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文本提升素养

2017-12-27曹燕玲��

考试周刊 2017年33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素养小学语文

曹燕玲��

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语文阅读教学应该聚焦于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语用能力就是让语文学习回归本质,让学生学会运用母语。为此,教师应在深度解读文本的基础上,从文本中找到语用训练的切入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在文本中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激发学习兴趣,扎扎实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语用;素养

语文教学是对母语(汉语)进行的教学活动,应该是学生最喜欢、学起来最快乐省劲的课程。但在长期以来,却存在着语文教学耗时低效的现象。有人做过这样的调查,调查的结果显示,很多学生“不喜欢语文课”甚至是“很不喜欢”,这说明我们的语文教学是存在诸多问题的。我们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之间,存在一定的反差,这是值得深深思索的问题。为什么会使学生产生不喜欢语文的感觉?语文教学为什么依然低效甚至可以不客气地说无效呢?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注重对学生情感进行熏陶的同时,还要立足于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过程的主体,转变语文教学观念,使语文教学的目的和本体得到回归。

要使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和本体得以顺利回归,作为小学语文教研员,笔者认为,努力抓好阅读教学是不错的切入点。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阅读教学不仅能使学生体悟到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能启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为重要的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所选的材料具有典型性,能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语言文字,切实提高对语言的运用能力,在字斟句酌中感受语文的含蓄之美、简练之美,进而提升语文素养。那么,如何开展有效的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研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 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比较敏锐的教学“直觉”,善于发现学生感兴趣的“爆发点”,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上,巧设疑问,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他们产生学习的动力。在产生学习动力的基础上,教师适时点拨,体会其中词句的美妙、人物形象的高大,让学生换位思考,如果“我”是故事中的主人公,我的心理活动会是什么样的,我的选择又会是什么样的,要是换做我们来写,这一段的景色是什么样的?这样就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进来,能较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二、 立足文本,结合实际,找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训练要点”

1. 找准学生的年段目标,根据实际,找到语用训练要点

学生在各个年段对语文学习的掌握程度和要求是不同的,这就要求教师吃透《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的要求,针对不同的年段对学生的“语用”学习,采取不同的提高方式。浙江省特级教师吴孔裕老师也曾说过:“低段要着重引导学生练习用词的准确和句式的运用;中段要关注段落的结构和修辞方法的运用;高段则要引导学生从作者的表达方式、篇章的结构等方面展开学习。”这些理论,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实践性,为我们开展语用能力教学指明了方向。因其指向性较为突出,符合各年段学生的需求,故可以保证训练目标的有效落实。

教师在引领学生通读文本的基础上,开始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训练。她先提问学生这样的问题:“乌鸦为什么要找水喝?”问题很浅显,有利于打开教学的局面,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成就感。很快,学生就想到答案了:“因为乌鸦口渴了。”那好,老师又继续提问:“你们口渴的时候是什么感受?”“嗓子比较干”“口渴,特别想喝水”,学生们踊跃回答,也在感情上理解了乌鸦的感受,放飞了想象,自己要是乌鸦会怎么样。这时候老师才适时点拨,口渴的“渴”是因为想喝水,需要水,所以部首是三点水,那么喝水是不是要用到嘴(口)呢?所以喝水的“喝”是口字旁,它们的部首是不一样的。这样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扎扎实实区分两个易混淆的汉字,是比较有效的。在找准年段的基础上,依旧是立足文本,开展语用教学,有的放矢,效果突出。

2. 根据单元主题,开展教学,找到语用教学的训练点

现行小学语文课本是按照单元的方式编排的,每个单元都有其独立的主题,在这大主题之下,又精心选取了不同的文章。可以说,入选的文章就像是不同的菜肴,滋味各异,而这个单元主题就是承载这些美味的餐桌,便于学生消化吸收。把握好單元主题,比如是爱国精神熏陶感染类似主题的,就可以在文本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到课外寻找类似读物,摘抄优美句子,写点读书感受,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读书竞赛等活动,在这样的积累运用中,在主题的指导下,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积累词语和句子,达到语用的目的。

3. 从文本的结构、语言等方面,开展教学,找到语用教学的训练点

课文选取的文本在构思布局、段落安排等方面是不同的,都具有作家个性的色彩,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教学时,从语言文字入手,分清段落大意,明确作者的写作目的和结构,领会作者的情感,并根据已学的知识,自己尝试运用。在这过程中,既得到了言语训练,也得到了情感熏陶,“双得”的结果,也体现了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筛选语言材料,提炼训练要点,指导学生学习运用这些规范、得体、生动的语言和语言表达方式。

4. 利用课本内容的“空白点”,放飞想象,找到语用教学的训练点

找到课文的“空白点”,放飞学生想象,是比较好的语用教学方式。何谓课本内容的“空白点”?张石磊老师这样说:“课文的‘空白点就是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由于写作手法的需要而略写的内容;或者是‘不可言传而含蓄表达或不写的内容。”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发挥聪明才智,寻找这些“空白点”,制定“语用”训练点,让学生在理解体会文本的基础上,放飞想象,或讲述,或练笔,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肖家慧.《寻找课堂教学训练点,构造语文课堂教学》.2011.

[2]张石磊.《找准课文“空白点”,加强“写”的训练》.2012.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素养小学语文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