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多媒体传播形式对平面设计的影响
2017-12-28杨柳辽宁轻工职业学院
杨柳 辽宁轻工职业学院
数字多媒体传播形式对平面设计的影响
杨柳 辽宁轻工职业学院
伴随经济迅速发展,数字化随之取得明显进步,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广泛出现,使各行业呈现数字化的发展方向。在平面设计过程,数字化的应用可以实现多媒体传播的目的。基于此,为了更好分析数字多媒体传播形式对平面设计的影响,本文从传播形式、表现方式两方面进行研究,以保证平面设计工作的更好发展,同时发挥数字多媒体传播的价值。
数字多媒体 传播形式 平面设计 影响
数字化背景下,人们生活和生产发生较大变化,从而改变了传统思维与观念,使其形成全新生活方式。与此同时,数字化还为艺术设计提供较多便利,使整个表现方式更加多样化,通过对传统平面设计问题的解决,确保虚拟世界设计具有较强的真实性,从而为艺术文化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由此可见,数字多媒体的应用,有利于促进平面设计长远发展。
1 数字多媒体传播形式在平面设计的传播形式中影响
1.1 多样化传播
以原有传播形式来讲,平面设计的传播主要是以单相传播为主,其媒介形式包括:户外广告和电视广告等,此类媒体形式往往会受空间、时间限制,使其出现信息传递受阻的情况。但数字多媒体的传播背景下,其传播媒介逐渐广泛起来,在进行平面设计时,开始将更多传播元素应用其中,使其传播效果得到明显改善。例如:车载电视或LSD显示屏等,无论是在公交车还是在商场中,均可以对平面设计相关作品予以及时观看,从而掌握作品传达信息。
1.2 跨媒体传播
目前,我国媒体整合形式日益激烈,使传统网络媒体和平面媒体等逐渐形成完整媒体形态,在此基础上,平面设计可以通过多种媒体平台予以传播,进而实现传播深度、广度的提升。首先,不同媒体平台其特点也会各不相同,并呈现出不同平面设计宣传效果。其次,根据媒体平台不同特点、覆盖范围、受众范围,对媒体平台进行合理选择,使其宣传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最后,虽然媒体平台不同,但在传播范围中仍然存在交叉区域,应该对其予以特别注意,利用平面设计作品的多次展现加强其影响力。
1.3 人性化传播
由于平面设计主要是以感染人们为目的,保证特定信息得到及时传播,因此,设计者和人们间的有效互动,属于提高设计作品有效性、感染力的关键。在传统平面设计中,部分作品投放后无法及时了解人们提出的意见,很难按照受众喜好进行相应调整。但数字多媒体传播的实现,可以利用网络获取人们反馈意见,以此为依据进行设计作业的改进与完善,从而激发人们购买欲望,以发挥平面设计作品最大价值。
2 数字多媒体传播形式在平面设计的表现方式中影响
2.1 平面设计方法的多样化
一方面,在对网络技术予以合理应用后,设计者也会随之获取更多可能,使其平面设计具有较强冲击力、表现力,并发挥网络技术的作用。与此同时,设计者对作品进行网络展示,还可以强化设计者之间的沟通,为平面设计更好发展提供保障。另一方面,随着现代工具、设计软件的不断诞生,设计者手工制作、设计修改时间得到明显缩短,确保设计程序更加简化,同时丰富其平面设计方法,以便于集中创作平面设计作品。
2.2 平面设计流程的优化
数字多媒体传播形式下,计算机逐渐成为当前平面设计重要工具,只有对相关设计软件予以合理应用,才能对手工无法进行的工作进行及时解决,例如:三维效果和渐变线条等,均可以通过相关工具高效完成。除此之外,设计者整个工作过程,无需在画纸中进行画笔、颜料的涂抹,以数位板的方式进行转变,并在相应屏幕内进行图形符号的随意变化,保证平面设计作品更加多样化,从而实现平面设计流程的优化,最终呈现优秀平面设计作品。
2.3 向平面设计提供相应创意
基于数字多媒体传播形式,平面设计创作手段不再受到局限,例如:彩色喷绘技术,通过电脑对其进行相应操作,使平面设计更加生动;对相关软件的应用,还能将二维空间进行三维动画呈现,以实现设计作品多样化表现方式特点。但是,需要特别注意:当创意通过互联网得以实现后,复制技术也会随之不断发展,使部分优秀作品频繁出现复制和改动等情况,从而导致雷同作品的经常出现,平面设计作品则不再具有个性化特点。因此,设计者在坚持遵循原创的基础上,还应对作品进行有效保护,防止出现平面设计作品大致相同的情况。
在社会、科技迅速发展的背景下,艺术设计随之得到明显进步,使数字化多媒体的传播形式发生较大变化,同时为平面设计领域创造良好发展空间。对此,平面设计人员需要对网络资源进行合理应用,将相关有用信息积极融入至设计作品内,并以网络的方式对其进行展现,使其传播范围得到明显扩大,同时积极听取相关人士见解和意见,进而创造优秀设计作品。
[1]过嘉芹.数字多媒体传播形式对平面设计的影响分析[J].美术大观,2016(1):99-99.
[2]张影.数字多媒体传播形式对平面设计的影响研究[J].科技风,2017(9):94-94.
[3]吕静春.浅析数字多媒体传播对平面设计的影响[J].中国报业,2015(8):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