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精准长效机制探析
2017-12-27杨士同侯华伟郭晋马熙
杨士同+侯华伟+郭晋+马熙
摘要: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精准长效机制的建立对促进教育公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发挥着巨大作用。通过对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开展过程中资助认定精准性较差、育人功能不突出等困难和问题地分析,从细化认定工作,突出教育导向,创新育人模式等方面探索构建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精准长效机制,旨在将经济扶贫与精神扶智相结合,最终实现资助育人目的。a
关键词:高校;资助育人;精准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51-0069-02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关系到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建设,关系到党和国家的人才培养和未来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指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贫必先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教育部原副部长杜玉波在高校资助育人座谈会上指出:“在当前推进教育改革和国家脱贫攻坚战略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下,学生资助工作的重点是精准资助和资助育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在开展资助育人工作中坚持解决实际困难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强化资助育人导向,着力增强资助育人工作的精准性、实效性,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
一、当前高校资助育人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精准性较差
资助育人工作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在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环节,高校普遍做法是学生提出申请、递交乡镇或街道民政部门核实盖章的《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后经过班级民主评议和学校审核认定。申请表及调查表成为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主要依据。
相关证明材料虽然由民政部门审核盖章,但相关部门也不掌握其家庭具体收入情况。学生的具体消费情况,学校不能完全掌握;学生家庭也会突遭变故,如遭遇干旱、洪水等自然灾害或家庭因病致贫等,学校一般难以及时跟进调整。这些客观因素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带来困难。
(二)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成效不突出
近年来国家持续加大资助力度,社会爱心人士、优秀校友也通过不同形式关心和支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高校也基本实现了“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目标,切实缓解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压力。广大受助学生自立自强,社会责任感和回报意识也不断增强,涌现了一批先进典型。但同时受助学生群体中也出现一些不容忽视的现象,少数学生感恩意识缺失、心理健康问题等频发,凸显了部分高校忽视了受助学生的助后教育工作等问题。
(三)受助学生感恩责任意识有待强化
高校基本建立了完备的“奖、贷、助、补、减、免”等资助体系,很多学生通过享受资助成为有用之才,毕业后尽自己所能感恩社会。但也存在少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感恩责任意识越来越弱,主要表现在缺少和父母的有效沟通;缺乏社会责任感,在选择就业去向时不能将个人的理想与国家的需要相结合;受社会功利主义和利己主义思潮冲击,对国家和社会表现冷漠,缺乏还款诚信意识等。
(四)受助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待加强
据调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比例比其他学生高出近20%。由于其特殊的家庭环境和生活条件,使得他们的心理问题更加突出。高校在采取“奖、贷、助、补、减”等多种措施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困难的同时,忽视了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导致学生出现自卑、抑郁心理、自我封闭等问题。
(五)受助学生全面素质培养有待提高
部分高校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忽视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尚未充分地将资助育人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没有最大限度地发挥资助育人功能,提升受助学生的全面素质。
二、构建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精准长效机制的探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紧密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本着“一切为了学生成人成才,为了一切学生成人成才”的指导思想,牢固树立“资助育人、扶贫扶志”的资助理念,坚持资助与育人相结合、扶贫与扶志相统一,充分发挥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提高受助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爱党爱国、奋发进取、自立自强、诚实守信、勤俭节约、感恩奉献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细化认定工作,夯实资助育人基础
通过加强教育管理、完善认定方案、建立家访机制等,扎实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工作打下坚实基础,确保“应助得助”工作落到实处。
加强教育管理,积极开展诚信主题教育活动,帮助学生牢固确立诚信观念。完善认定方案,在个人申请、民主评议的基础上,细化工作方案和流程,建立党政联席会、教授委员会审议决定制度。建立家访机制,组织学工干部开展家访活动,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走访、调查,实地了解其家庭情况,实现精准资助,建立家校共育的良好学生工作机制。
(二)突出教育导向,搭建资助育人平台
在着力解决学生实际困难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明确育人導向、搭建平台、创新载体,积极回应学生成才诉求,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明确资助成才导向,在实现国家助学金和临时困难补助覆盖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学生专业学习成绩和综合测评成绩,开展助学公益活动,启动实施学业困难学生帮扶工作,组织受到大额资助的学生与学习困难的学生义务结对帮扶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感恩回馈意识。积极争取拓展项目,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参与素质提升、学习科研、社会实践等活动的机会。针对部分学习成绩特别优异的学生,积极组织开展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等国外访学交流活动,使其开阔视野、锻炼成才。
(三)创新育人模式,深化资助育人效果
在扎实做好资助工作的同时,重视资助与育人并重,积极探索创新育人模式,形成资助工作特色,强化育人维度,深化育人效果。
創新育人模式。将单一的生活困难帮扶转化为多元的资助帮扶:深入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和创业计划,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计划申报,提升科研素养和创新意识;积极引导学生参与马拉松志愿者、村主任助理等各类志愿服务;设计个性资助方案,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举办英语考试、公务员考试培训、生涯规划指导等活动,努力实现“精准资助”。
深化育人效果。引导学生树立助人感恩意识:举办资助育人活动,将“助学·筑梦·铸人”主题征文等资助育人活动日常化;举办社会类奖助学金受助学生座谈会,促进学院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全面了解,同时使受助学生感受到学校的关怀与期望;撰写受助感言,展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贫志坚、励志成才的良好精神面貌和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乐观的生活态度。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将深入开展资助育人工作,始终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以扎实的资助工作为基础,切实提高资助工作的精准度,努力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吴丹,韩铖,张理航.提升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实效性初探[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87-91.
[2]张小荣.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长效机制建设[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5,(6):68-72.
[3]吴连臣,田春艳,张力.高校资助育人体系的实践与探索——以大连海洋大学为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普教版),2014,(2):27-28.
[4]张书林.新形势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机制探析[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4):86-89.
Abstract:The establishment of accurate and long-term mechanism for the work of educating people in universitie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education fairness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and ultimately achieves the purpose of financing education. Through the work of analysis to financial aiddetermination is poor accuracy;education function is not prominent and other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From the refinement of identified work,highlighting the education-oriented,innovative education model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ies to help educate the work of precision long-term mechanism,aimed at combining economic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spiritual help,and ultimately achieve the purpose of financing education.
Key words:Universities;supporting the work of educating people;accurate and long-term;mechan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