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德育教育的有效贯彻
2017-12-27王欢
王欢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人们思想观念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尤其是中学阶段的学生。如果不能真正深入校园,不能真切地感受到学生群体的一些细微心理变化或思想动态,必然会滋生学生的一些不良思想与行为,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与建设者,肩负着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历史使命,他们的道德观以及思想价值将直接影响着整个民族与国家的未来。那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成为了广大教师共同探讨的话题与焦点。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德育教育;有效贯彻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我国教育体制在不断完善与改革中,更多专家与学者愈发关注学生的心理,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还应当进行德育教育成为了广大教师共同探讨的问题。高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形成与培养的关键时期,除了传授学生知识、锻炼学生身体之外,更为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高中历史作为一门具有丰富人文艺术价值的重要学科,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是历史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所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当严格按照德育教学目标,挖掘历史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思想德育教育,以此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专业素养,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一、 提升教师自身素养,贯彻实施德育教育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设计者与引导者,是学生学习与智慧的挖掘者与启迪者,更是学生良好人格的塑造者与培育者。所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想要将德育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没有高素质、高品德的历史教师是无法有效进行教育教学的。可见,历史教师应当是德才兼备、以身作则的“人师”,唯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兼备的学生。这就要求我们广大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之前,不仅需要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还应当注重提高自身的德育素养,以此才能利用教师的榜样作用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
作为一名合格的高中历史教师不仅需要具备爱岗敬业的精神,还应当具备高于常人的道德素养与品质。所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时,教师就应当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不能将自己思想道德素养仅仅停留在和学生同等水平上,并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以此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以及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想要提升教师的自身素养,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1)组织参加德育培训。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培训方法,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提升教师的道德素养;(2)自我提升法。教师可通过自我阅读与陶冶方法,不断丰富自我专业知识,提升自我道德素养。
二、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道德教育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作为三维目标中的一种,既是课堂教学核心目标,又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说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同知识与能力目标以及过程与方法目标这两个二维目标是相互联系,逐步递进与统一的,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能否得以实现与这两个目标有着直接关系。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制定并不是毫无根据的,而应当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以及身心发展规律,制定出符合高中生心理学习特点的道德教育目标,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并能在道德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
一般而言,人的社会道德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次:基层次的道德是社会所允许的,中层次的则是需要每一位公民都应当做到的,而高层次则是社会所提倡的。而中学阶段的道德教育主要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这一教育目标可将其划为“需要每一位公民都应当做到的”这一层次,即做一名现代人、文明人与爱国的人。因此,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道德德育教育目标一定需要具体、明确且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具体而言,即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不仅需要定位得准,将其与历史教学中的三维目标进行有机结合,并适宜学生成长需要,而且还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让其具有一定的韧性与持续性,同时还善于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学习特点、思想特征以及兴趣爱好,进行相关道德教育计划的制订。
三、 挖掘潜在教育因素,加强学生德育教育
历史教材作为一门文人性较强的学科,其中有大量具有德育因素的教训内容,但这部分教学内容往往比较隐秘,需要经过教师的精心钻研与挖掘才能将其呈现出来。而在以往的历史教学中,这正是被广大教师所忽略的点,造成历史教学就仅仅只是单一的文化知识教学,未能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进行培养。所以,在现代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当认真钻研教材,发现与挖掘历史教学中潜在的德育教育阴虚,以此有针对性、有目的性、有组织性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例如,在教学《马关条约》、《南京条约》以及《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时,教师则可挖掘里面的爱国因素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深刻地认识到历史背景的前提下,有目的性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使命感,唤起学生的爱国之情,让其铭记历史,勿忘国耻,从而引导学生肩负其振兴民族、富强祖国的重任,让其为祖国的美好未来而拼搏与奋斗,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增强对祖国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让其学会珍惜今天生活,展望未来,并让其潜移默化中学习先辈们勇于拼搏、不畏艰难、不怕艰苦、自强不息的民族奋斗精神。
四、 小结
总而言之,教育不仅仅只是指文化知识的教学,更为重要的还在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可以说,无论任何一门学科都兼备这两种教学功能。尤其是历史学科,其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人文学科,常常会涉及相关的社会道德与风土人情,所以,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潜在的教育因素,有针对性、有目的性、有组织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以此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
参考文献:
[1]段丽娟.对高中历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思考[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05):118.
[2]邹玉兴.论高中历史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的意义及策略[J].科技风,2010,(18):18.
[3]楊艳.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对学生德育教育的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4,(13):95.
[4]徐志林.浅析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J].成功(教育),2011,(21):18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