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专业课程教学问题分析与对策

2017-12-27古华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48期
关键词:评价指标体系教学内容

【摘要】日常的高校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谈及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内容时就多听到的是老师及学生们的各种抱怨与困惑。本文就自己在日常教学中所听所感所想加以梳理,指出目前高校尤其是应用型转型发展的高校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经常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自己的拙见,旨在提高高校专业课程教学质量,培养真正既能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又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专业性人才。

【关键词】专业課程 教学内容 评价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8-0250-02

一、高校专业课程教学现状

高校教学包括素质教育课程体系、能力培养课程体系和技能实训课程体系,专业课程教学是对学生专业能力培养和技能训练的主要形式,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理解、把握程度和授课教师的授课内容、授课方式等有很大的关系。

目前的很多高校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已无法适应社会的要求。有很多学生模仿小沈阳网络版:“眼睛一睁一闭一堂课就过去啦,眼睛一闭不睁,一上午就过去啦。人生最痛苦的事情是下课了,但人没醒;人生最最痛苦的事情是人醒啦,但还没下课;人生最最最痛苦的事情是上课了,但睡不着。”尽管是搞笑的段子,但却很大程度上映射了目前的大学课堂状态。而课堂上授课教师也抱怨现在的学生一茬不如一茬啦。高校有很多的学生唯分是论,及格变行,管你教啥讲啥,考试前老师给我划考试范围就行,范围划得越小你就越是好老师!也有善于学习、勤于学习的学生却深感授课内容浅显都是流于形式,我听与不听一个样;还有学生想学的专业前沿的知识根本学不到,也导致随意逃课或不尊重授课教师等等的现象。

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授课教师是专业知识的传播者引领者,若两者没有相互的默契融合与尊重,那教学质量便可想而知。

二、高校专业课程教学问题分析

就目前高校专业课程教学问题加以分析,有利于高校及授课教师改变目前现状,真正实现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提升学生学习质量。

1.高校专业课程教学内容问题分析

在整个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网络、计算机、会计、税收、相关法律法规等不断修改完善,而这些课程的授课教材却远远跟不上变化的脚步,很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教材为脚本,照本宣科,唯书是真,导致学生在课堂学的知识本身就已陈旧过时,毕业后进入社会根本就用不上,教学内容知识陈旧过时。

2.高校专业课程教师本身专业水平问题分析

高校很多专业教师平时忙于微商或热心各种人际交往等其他事务,而对自己的专业能力水平提升却毫不用心,裹足不前。但为了完成教学工作量又不能不签课,课堂授课内容围绕自己会的为主,教师会啥讲啥。甚至授课内容10年20年都不变,导致课堂上授课内容和目前企业需要完全脱轨,既耽误了学生的时间,又浪费了学校社会各种资源。更有甚者有些授课教师为了讨好学生竟然以学生期末成绩评定要挟或者送学生小食品等等方式堵住个别学生的诉求。

3.高校专业课程教学评价体系问题

针对高校教学检查的各项评价指标,很多教师越来越学会参水授课。专家听课时要求你讲的内容要让专家听明白,但隔行如隔山,针对某些较难较深的后续专业课程,如果没有专业的基础知识后续课程你是很难在一次课上听懂的,但为了让专家及学生都能听得懂,课堂内容便变得越来越简单。有授课教师授课过程中凡是遇到难讲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便要求学生回去自己看看,并告知期末考试这里不考……针对目前一般的大学生来讲,对于专业知识获得欲望基本很难超过对考试分数的欲望;曾有教师在课堂上针对学生提出的专业问题给出的回答是“这个我不是说了吗期末考试也不考,你非得刨根问底干啥?”同学们也跟着起哄说“你傻呀?”等等……参水教学使得授课教师及学生都得以轻松度过,大多授课内容参水的授课教师在期末学生成绩评定时都会给学生很高的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在学生对授课教师的评价中也大都会得到优秀满意的评价,导致高校课堂参水越来越严重。

4.高校专业课程设置问题

在高校专业课程设置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人为设课问题。有时是为了某些人能有课上,有时是为了某些人的课时工作量能够完成或者超额完成等等,便人为设置出与本专业毫无关联的课程,或者设置出没有实质意义的实训实验课程等,导致与本专业关联度较高的课程没有时间也没有学分安排,致使学生的专业知识体系不完整。

高校专业课程课问题还有很多,这里仅以高校及授课教师层面加以讨论,从学生层面涉及到的诸多问题这里不再赘诉。

三、高校专业课程教学问题对策

针对高校专业课程存在的问题,解决对策主要包括:

1.统一制定高校专业课程教学教学内容大纲

由专业资深带头人牵头,包括高校资深教师、企业相关专业专业人士等组成专业教学委员会,由教学委员会统一制定高校专业课程教学教学内容大纲和相关科目的考试大纲,该教学大纲随时跟随经济与社会发展过程中网络、计算机、会计、税收、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修改而不断修改完善;在授课教材的选择上由专业教学委员会统一征订最新版本高质量的授课教材,确保教材内容新颖,教材内容与时俱进。

2.提升高校专业课程教师专业水平

提升专业课程教师专业素养与专业水平,改变对与专业课程教师的年终评定及岗位评定以选票为主的形式,改以各种专业成果量化指标形式,高校从管理制度设计上转变专业课程教师的关注点,改变教师对未来自身提升渠道引领与导向,促使专业课程教师对本专业相关内容的不断学习与提升,让那些一心专研专业、专研教学的教师有获得感及成就感;对于可以讲授多门专业课程的教师要给予相关的多门课程补贴,以便促使教师掌控多门相关专业课程,并能在教学过程中加以整合授课,提升授课质量与效率。

3.改变高校专业课程教学评价体系

针对高校教学检查的各项评价指标,由本专业教学委员会制定并对本专业授课教师多次听课并给于专业评定,避免隔行听课只局限于看表面现象或只限于管控学生看热闹的情况发生,针对某些较难较深的后续专业课程,按照授课教学大纲要求的重点与难点必须讲授全面,期末采用本专业专家委员会题库抽题的方式检测授课教师授课水平及学生学习情况;对于授课质量不好的教师,建议其转岗或从事其他相关助理或实训实验师工作,或对于没有专业水平的教师从源头上把控住,形成专业课程授课教师不是想当就能当的局面,促使年轻教师或跨专业教师提升其专业水平与专业技能,合格后再进入课堂授课。

4.科学合理设置高校专业课程

为避免高校专业课程设置过程中出现人为设课问题,在专业课程的设置过程中采用由本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专业教师共同研究认定,要求对本专业设置的专业课程都要研讨其在本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支撑作用。对于本专业人才培养关联度较大的专业课程要求必须开设,对于与本专业知识体系关联度小的甚至是没有关联度的课程就少开或不开。保证学生的专业知识体系的完整性。

教学改革尤其是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中的重中之重,课堂教学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主战场,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阵营,教师和学生在课堂这个主场上应该实现真正的双赢,即教师做到了教学相长,学生做到了得道解惑,这样的良性环境才能培养高质量的专业人才。

作者简介:

古华(1969年-),女, 沈阳大学教授,学历学位:山西财经大学会计学专业经济学学士学位;辽宁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管理学硕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应用型教学改革、会计实务、投资理财。

猜你喜欢

评价指标体系教学内容
“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结构设计例谈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企业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有效构建探讨
民办高职院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工程咨询企业可持续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新常态下大型煤炭企业生态竞争力实证分析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设计问题链 变告诉为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