认识,另一方面是因为一些扶贫工作者不愿意为提升扶贫效果而承担责任。所以我们有必要对精准扶贫的一些核心理念进行一定的阐述,以厘清相关的概念与认识。

2 精准扶贫的现状

①扶贫项目审批自上而下,开发程序复杂,项目分割实施,缺乏有效的资源整合机制,严重影响项目实施的进程与效率,扶贫格局不合理。

②扶贫政策过于僵化,有针对性、可落实的政策较少,资金分块使用,项目配套跟进不及时。

③贫困县退出不畅。贫困县在政府资金支持与投资贷款等方面有优惠政策,缺乏主动退出的内在动力,且尚未形成具体的、针对性的退出考核机制。

④扶贫资金主要来源是财政拨款,社会扶持不足,专项扶贫资金缺乏。贫困人口众多,发放到每个建档立卡户资金非常少,对于改变贫困户现状意义不大。

⑤驻村扶贫效果较差。驻村扶贫工作人员是从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中临时抽调参与精准扶贫,大部分干部仍然要参与本职工作,只是定时到扶贫村慰问,对所驻村的基本情况不了解,根本不能达到指导与帮扶的效果,更多的只是完成上级下达的扶贫任务。

3 当前精准扶贫面临的问题

①现行的扶贫制度设计存在缺陷。不少扶贫项目粗放“漫灌”,针对性不强,更多的是在“扶农”而不是“扶贫”。长期来贫困居民底数不清、情况不明、针对性不强、扶贫资金和项目指向不准的问题较为突出。

②行政性太强。主要表现在:一是乡镇党委政府、对口帮扶部门(单位)大包大揽、一厢情愿按自身主观意志为精准扶贫村设计脱贫方案和村域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没有广泛征求村民,尤其是精准扶贫对象的意见和建议。二是主次不分、忙于应付,无论是驻村工作组成员、贫困村第一书记,还是村两委班子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做着与精准扶贫要求相脱节的公式化的设计。三是多有指令、少有调研,精准扶贫中上级对下级业务指导一程度上存在脱节现象,下级在具体工作中等、靠现象突出。

③现在大多数地区的扶贫之策采取的是“部门包村”的办法,如果仅仅简单地“一对一”包抓容易犯“一刀切”的错误。因为不同单位职能大小不同,掌握的资源也不同,包抓的力量自然也不相同。“撒胡椒面”式的扶贫难有持久的好效果。

4 精准扶贫的方法与建议

①构建全民参与的大扶贫格局是实现脱贫攻坚的基础和基石。一人难挑千斤担,众人能移万重山。脱贫攻坚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举全民之力,需要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统筹整合各方面的要素,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大扶贫格局。

②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习总书记指出,“扶贫开发是我们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是最艰巨的任务。要充分认识扶贫攻坚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摸清底数、完善规划,建立军事化管理机制、实行挂图作战,倒排时间表,制定路线图,立下军令状,层层压实扶贫责任。

③强化市场导向,精准发力。精准扶贫是个方法的问题,找到科学的方法后,通过改革的举措和社会的力量以及市场化的运作,把脱贫攻坚这样一项艰苦的工作转变成一项愉快的工作,扶贫工作就会变得越来越有意义。因此,应强化市场导向,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有效投入,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方面补齐短板。

④激活贫困主体的内生动力是关键引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脱贫攻坚要充分调动贫困地区干部和群众的内生动力,这样才能长期、持久。

[1]邓玲,吴永超.论新时期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新变化及其路径创新[J].理论探讨,2014,(6):81-84.

[2]孙文中.创新中国农村扶贫模式的路径选择[J].广东社会科学,2013,(6):207-213.

[3]张笑芸,唐燕.创新扶贫方式,实现精准扶贫[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4(9):1118.

猜你喜欢

驻村攻坚精准
做好驻村第一书记的“六字经”
驻村博士
从脱贫攻坚转向推进乡村振兴刘志杰在驻村帮扶点说了些啥?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精准的打铁
人大驻村扶贫工作队的一天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