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特色校园文化 增强思政教育实效性

2017-12-27韩汶轩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51期
关键词:文化活动红色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韩汶轩

摘要:当代大学生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学校对学生进行知识技能教授的同时,还要注意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应当尤为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首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高学生道德素质;第二,以红色文化环境培育学生爱国情怀;第三,以校园精品文化活动塑造学生奉献精神;第四,以实践教学课堂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红色文化;文化活动;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51-0043-02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的文化育人作用,是指思政教育在教育人的活动中,采用一定的方法途径用知识技能对人进行思想文化的武装与提升,提高人的思想、文化、道德等总体素质。实践证明,思政教育在大学教育中发挥着特殊而关键的作用,它有助于重塑大学生的理想价值观念,培育大学生心怀天下与忧心国家的爱国情怀,最终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经过长时期的发展和推进,打造特色有内涵的校园文化已经在我国高校引起广泛的重视。只有不断形成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校园文化,才能更加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从而进一步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高学生道德素质

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不懈地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理论形式的价值文化,只有使它渗透到日常才能真正体现它的价值,思想政治教育则是将它生活化的重要方式和关键环节。思政课程是大学生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必须坚持结合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和创新精神,创新思政教育模式,使其成为特色校园文化之一,从而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一是要突出以马克思主义为基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大思想保障。这就要求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其相互渗透,提升大学生基本思想、文化与道德素质,促进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塑造。二是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首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其次,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主人与建设者,必须将自身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相结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引导当代大学生向这个方向前进,切实发挥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功能。三是在思政教育中注重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目前,思政教学的主要方式还停留在课堂、讲座、专题会议等等。然而新时期下,大学生接受信息的途径增多,他们善于运用互联网、自媒体、微博以及各种论坛等现代通讯工具。因此,思政教育也应突破传统教学方式,积极探索和发展多种网络教学新形式,注重应用现代网络工具。一方面,充分利用网络,借助校园网创建思政教育专页专栏;借助微信功能创建本校思政专业公众号;借助目前自媒体兴盛的势头,引导专业突出的学生创建思政方面的学习型自媒体。另一方面,注意营造积极健康、自由开放的网络环境,尊重语言自由的同时拒绝污蔑性语言,制定适当、符合实际的网络制度。

二、以红色文化环境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怀

红色文化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对当代大学生具有相当重要的警示作用和教育功能,也是高校思政课程的重要素材。高校应当拓展红色文化宣传途径,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中,培育大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的意识。

一是将红色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马克思曾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校园文化是校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文化作为积极健康的内容,是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增强思政教育实效性的有利资源。高校可以依托本地红色文化资源举办红色文化宣传活动,例如红色征文比赛、红色歌曲合唱活动、慰问革命老战士等,让学生了解和感悟红色文化。学生身处红色文化环境中自然会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二是将红色文化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课程中。课堂是校园传播知识的主要途径,因此必须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师对红色资源进入课堂的重视,要要改进教学方式,利用好互联网和多媒体,真正激发大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三是将红色文化渗透到课外实践活动中。实践教学是思政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促进思政教育发展的强有力工具,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社会实践活动,立足中国实际,聚焦社会问题,在理论与行动的双层面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意识。加强思政教育的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和现实意义的体现,实践需要理论来指导。从深层意义上讲,思政教育实践活动对现实的人文关怀的程度代表学科发展的前进方向和内在动力,是马克思人道主义思想的现实体现。

三、以精品文化活动塑造学生奉献精神

一是开展特色志愿服务活动。高校各学院应当树立“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成立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队、青年志愿者学生协会、爱心互助社团以及支教服务队伍等等,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到志愿服务中去。志愿活动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发组织活动,例如向贫困山区捐款捐物、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等,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使思政教育更加生活化。有特色的志愿活动能够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二是关注特殊学生群体。为更好地发挥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双渠道作用,学校要多注重家庭条件困难、心理健康状况不良等特殊学生群体,每年暑期各学院派辅导员以及办公室老师对其進行家访。一方面,了解学生的真实家庭状况;另一方面,根据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和思想状况和学生家长进行交流,从而更加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三是重视社会调研活动。高校各学院每年结合专业特色组织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到不同层次地域进行调研。实践活动涵盖多项内容:对高校大学生思政课堂教育模式进行调研、对党中央的政策方针以及领导人讲话进行宣讲和普及、关爱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心理健康状况、关注贫困地区老龄化人口等。endprint

四、以實践教学课堂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一环,在大学生认识国情、增长才干、锻炼能力、提高社会实践创新能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思政课程应该利用好社会实践这个第二课堂,将推进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与培养创新人才三方面相融合发展为特色校园文化,并且进行持续发展,使思政教育在现实改革中不断进步,切实发挥实效性功能。

一是提升思政课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师作为教育过程的讲授者和引导者,着力提升教师队伍教学工作水平,强化教师责任意识和育人精神是必不可缺的。学校要不断完善对教师的德育工作情况考察,并让学生成为评价主体,使教师与学生合力推进并提高思政教育水平。注重提升教师的亲和力,强化以德育人,做到真正理解、尊重和接纳学生。二是拓展实践教学渠道。实现实践教学的多渠道发展,一方面需要学校的教育和引导,另一方面需要学生自身意识的觉醒,这就需要同学们积极参与并谋划实践方案。比如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学生团体进行下乡社会服务、调查社会问题等等。三是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人们的实践活动已经拓展到全世界范围,人的发展也愈发全面。因此,思政教育内容必须拓展,不仅需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理论的学习,还需加强对世界形势的认识、对我国国情党情的教育,注重培养大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加强廉洁文化等系列专题讲座方面的学习,要涉及心理、文化、科技、教育等多方面,为大学生的全方位发展提供良好的校园环境。最后,增强创新精神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思政教育内容具有时代性的重要体现,学校要大力宣传当前形势与政策的新内容,使学生及时了解国家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Abstract: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have a distinct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undertake to the student knowledge and skills at school at the same time,to build characteristic campus culture,should be particularly pay attention 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First of all,on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to improve students' moral quality;Second,the red culture environment to foster students with patriotism;Third,for campus culture activities shaping the students' dedication;Fourth,to improve practice teaching class students ability to innovate.

Key words: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the red culture;cultural activities;the practice teaching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化活动红色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群众音乐文化活动现状及创新发展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论如何加强基层村级文化建设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引领群众文化建设,走向和谐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