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定时器功能实验课程的教学设计
2017-12-27章彧
章彧
摘要:定时器功能在日常生活、生产中应用非常普遍,是单片机的一个重要应用功能。定时器功能实验是定时/计数器学习中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作者结合多年的教学与实践经验,对定时器功能实验的教学要求和过程管理做了分析和教学设计,以期完善教学效果。
关键词:单片机;定时器;教学设计;实验教学
定时/计数器是MCS51单片机的一个重要内置部件,在应用时,可根据任务要求的不同,把它用作定时器功能或计数器功能。定时器功能,就像一个闹钟,要求定时/计数器部件每隔一定的时间间隔,向单片机发出信号,使单片机实现定时处理的能力。比如,在用交流采样方式对电网的电压、电流信号测量时,要在正弦信号的一个周期中均匀采样N个点,再利用采样值,按照均方根算法、两点乘积算法等算法,计算出电压、电流的有效值。为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就要求产生一个TS=T/N的定时控制。再比如,在电力电子器件的触发角、逆变角的控制时,也是要应用的定时器功能的。除此之外,其实还有很多要用到定时控制的场合,可见,定时器功能应用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中,已经对定时/计数器的结构原理、控制寄存器、工作方式等做了讲解,并通过相关应用举例,分析阐述了定时/计数器的设计方法。定时/计数器环节是单片机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单片机实际应用时经常会涉及的问题,因此,除了在课堂上的讲解、分析外,还专门开设了4个学时的实践教学内容,分为定时器功能实验和计数器功能实验两个,以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熟练掌握定时/计数器的应用,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 实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1)进一步深刻理解定时/计数器的功能,了解定時/计数器的结构;(2)进一步熟练掌握定时/计数器的相关控制寄存器;(3)进一步掌握定时/计数器的4种工作方式;(4)掌握定时/计数器应用设计的方法。
2. 能力目标:(1)根据定时时间要求,合理选择定时/计数器的工作方式,正确设置工作方式寄存器TMOD;(2)根据定时时间和工作方式,正确计算计数初值,正确设置计数初值;(3)正确完成与定时/计数器相关的中断设置,正确设计中断服务程序;(4)继续熟练Keil、Proteus设计仿真软件,掌握调试方法,学会示波器的使用;(5)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实验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1. 教学重点:(1)定时/计数器相关控制寄存器;(2)定时/计数器的工作方式;(3)中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计数初值的计算;(2)中断服务程序的设计;(3)不同工作方式实现功能时的不同之处;(4)计数器位数的软件扩展方法。
三、 实验教学过程及策略
实验教学过程总体分为三个环节。
1. 实验前的预习准备。
提前把“编写一个定时1s的程序。要求利用定时/计数器的四种工作方式中的一种,设计1s的定时程序,通过模拟示波器观察波形,通过一个指示灯闪烁反映出来。”的实验任务布置下去,要求学生根据课堂教学中对定时/计数器的掌握,模仿课堂上讲解的例题,先分析实验任务要求,选择确定定时/计数器功能和工作方式,计算计数初值,设计硬件电路原理图,确定程序设计思路,绘制软件流程图,编写功能程序,完成实验预习报告,为实验做好充分的准备。这一环节是在实验课程前完成的,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巩固定时/计数器的相关知识点,对实验任务要求进行充分分析和思考,是培养和训练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关键,也是督促和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机会。实验效果能否真正达到,这一环节至关重要。
2. 实验设计、调试。
首先,实验指导老师会结合定时/计数器原理和实验任务要求,对项目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注意几个问题。①这是一个定时器功能还是计数器功能的问题?②1s的定时靠本身的计数器位数够不够,怎么解决?③单片机内部的两个定时/计数器是不是可以随便用哪一个,确定后如何设置?④中断服务程序的入口要注意什么?中断服务程序里面要注意什么?⑤如何在Proteus中放置示波器,示波器怎么看?学生结合老师的分析和引导,结合自己事先的思路和准备,完善实验设计。接着,学生利用Proteus完成硬件电路原理图的设计,利用Keil完成程序的设计录入和编译,通过Proteus的仿真运行,观察发光二极管的闪烁频率和示波器的输出波形,观察实验结果,如结果有问题,观察现象,分析原因,修改调试,最终完成实验任务要求。
3. 实验拓展。
实验任务达成后,可继续改变设计方案,用不同的工作方式、查询方式去实现功能要求,对比各种方案区别,最后总结实验经验,完成实验报告中的数据记录和分析。
参考文献:
[1]曹天汉.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2]董匀芬.《染色体变异》教学设计[J].考试周刊,201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