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涂尔干思想中的发展社会学观点

2017-12-27赵一乔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47期
关键词:涂尔干

【摘要】社会发展的本质就是人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工业革命后,世界进入到了高速发展的阶段。机器的发明和科技的革新改变了人们对自然的认知方式,人类发展的模式也从依赖于自然环境向改造自然进行转变。如今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转型必然带来一系列的社会矛盾。在社会学经典理论家涂尔干生活的19世纪中期,法国社会同样处于民主革命和工业革命交替发生的社会大变革时期,他对于社会分工的关注,包括反常的社会分工带来的社会失范,以及社会群体由机械团结向有机团结的转变。这些观点都揭示出了社会发展,尤其是工业化和现代化转型所带来的从个人到社会的一系列深刻的变化。面对社会失范和社会矛盾加剧,涂尔干呼吁重建社会的道德秩序,积极发展职业团体的力量。这些观点对于今天的中国社会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发展社会学 涂尔干 道德社会

【Abstract】Nature of social development is comprehensive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man and society, the Western countries in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 has brought us a good role model. Today, our country is in an agricultural society to industrial society, traditional society to a modern society of a critical period, while social transformation will inevitably bring about a series of social conflicts, social issues highlight the like. In the classical theorists of sociology Durkheim life mid?鄄19th century, French society also in the Democratic Revolution and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the turn of the social changes taking place, so for Durkheim the French capitalist development and modernization process of the analysis of todays China still a strong reference. Then the face of social anomie and social conflicts intensified, Durkheim called upon to rebuild the moral order of society, the power of positive developments in professional groups. These ideas for todays Chinese society still has a strong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development sociology; Durkheim; moral society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7-0023-03

一、引言

在发展社会学的研究中,社会发展始终是受到关注的中心话题,而发展的本質不外乎是人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在社会发展的同时,社会转型所产生的社会矛盾突出,社会冲突加剧和诸多因素引起的社会危机层出不穷,这些问题在发展的过程中难以避免。回顾西方社会发展的历史,在工业化和现代化转型的早期,同样产生了严重的社会危机与社会动荡。在经典社会学理论中,涂尔干始终对西方工业化早期时候产生的诸多社会矛盾进行持续的关注,并像一个冷静的外科医生一样,对社会上的危机和冲突进行不断的诊断和思考对策。涂尔干的社会学思想体系也形成于这一时期,他对社会失范的思考和对社会秩序重建的呼吁,以及对建立道德社会的构想,都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这笔宝贵的思想遗产对于我们今天社会转型时期所面对的困境仍有重要的借鉴作用,涂尔干对于社会失范与重建、个人与社会的发展透彻的分析和独到的见解,对于今天正处在社会发展关键阶段的我们来说仍有所启迪。

二、发展社会学的理论关注

发展社会学的理论流派大致分为三个方向:一个是以关注西方国家发展过程的现代化理论,第二个是立足于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理论,第三个是关注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现代化转型的转型理论。

1.现代化理论

现代化理论流派是一种典型的西方中心主义视角,现代化道路即西化的道路。标志性的事件是1950年,经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库兹涅茨(S.Kuznets)提议,在美国社会科学研究理事会中创立了一个经济增长委员会。这个委员会成立以后,组织了一系列的学术活动,并创办了名为《经济发展与文化变迁》的主题刊物。当时的主编是由研究发展中国家的著名学者霍塞利兹(B.F.Hoselitz)担任。依托这个刊物,1951年5月,该杂志社举办了一个学术讨论会,与会学者讨论了贫困、经济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并且首先使用了“现代化”一词来描述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特征。在现代化理论流派中,他们主要的理论主张可以概括为三点。第一点是“传统——现代”的二分法,用这种分类标准将全球国家和地区区分为传统和现代两个部分,而发展的过程就是由传统迈向现代的过程。第二点是社会发展的内因论,即现代化的发展主要来源于社会内部,一些国家和地区发展的不顺利也是由于内部因素产生的障碍。他们进一步将这种因素归结于文化和价值观范畴,这种主张很明显来源于韦伯对于资本主义精神动力的分析,是一种典型的文化决定论的观点。第三点是现代化趋同的假设,即现代化的过程和结果都是相似的,发展中国家必然会走上同样的现代化道路。他们同时认为,西方发达国家的特征已经包含了现代化的所有特征。endprint

2.发展理论

发展理论是随着亚非拉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崛起引起了发展社会学家的关注。在这些理论中,世界发展的整体性因素和外部因素成为了新的关注点。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弗兰克提出了依附理论,他认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并不像原来的人们所认为的处于不同的历史阶段,而是处于同一阶段,但是由于具体的发展方式和路径等因素的差异导致一方处于中心得地位,而另一方则处于边缘的地位。多数的发展中国家依附于发达国家的发展,发展中国家成就了发达国家的中心地位,同时发达国家又导致了发展中国家的不发达和边缘性地位。在依附理论的基础上,美国社会学家沃勒斯坦进一步提出了世界体系理论,他将依附理论中心——边缘的二分结构进一步发展为核心——半边陲——边陲的三级结构。核心是指处于世界体系中占据有利地位的国家和地区,主要以西方发达国际为主,核心国家和地区的产品也以高级的工业加工品、高科技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为主。边陲是指在世界体系中处于较低地位,以输出初级产品和输出能源为主的国家和地区,主要以发展中国家为主。半边陲则是介于核心和边陲中间位置的国家和地区,半边陲国家的主要作用是将核心国家输出的高级产品输入到边陲国家,同时将边陲国家输出的初级产品输入到核心国家。边陲可以上升为核心,核心同时也可以下降为边陲。他认为世界体系发展的本质就是不断改变自身在三级结构中的不同位置,从而使得整个世界体系得到良性和协调的运行。

3.转型理论

发生于20世纪风起云涌的共产主义运动,巅峰时期建立了占据世界三分之一的社会主义阵营。随着苏联的解体和东欧剧变,整个社会主义国家整体进入到了转型时期。前苏联、东欧国家和中国的转型与发展模式,展现出了一种与西方现代化模式迥然不同的方式,从而引起了诸多学者的关注。社会主义国家在建立初期皆以苏联为模板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在具体的措施方面,经济上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由管制形式的计划经济完全取代市场经济。政治上实行人民民主专制,成立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政治权利,最终形成共产党对国家的全面领导地位。与西方国家相比,社会主义国家的转型具有更深刻的复杂性和面临更严峻的挑战。中国的转型方式与东欧国家和苏联“休克疗法”有所不同,学界往往称中国为“渐进式改革”,即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逐渐调整社会结构,从社会比较利益的低洼入手,由易到难进行改革。在改革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小步快跑的原则,不断在改革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中国的发展模式为发展社会学理论提供了新的范式,因此也始终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

三、涂尔干思想中的发展社会学观点

涂尔干出生于1858年的法国,毕业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1891年被任命为法国第一任社会学教授。涂尔干是十九世纪著名的社会学家,他创立了法国社会学年鉴学派,同时他也是经典社会学理论的奠基人。涂尔干生活于19世纪后期,那时真是欧洲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时期,从英国的工业革命到法国的民主革命再到美国的独立革命,整个西方社会开始了风云变化的社会变革。当时的法国正处在革命的暴风眼之中,无数次的起义与政变,将国家推向了崩溃的边缘。东边是普鲁士强大的陆军虎视眈眈,西边是英格兰雄厚的工业实力咄咄逼人。

伴随着国内急剧的社会转型,社会矛盾突出,社会危机不断加深。涂尔干把当时的社会危机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经济危机,表现为19世纪频繁发生的 “工商业的危机和破产”,“从1845年到1869年,破产现象就增加了70%”;二是社会危机,表现为进入19世纪以来越来越频繁和越来越激烈的劳资冲突,工人和雇主之间的“永无休止的敌对状态”已经成为“工业社会的显著特征”;三是精神危机,其重要表现之一是自杀率的上升,从19世纪初到19世纪中后期不到50年的时间内,自杀率在西方几个主要的发达国家里增长了3倍、4倍甚至5倍。(涂尔干)面对种种社会危机和社会矛盾,涂尔干迫切的渴望找到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并为社会的发展找到出路。

1.社会分工与社会失范

涂尔干认为工业化发展带来的最重要的变化就是分工形式的出现,从此个人再也不会成为孤立的个体,社会中的每个人都通过分工与他人产生了各种形式上的联系。因此工业化带来的发展,既是社会整体的发展,又是个人全面的发展。分工带来的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是全面而又彻底的,每个人都会伴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纳入到社会整体统筹之中。这种包含既是主动的,也是被动的,每个人都需要他人合作,同时也配合了他人。这便是分工的逻辑,也是工业化的必须过程,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涂尔干在发现社会分工是社会发展关键过程的同时,也认识到由于分工的出现,必然对以往存在的社会规范产生巨大的冲击和破坏作用。因此涂尔干进一步分析了社会失范现象的原因,并提出了三种反常的分工类型:速度过快的分工、不平等的分工和不协调的分工。

首先是过快的分工,过快的分工往往会导致社会对个人的行为缺乏法律道德的约束,对分工产生的新角色的规范模糊而不详尽,结果是社会成员丧失了指导他们行动的共同信仰和价值观,从而导致社会失范。其次是不平等的分工,不平等的分工是一种强迫性分工。这种强迫性分工往往会造成偏离有机团结的社会不平等现象(如由财产继承引起的不平等、阶级之间的不平等),加剧社会冲突,从而威胁社会秩序,只有在机会均等的基础上消除不平等并达到公正合理的条件下,才能实现有机团结。最后一种是不协调分工,它是由不适当的分工组织的出现导致社会成员行动不协调、劳动积极性缺乏所产生的。他认为,如果劳动缺乏集约化、组织化,那么就会造成社会失范,损害社会团结。

2.团结类型

社会分工在促进个人和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回答了个人是如何与其他人联系起来并最终构建了整个社会秩序,其中社会团结产生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涂尔干认为,传统力量统治的社会靠“机械的团結”来维系。特别是在文明程度较低的社会中,由于分工程度较低,同一团体的成员们采取同样的谋生手段,保持同样的习俗,信奉同一图腾,这种共同性使他们意识到大家同属一个集体,而不会离心。这种团体基本上是从“相似性”中生成的社会,即所谓“同质”的社会。该团体的首要任务是使成员们尊重团体的信仰和各种传统,即维护共同意识,维持一致性。在近代社会中,由于社会分工的发展,人们在意识、信仰上的差异也日益增大。但是社会没有瓦解,人们也没有分离,这是因为古代维系团体的共同意识逐渐被分工制取代,社会分工使每个人在消费上依赖于其他人。分工使社会像有机体一样,每个成员都为社会整体服务,同时又不能脱离整体。分工就像社会的纽带,故谓之“有机团结”。endprint

由此可见,在涂尔干的观点中,个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并不是直接相联系,而是借助于社会团结的群体,通过社会团结类型的转变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在机械团结的类型中,社会群体表现出了高度的同质性并分享着强烈的集体意识。随着工业分工带来的社会发展,有机团结的群体表现出了更加适合與现代的特征,群体表现出较强的异质性,鼓励个人的全面发展。有机团结的群体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和弹性,从而满足了现代社会专业化、职能化的需求。有机团结的群体也完全抛弃了传统社会中机械团结群体僵化、死板的特征,取而代之的是多样性、差异性和灵活性。由此可知,社会发展对于群体发展的根本要求就是机械团结的集体类型向有机团结的集体类型转变。这是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也是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分工不断深入产生的必然结果。

3.职业团体与道德社会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切旧的秩序和规范都被破坏,而一切新的秩序和规范都等待重建。在这其中,道德秩序的重建是涂尔干的社会学思想中始终关注的问题。在亚当·斯密有关于“理性经济人”的经典论述中,他认为随着市场经济和现代社会的发展,社会中的每一个个体都完全遵循了理性经济人的特征,个人之间的交往尤其是经济交往完全是基于理性经济动机,而不包含其他任何的伦理和道德规范。而在涂尔干观点中,现代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建立在规范的道德基础之上。

汪和建在他的《现代经济中道德的社会建构》中提到:“涂尔干在其社会学思想领域中的一个卓越贡献,是在其社会分工与契约关系的研究中,建构起了一种经典的社会学视角,即本文将其概括的“道德性视角”。道德因素渗透并影响着现代所有的经济关系。”

在涂尔干看来,现代社会失范主要是由于个人私欲的增长和道德调节缺位。因此,现代社会的危机本质上是一种道德危机,那么重建社会秩序的主要措施就应该是重建社会道德规范,发挥道德规范的调节作用。他认为,重建道德秩序,发挥道德规范的调节功能,应该建立一种与现代社会分工结构相适应的多层次的社会道德体系。涂尔干指出:“道德是在某种具体和稳定的社会联系(或社会关系)中被建构和实施的,当这种集体情感的效用得到明确证明,当它们被时间神圣化以后,它们就会表现出一种责任意识,转变成法律或道德的规定。”社会分工带来的不同个体之间联系的转变和集体层次上不同团结类型的转变,都不单单是行为和交往方式的变化,而是在每一次的交往和联系过程中,每一个个体都会产生思想意识上的转变。分工作为一种新的联结方式,我们每次与他人合作联系的同时,我们既满足了他人的需求,同时我们也会渴望在下一次和合作中获得自身需求的满足。因此,这种合作带来的是“合作感”和“义务心理”的形成。而这众多交叉的“合作感”和“义务心理”将最终融合成为新的社会结构中道德网络的形成。这种新的社会结构开始于社会分工,主体是个体组成的有机团结群体,而最终的结果是构成了合作为基础的道德社会。

在这其中,涂尔干尤其强调了职业群体的重要性:“在职业群体里,我们尤其看到一种道德力量,它遏止了个人利益主义的膨胀,培植了劳动者对团结互助的极大热情,防止了工业和商业关系中强权法则肆意横行。”职业团体又称法人团体。涂尔干认为,职业团体可以将个人置于社会的保护之中,由职业团体形成的社会组织能够很好的抵制国家对于个人利益的侵害。职业群体之见形成的职业道德,将成为社会道德规范的重要基础。在职业群体内部,个人之间能够进行更加良好的分工合作,成员之间互帮互助,提高效率。同时,职业团体能够有效的防止个人私利的膨胀,进一步防止社会上强权对于法律和道德的肆意践踏。职业团体也是公共利益的体现,它可以有效的协调个人与集体利益之间的关系,从而维护公共利益,进而维护公共道德和社会秩序,维护社会协调发展。

四、总结

我们知道今天中国发展必然不会走上全盘西化的道路,虽然我们已经卷入了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之中,但是今天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最大挑战仍来自于西方的发展模式。中国既难以完全脱离世界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同时也承受着社会转型所带来的重重阻力和矛盾。我认为今天中国社会发展与改革过程中所面对的种种问题,回顾西方工业化过程的早期仍然可以找到许多线索和答案。涂尔干作为社会学经典理论家,对于资本主义和工业化发展早期产生的诸多社会矛盾,已经有过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在涂尔干的思想中,无论是社会分工、社会团结类型还是道德社会的建立,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美好的现代社会的愿景。社会的发展不会止步不前,也不会一成不变。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社会分工是根本动力,团结类型是社会发展的基础,而道德体系的建立则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理想。而这一切终究也离不开人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人的全面的发展,个人的道德、群体的道德乃至整个社会的道德都为个人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在涂尔干的思想中我们可以发现,分工作为一种社会事实的出现,不仅带来社会经济发展的转变,同时也对个人的道德和意识产生了巨大冲击。人不在作为个体而存在,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在分工体系的推动下不断加强和深入,同时带来的是“合作感”和“义务心理”的形成与发展。这些都促成了个人道德向公共道德的转变。现代社会的本质就是,经济上是个人的,思想上是公共的。个人在不断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不断发展和维护了公共道德。现代社会中的个人在私人领域是利己的,在公共领域则是利他的。利己是理性发展的必然结果,利他则是道德发展的最终结果。在涂尔干的思想中,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过程,都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的产物。这种发展并不是盲目的、混论的发展,而是置于规范之中和良好秩序之下的协调发展。因此,涂尔干认为,秩序和规范的建设才是社会发展中的根本。在现代化推进的过程中,旧的传统的社会道德和规范已经难以维持,那么当务之急就是寻找到新的更加符合社会分工下现代社会需求的道德规范。而这种道德和规范将从哪里寻得?涂尔干也已给出了答案。

参考文献:

[1]王林平.涂尔干社会学思想百年研究综述[J].学术交流,2008年 第九期

[2]戴桂斌.涂尔干:社会的失范与重建[J].襄樊学院学报,2006年 第六期

[3]涂尔干.渠东译.社会分工论[M].北京,三联书店,2000年

作者简介:

赵一乔(1994-),男,蒙古族,内蒙古赤峰人,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心理学,宗教社会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涂尔干
涂尔干的道德教育理论留给我们什么?——社会学家马塞尔·福尼耶访谈录
东野圭吾小说中自杀行为浅析——基于涂尔干《自杀论》
涂尔干社会道德重构及其现代教育启示意义
涂尔干社会团结理论及其启示
涂尔干道德教育理论视角下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研究
犯罪与社会秩序——塔尔德与涂尔干争论的再考察
法律社会学——涂尔干与韦伯之比较
人性宗教、职业伦理与公民道德——涂尔干论现代社会道德重建的方案
对宗教起源与本质的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