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就业导向下的消防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探讨

2017-12-27潘荣锟陈雷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51期
关键词:培养体系消防工程就业导向

潘荣锟+陈雷

摘要:以河南理工大学的消防工程专业为基础,结合毕业生及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从消防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与就业角度出发,分析培养模式与就业需求之间的差异性;提出有利于人才培养和就业的消防工程专业教育知识体系、教学模式和实践基地,为提高消防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借鉴。

关键词:消防工程;人才培养;培养体系;就业导向

中图分类号:G642.0;TUG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51-0151-02

引言

进入21世纪,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已成为推动人类发展的第一要素,人才的培养是提高国家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1]。消防工程专业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的招生培训,专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发展很快,已经遍布全国近二十所高校,而且数量还在不断增加。

河南理工大学于2004年设立消防工程专业,2006年开始招收第一届本科生,是国内地方高校设立消防工程专业较早的高校。消防工程专业的建立一直是在探索中,虽然国内外学者一直在探索职业培训系统、消防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定位,但大多数没有系统地反映消防工程行业背景知识与学生专业技能,使得培养体系与学生就业脱离。因此如何改革消防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该学科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关系到消防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实际就业问题。

一、培养模式与就业需求之间的差异性分析

从理念上说,消防工程专业是一个火灾学与安全科学交叉的专业,所学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包括消防燃烧学、火灾化学、建筑防火设计、消防给排水及水灭火工程、火灾探测与自动报警、建筑通风与防排烟、消防工程施工与概预算、工业消防安全技术等。学生的就业方向可以是消防队消防安全技术和管理岗位、消防工程设计和施工单位;消防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生产机构;消防安全评估与咨询、大型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岗位。但从实际就业情况来看,消防工程专业毕业生应聘工作岗位时,往往会出现以下情况:大型企业专门招聘消防工程专业毕业生的不多,工程设计单位也不专门招聘消防专业毕业生;而消防中介公司或机构愿意招聘消防专业毕业生,但是担心毕业生工作几年后跳槽,由此也反映出现行的消防工程专业在职场上没有体现出其特有的、有别于其他专业的自身职业素质和技能优势,这是影响消防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主要体现如下:

(一)用人单位对消防工程专业人才能力的需求

通过对相关用人单位的调研,企事业挑选人才时主要考察学生的敬业精神与实践能力。在河南理工大学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下,企业对消防工程专业学生的意见主要体现在:知识面较窄,毕业生没有基本的工程实践经验和知识;敬业精神不够,能力差;对国内外消防工程涉及的学科前沿和最新技术的了解较少[2]。

(二)开设专业课程过于陈旧、教师教学过程亟待优化

传统的消防工程课程体系偏重于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掌握,尤其是专业课程内容过于陈旧,不同课程重复率高,且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基本上为填鸭式教学,对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更新率低、对知识工程应用实例的缺乏,导致专业学习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不能满足消防工程实践对人才的需求。

(三)教师缺乏工程技术和实践经验

我校消防工程系许多教师博士毕业即从事教学工作,缺乏教学实践工程经验,消防工程實践教学能力偏弱,这将严重影响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提高教师的动手能力和处理工程问题的能力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基础,也是培养创新型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需要。

(四)实验教学资源不足,实习基地建设薄弱

消防工程专业为新增专业,建设时间短,基础薄弱。尤其在实验教学和实践环节方面相对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消防工程专业的发展。近年来,我校消防工程专业也积极地与中原油田消防安全实训基地、河南豫消建筑消防安装工程有限公司、焦作市消防支队等实习基地展开合作,取得了一定进展。

二、基于就业导向构建消防工程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针对上述我校消防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消防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应该从重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强化实践教学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以就业需求为导向,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各个行业对消防工程人才都有需求,但不同行业要求消防工程人才能力的侧重点不同,因此构建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新模式要充分考虑人才面向的行业背景因素。根据消防工程专业发展的趋势,以市场需求为切入点,积极摸索校-企共同教学的新模式,使企业的实际需求在教学培训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为工科院校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培训网站,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工程专家和企业,企业可以更方便地吸收所需的技能人才,校企互惠互利[3]。

(二)积极改革课程体系,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近年来我系不断对培养方案进行修订,不断地优化和完善。在着重培养“应用能力强、创新意识高”的思想指导下,采取“主干学科+特色课程+三大课程平台”全方位的课程设置。主干学科:安全科学技术、土木建筑工程;河南理工大学消防工程系设于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我院与消防工程相关的专业有安全工程、矿业工程等,具有显著的学科优势。特色课程:消防燃烧学、建筑防火设计、消防给水排水工程等;特色课程的开设充分体现我校专业发展的历程,关注安全问题,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宗旨,以就业需求为导向。三大课程平台:通识教育平台+专业基础平台+实践教学平台;严格把控课程的深度和广度,拓展学生的眼界和创新能力,为培养应用创新型消防专业人才提供源动力。更新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同时通过每两年修订培养方案,改革旧课程,增设新课程。

(三)加强教师队伍和教学水平建设

师资队伍是高水平大学建设的主体和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一流的教师,培养一流的学生是不可能的。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学术大师、学术带头人和创新团队,是学校的“金色名片”。创新人才的培养既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又要熟悉工程实践的应用。我系发展较快,一部分青年教师都是刚从高校博士毕业直接走向课堂的,严重缺乏教学经验和工程实践应用能力,势必影响教学质量,进而影响学生的就业。

(四)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专业-企业合作教学模式,其实就是增强实践教学环节,建立实践性强的实习基地、观摩实训基地和就业基地,购置大批实验教学仪器,尤其是消防给水系统、自动报警系统、防排烟系统等演示教学设备,开展全方位火灾机理、灭火技术和应急措施的实验教学。提高实验室的开放性,为学生应用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供有力保障。组织学生参加多项科技创新项目、科研项目,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科研经费。

三、结论

在学生就业环境十分严峻的情况下,如何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消防工程专业教学与就业环节为必须考虑的問题。判断消防工程专业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首要标志是其人才培养体系,我校消防工程系只有打造一定的专业水准、形成高层次的专业平台、组建有影响力的专业团队,才能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只有改革好课程体系,才能使学生融入专业、学好和用好专业知识,增强对专业的认可度和自信心;着力打造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充分发挥其在人才培养中的主导地位[4],形成一批国内有影响力的名师、名人以及教学、科研、服务团队;实践教学基地是探索教学-实践-科研相结合的应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为消防工程专业学生搭建起理论、实践、创造相结合的平台,使得学生有更多机会了解消防工程技术发展趋势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方向,为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肖学锋.中国消防工程及其21世纪的前景[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0,10(1):9-11.

[2]姜学鹏,徐志胜,李耀庄,等.我国消防工程专业学历教育前景和亟待解决的问题[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16(4):110-112.

[3]陈伟明.加强消防科技工作,促进消防事业发展[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0,29(1):1-3.

[4]姜学鹏,徐志胜,朱国庆,余明高.我国消防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5,34(12):1691-1693.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the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of fire protection engineering,combined with the feedback of graduates and unit of choose and employ person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ire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talent training and employment,analyz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raining mode and the employment demand. For hatching and employment of fire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knowledge education system,teaching mode and practice base,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fire fighting engineering personnel training to improve reference.

Key words:fire protection engineering;Talent training;Training system;Employment-orientation

猜你喜欢

培养体系消防工程就业导向
以就业为导向,高职教育中《儿童常见病护理》课程教法的实践与研究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
煤化工项目消防工程的全寿命周期管理
论建筑消防工程的监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