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拥有自己的教育表达

2017-12-27殷郡伟

江苏教育 2017年22期
关键词:教育思想

殷郡伟

【关键词】教育表达;教育思想;文化根脉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志码】B 【文献编号】1005-6009(2017)82-0071-01

回望我们自己的教育发展史,我们有属于自己的教育自信,有属于自己的文化自信,有属于自己的理论自信,中国教育要有底气表达“自己”,中国教育是有能力为自己代言的。

一、基于时间发展的维度考证

据文献记载,中国教育的形成一直可以追溯到“庠序”时代,到了春秋时期,孔子开启了私学教育,一时间,以孔子为代表的诸子百家形成了“民办教育”的繁华景象。随后到了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治格局,逐渐奠定了中国后来教育的发展趋势。从办学的风气之先,到学术争鸣,在这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中国已然形成了属于自己的办学模式,一系列先进的教育理念不断地在办学的过程中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表达,并以此影响中国乃至世界的教育发展进程。

二、基于人物成就的角度观察

在麦克·哈特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中国占8位,而其中教育人物有3位,而且孔子位列前五。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思想更是直接影响了大批欧洲启蒙运动中的领袖人物,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中的精神辩证法更是与儒家经典《大学》中的辩证法如出一辙。再者,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圣经》之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行量最多的文化名著,可见老子思想对于世界文化的影响之深远。再如孟子、荀子、庄子、董仲舒、朱熹、黄宗羲等等,他们是中国教育史上的璀璨明珠,他们的光辉折射着民族教育的伟大与荣耀。

三、基于教育思想的辐射而言

我们再次聚焦孔子,作为“万世师表”,他第一个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这是赶超国外几个世纪的创造性表达和创新性实践。从教育的实践而言,他主张教书育人的过程应该是“诲人不倦”的过程,是“循循善誘”的过程,是“因材施教”的过程。他认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真正的学习应该做到“温故而知新。”而在学习的过程中,又要注重学思结合,他指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试想,在当今的教育界,能够经得起实践,受得住推敲的所谓的教育理念,哪一条没有中国教育的“影子”?

回首中国的教育发展,中国人是讲究“师承”的,一代又一代学人的研究和推进,中国已然形成了一个教育思想华彩独具的国度,这里的教育理念对于世界的教育进程而言都具有里程碑意义。而就在今天,我们有时却摒弃了许多属于自己的骄傲,放弃了许多属于自己的教育立场。只有守住历史传统的根脉,才能打开面向世界的门窗。而今天的教育,我们自己的“根脉”在哪里?我们自己的“自信”在哪里?研究“自己”,挖掘“自己”,创造性地表达“自己”,这并不是所谓的“闭关锁国”“闭门造车”,而是在自己的教育文化精髓中找到适合中国自己的教育方式,并把这样的一种“认识”“理解”“创造”像中国历史上那些辉煌的时代一样,向世界辐射“中国经验”,向国际诠释教育思想的“中国表达”。

当然,必要的借鉴是必不可少的,我们需要基于国情,需要基于中国教育的“性格”“脾气”,否则,再好的理念也会“水土不服”。我们更要学会“融合”,如何在世界教育的理论体系中汲取养料,创造性地发展中国教育理论体系,让那些中国历史中的教育生命重新焕发起新的时代气息,不断总结,不断提炼,不断创新,让中国教育在世界教育丛林中具有更深的根基和更强大的生命力,这是我们每一个中国教育人的责任与担当!■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育思想
中外教育思想中的“无为”智慧及其启示
论赫尔巴特道德教育思想
结构主义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做中学”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分析
嵇康教育思想研究述评
近三十年秋瑾研究述评
论叶圣陶教育思想对列五中学的影响
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浅论罗家伦的民族主义教育思想
贯彻陶行知教育思想加强师德建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