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性考核评价模式在卫生中职学校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7-12-27陈月恩
陈月恩
【摘要】本文将对在卫生中职学校病理学课程实验教学中形成性考核评价模式应用进行相关阐述,希望对相关参与者与研究人员带来一定帮助。
【关键词】形成性考核评价模式 病理学 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7-0225-02
引言
病理学课程实验教学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而在卫生中职学校中开展逐渐增多,而形成性考核评价模式,能够极为有效地提高病理学课程实验教学的教学效率。所以现阶段在卫生中职学校病理学课程实验教学中形成性考核评价模式应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研究者和学者的关注。本文将在病理学及形成性考核评价模式的内涵概述、病理学实验教学形成性考核评价模式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病理学实验教学形成性考核评价模式的研究结果及分析等方面对在卫生中职学校病理学课程实验教学中形成性考核评价模式应用进行相关的阐述和分析,希望对相关参与者与研究人员带来一定帮助。
1.病理学及形成性考核评价模式的内涵概述
课程考试是卫生中职学校病理学课程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环节,在以往传统的课程考核评价模式中,往往采用在课程学习完成的学期末进行一次课程考试的方式来对卫生中职学校学生关于这门课程的学习效果进行综合的评定,这样的课程评价模式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说有一部分学生平时在课程学习中很用功地进行学习,对课程的知识掌握得比较牢固,但是由于在课程期末考试时没有充分地发挥好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而没有获得比较理想的课程成绩;而有一部分学生由于他们的短期记忆能力比较强,所以尽管平时课程学习时不是很用功、很努力,知识掌握得不是很牢固,但是在课程期末考试时仍然能够考出比较高的分数。所以说,课程期末考试这种比较传統的课程考核评价模式,不能十分全面地评价学生对于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
为了比较全面地对于卫生中职学校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以及对课程的学习效果进行综合的评价,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评价学专家,比如Scriven M等,创新性地提出了形成性考核评价模式。Scriven M等评价学专家指出,形成性考核评价模式是通过在平时的课堂教育活动中诊断出课堂教育真实存在的问题,有力地为正在进行的课堂学习等教育活动提供极为有用的信息反馈,并用这个来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质量评价。
2.病理学实验教学形成性考核评价模式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 病理学实验教学形成性考核评价模式的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为2015级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160名学生,他们被随机地分成了两组,分别为对照组(80人)和实验组(80人)。这两组学生在试验研究前的基本情况都近似,没有太大的差异,具有比较强的可比性。
2.2 病理学实验教学形成性考核评价模式的研究方法
病理学实验课程一般会在第一学年(高一)的第二学期进行开设,课堂教学总共花费32个学时。参与试验研究的两组学生由同一个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所用的教材等都基本相同。
对于对照组的学生采用传统意义上的考核评价模式进行考评,也就是只是以课程期末考试时学生所能考取的成绩来对学生进行评价,来检测学生对于病理学实验的学习效果;而对于实验组则采用本文所提到的形成性考核评价模式,也就是依据包括学生出勤情况的平时成绩、学生在课堂上的综合表现、学生参加病理学实验课程后所提交的实验报告、学生参与阶段测试所取得的成绩以及学生参加课程期末考试时所能考取的成绩等来对学生关于课程的学习效果进行综合的评价。在整个病理学课程实验教学结束以后,对参与试验研究的两组学生进行相应的期末考试,期末考试满分100分,大于90分为优秀,大于60分为及格,进行完期末考试后给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对于形成性考核评价模式在卫生中职学校病理学实验教学中所产生的应用效果进行综合的评价。
3.病理学实验教学形成性考核评价模式的研究结果及分析
依据参与应用研究的两组学生的考评情况,以及他们所提交的调查问卷,发现实验组学生的考评及格率、考评优秀率都比对照组学生的要高,而且,运用形成性考核评价模式,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使学生具有团队意识,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丽珍.提高病理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探讨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24):52-54.
[2]刘春灵.病理学课程考试模式改革的探索和思考[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22):90-9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